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一切从实战出发”——走出学习观念的误区(3)

 heitudi 2018-08-31

学习是一门科学,结合对现代学习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对当前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很多不科学的学习行为,而这些行为是由其不正确、不科学的学习观念引导的。

分类解析如下:

(接续上篇)

三、“一切从实战出发”,重做题、轻基础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积累知识(积累知识也很重要哟),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习能力。

什么是学习能力?研究学习理论的专家指出,学习能力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由高度概括化、程序化、网络化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由于目前用于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试,往往仅仅以书面考试题的形式出现,以考生得分多少为依据判断其学习情况如何,就导致部分学生一味追求分数。

“既然考试时考的是题目,平日就应‘从实战出发’、‘讲求实效’”,被这种观点所困扰的学生很多。

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做各种教辅上的习题,脑子里积累了很多题目的答案和解法,把解题方法这种本来属于程序性知识的东西,转变成了僵死的陈述性知识。

遇到新问题时,他们的做法往往不是从未知到已知分析题意,寻求解决的途径,而是先努力回忆“这个题我在什么地方见过来着?当初是如何解答的来着?”

由于平日的考试里不可能都用新题,考题往往来自一些教辅,这样的学生往往就可以“得手”——获得高分。

而这正是其危险之处,高分掩盖了其学习能力不强的事实,到了真正遇到新情景问题时,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所以我们说,“只重解题训练,忽视知识理解和运用”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重教辅,轻教材”。

由于教辅资料的编写大都是以题目堆砌为主的,而对于思维训练有较大价值的好题其实是有限的,在还不到做这个题的时候,他就去做这个题目,结果往往是不会做,做不出正确结果,于是就去翻看答案或解析,这就使这道题的对他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迅速丢失。

这就是为什么“没少出力,题目做了不少,但还是不会解题”的根源所在。

近年来,教育管理的高层也意识到长期以来的命题模式需要改革,提出了变“做题”为“做事”,变“解题”为“解决问题”,采取新情景素材,考查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成为一些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其实非常简单,用好教科书(学生读本)!

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就是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深入思考去获得认识,而不是听老师解读才理解的。

我们要看到知识背后的学习要求。

这看似不够“速效”,在应对传统意义的单元考试、阶段考试中,未必能够一下子就取得高分,但是却是非常扎实有效的学习策略。其实,这些矛盾的本质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未完待续)


请读者诸君尊重原创勿抄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