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243-盡(尽)-简评《广艺舟双楫》(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43 每日一题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1927年3月31日去世。 谱中提到的包慎伯,名世臣,安徽泾县人,他撰有《艺舟双楫》一书,上半部论文,下半部论书,而康有为所“广”的,也只是其论书的部份。可以说,《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极度苦闷中的产物,是在寻求拯救中国道路时遇到了黑暗势力的压迫,不得已而暂时转向书法领域以遣苦闷的心情。 《广艺舟双楫》全书六卷二十章,叙目一篇,各章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的,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的,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的,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每日一字 学写“盡”字。第一笔横折,折的时候要往回扣一点。竖要细一点是直的。顺势点的四个点,看来点的很轻巧,实际上是有要求的。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点的重一点,中间两个点点的轻一点。下方的横虽然长,但不能长于上面的一横。这笔要重,因为是终笔。行书的“盡”字和行书的书字一样,只是下面是个器皿的皿字。草书的最后一个圈转的不能太低,顶多和左方是平的,因为那是皿字的草写。
盡,器中空也。从皿, 聲。 ——《說文》
尽,盛器内的东西被全部掏空。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象形字典》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汉典》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从皿,像手持炊帚刷器皿之形,表示器皿中的饭菜已经吃完。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因形近,手持帚变成了㶳(手持棍拨火,表示灰烬),就成了从皿、从㶳、㶳也兼表声的会意兼形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盡。如今简化作“尽”。
【本义】《说文·皿部》:“盡,器中空也。从皿,㶳声。”本义为完尽。 【演变】尽,读jìn,本义指①完,竭:高鸟~,良弓藏|知无不言,言无不~|无穷无~。用作动词,表示②全部拿出,用完,用尽: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人~其才|物~其用|~忠报国。用作副词,表示③全,都:~弃其学而学焉|应有~有|~数拿出。又引申指④达到极点:子谓韶~美矣,又~善矣|走到~头。又进而引申指⑤死:自~。又读jǐn,这类意思俗另加义符“亻”写作“儘”,如今简化仍用“尽”,表示⑥达到最大限度,最:虚坐~后,食坐~前|时间要~量保证|~快解决|书在~里头。又表示⑦限于某个范围:~着年前把工作结束。又表示⑧最先:椅子先~体弱有病的坐。又表示⑨任凭:东西~你挑。又表示⑩一直是:这几天~刮风。 【组字】尽,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盡现今仍归入皿部。尽则归入尸部。凡从尽取义的字皆与完尽等义有关。 以尽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儘、烬。 以尽作声符的字有:荩、浕、赆。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下象器皿,上象手持炊帚洗涤器皿之形,隶定为“盡”。本义读jìn,洗涤器皿使干净,引申为完了、用出全部、竭力完成、达到极点、死亡、全部、副词(相当于“都”)等;又读jǐn,引申为副词,表示用出全部力量,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等(相当于“最”)。儘,形声,从人,盡声,读jǐn,用于副词,与“盡”同。近代俗字作“侭”。唐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把“盡”简作“尽”,据草书楷化。《简化字表》又把“儘”简作“尽”,采用同音代替。 【辨析】①“盡”与“儘”不是等义繁体字。②以“尽(盡)”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jìn:烬、赆、荩。③“尽(盡)”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烬(燼)、赆(贐)、荩(藎)。 【构词】尽欢(盡歡)∣尽快(盡快)∣尽情(盡情)∣尽善尽美(盡善盡美)∣尽心(盡心)∣尽兴(盡興)∣尽义务(盡義務)∣尽职(盡職)∣前功尽弃(前功盡棄)∣除恶务尽(除惡務盡)∣尽管(儘管)∣尽可能(儘可能)∣尽量(儘量)∣尽数(儘數)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尽”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右上方是一只右手,手中拿一把炊帚;下部是食器(皿),表示刷洗食器的意思;洗刷干净即为“尽”。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但又比甲骨文繁杂一些。③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基本相同。④是楷书繁体字。⑤为简化字。 《说文》:“尽,器中空也。”这种说法基本正确。但许慎认为这是个形声字,恐怕不妥。从甲骨文看,以炊帚洗刷食器,表示吃完而将饭具洗刷干净。所以“尽”字的本义应为“完”或“没有了”,如晁错《言守边备塞疏》:“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这是说:(胡人游牧)遇到好草和能喝的水就住下来,草吃完了,水喝枯了就搬家。由“完”又能引申为副词“全部”,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触草木,尽死。”这是说:只要碰到草木,草木也就全部死亡。至于“尽善尽美”中的“尽”,那是“尽”字本义的远引申,是达到了顶点或尽头的意思,若解为“完”、“全部”义均不妥。 ——(左民安《细说汉字》) 
——《王力古汉语字典》 
【243-盡(尽)-简评《广艺舟双楫》(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