分享

福建白茶的前世今生,什么时候开始有白茶压饼?

 容得草堂 2018-08-30

白茶的发源与发展

白茶,它的传统工艺几近自然,不炒不揉(新工艺白茶除外),其外表满披白毫呈银白色(主要见于叶背)。白茶产于福建,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应为福建、建阳、政和、松溪(1960年政和与松溪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恢复设置。1970年再次合并额外松政县,1974年析出置县)。

白茶的特性为:清、润、和、养。因其工艺主要为萎凋、烘干,故保持了更丰富的茶叶原始内含物质,品味也更接近自然,清爽而甘甜,清雅而不清淡,清醇而不乏内含。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白茶功效和健康的研究认识,白茶这六大茶类中的“小门派”也逐步引起了业界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追崇,尤其是一些学者和研究者对老白茶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民间“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使得白茶的生产、研究、消费赢得了蓬勃的升级与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白茶的起源

1、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白茶为六大茶类中的“小门派”且仅产于福建福鼎、建阳、政和、松溪等县(市),尚未引起业界的太多关注。但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及产地政府和业界对白茶的重视,白茶的发源说也不断的被“挖掘”、被“发现”、被“发展”,于是有了今天的古代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与现代说。

展开剩余80%

张天福老先生1963年所作《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一文,且如陈宗懋院士主编的庄任老先生编写的《中国茶经》(992年出版)中所说:即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福鼎茶农以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了银针白毫(现也称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点头镇柏柳村选育繁殖成功。由于菜茶的芽头太小,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制作银针白毫。

白茶的传播路径为福鼎、水吉(水吉县始建于1940年。原始建瓯县的第一大镇水吉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水吉县继续维持。1956年7月9日,经中国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撤销水吉县,将水吉县所属的辖区分别划归建阳县、建瓯县、浦城县、1956年9月25日,水吉县撤销实施。)、政和、松溪。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再有新工艺白茶;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政和县于1880年发现政和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作。

2、至于古代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及许多诗书、一些历史名人的书中描述,均不能称为现代茶叶加工分类学中所说的白茶。其一,古人的记载只是原始的概念,并未形成系统的工艺分类概念。古人的“采之、晒之、用之”只是知道其有药用功效、提神功效等,并未认识与提升到加工工艺的概念,更不用说到分类的概念。其二,不同年代的书中记载“白茶”也多以嫩梢芽叶黄化的茶树或白化的茶树称之为白茶,而并非用白茶工艺制作的白茶,如安吉白茶,其鲜叶原料为白化的茶树品种--白叶1号,按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实为绿茶,并非现今六大茶类分类中的白茶。其三,从茶叶加工学上说,在明代以前均无提到白茶的关键工序萎凋的制作描述与记载。因此,白茶的创制时间应为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

白茶的发展

3、白茶的对外贸易,从1891年(光绪十六年)开始出口银针白毫,1912-1916年为全盛时期,当时福鼎和政和两县年均生产1000度担(1担=50公斤);1917-1921年受欧战影响,一落千丈,于是改制白毛猴、莲心、白牡丹;到1934年期白茶销况才开始转好。

至抗战前的1936年,福建全省白茶产量为3280担;1937年抗战爆发后,全国及福建的茶叶生产产量锐减,出口受到了巨大影响;到1950年福建白茶产量为1100担,出口量为0;到1951年生产迅速恢复,产量达2526担,但出口仅为6担;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福建的白茶生产与出口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白茶干毛茶产量900吨,出口成品茶501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指导下,福建白茶生产与出口有着严格的划分与计划。在贸易商1950年以前,全部由私营生产与销售;至1952年采购与销售,公私各半;到1954年改成全部由公有采购、销售,并由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包收。1955年前白茶分别从福建、广东两口岸出口;1956年由中茶决定全部经福建口岸出口。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也生产白茶及出口香港地区,并且在50-60年代的市场份额超过福建。1958年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白茶出口仅占香港进口的34.89%,而台湾白茶占65.11%;1961年占23%,而台湾白茶占77%;直到1973年,福建的白茶出口才占有香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达到了63%,超过了台湾白茶;1977年达到501吨,占香港市场容量的80%以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此,台湾白茶也从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退出了香港市场。

4、在计划经济年代,白茶茶区主要集中在闽北的建阳(占80%)和松政县(松溪、政和),其中建阳以漳墩区为主(占建阳的83%左右),而松政县集中在城关和东平。1962年福建省白茶收购计划3400担,其中建阳2200担,松政县800担(其中银针2担),福鼎县400担(其中银针8担)。白茶成品生产工厂分别在建阳茶厂、政和茶厂和福鼎茶厂。到80年代初期,各厂的分工分别为:建阳茶厂主要生产贡眉、寿眉,政和茶厂主要生产白牡丹,福鼎茶厂主要生产银针白毫和新工艺白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福建白茶的生产格局和销售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口地区除了港澳、东南亚传统市场外,也拓展到了欧美市场,国内原来仅在广东地区销售,现已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2008年以后,福建白茶迎来了发展新时期,白茶产业在产地政府和各业界的推动下,在中国国内迅速升温、发展。2004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严格评审,福鼎白茶注册为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并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福鼎白茶”证明商标。

白茶的创制与发展

1796年

创制白茶:菜茶(银针:小白)——福鼎

1885年

福鼎大白茶(银针:大白);菜茶(银针:小白或土针)

1889年

政和大白茶(银针)——政和

1922年前

大白茶:白牡丹——建阳漳墩

菜茶:贡眉、寿眉

福建水仙:水仙白

1964年

新工艺白茶——福茶

2006年

白茶紧压茶

了解、品饮白茶是人生一大快事!请加白茶精选私人微信为好友:chaget

一线城市二胎成本可能高达1200万?专家称未来育儿成本还会更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