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五十载 风范永长存——纪念王一伦同志诞辰100周年

 雪峰读书 2018-08-31

今年9月25日,是王一伦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王一伦同志是我党优秀的领导干部,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政协主席等职。他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保持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负责和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情。他勤政廉洁,刚直不阿,为新中国的建立和黑龙江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了全省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早在中学读书时,王一伦就非常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阅读进步书籍。1933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大学边政系俄文本科。在校期间,他接受共产党的思想影响,努力探求救国真理。1935年,在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王一伦作为东北大学进步学生代表,参加并组织了东大学生的和平请愿和示威游行活动。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洗礼,王一伦对民族危机加深了认识,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加深了理解,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和信心。1936年6月,以抗日救亡为宗旨的东北大学学生自治会成立,王一伦当选为主席。由于他在抗日救国运动中的出色表现,1936年7月,中共东大支部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一伦立即奔赴抗日前线,奉党组织之命参与领导开辟太行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王一伦为开辟、巩固和发展太行区革命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担任中共磁县和黎城县委书记时,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制造事端,甚至还暗杀抗日干部。为早日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王一伦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县委的同志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经过不懈努力,抵制住了国民党破坏抗日的行为,使当地国共之间保持了共同抗日的局面。在为建立抗日根据地而争取民众的工作中,他经常随身携带行李和办公用品,带领工作团到各村领导和组织减租减息和反恶霸的斗争。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磁县、黎城是当时太行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最好的地区。

由于王一伦的出色工作,1940年12月,党组织任命他为中共太行区第三地委书记、第三军分区政委。为发展太行区革命根据地,王一伦在发动群众搞好春耕生产的同时,在所辖各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1942年是太行区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年,日伪军经常调集大批兵力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和经济封锁。面对困难,王一伦毫不畏惧,率领三分区军民开展游击战,多次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有一次,三分区得到将有日伪军几百人路经榆武公路的情报,他就和军分区的同志仔细研究,周密部署,对敌人进行伏击,最后毙俘敌200多人,其中日军66人,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一伦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负责筹备组建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并任书记。到任之初,他先从抓民主建政工作开始,在百余天的时间里,建立了4个总区、21个分区。各总区又先后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各村建立了农会。为充实党政干部,王一伦在分委成立不久,就创办了沈阳市政府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一些人后来还成长为我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王一伦领导的沈阳市东南郊分委的工作,受到东北局的高度重视。《东北日报》1946年1月连续3天发表消息和评论,赞扬他们的工作,并向东北广大新解放区推广他们的经验。

1946年4月,受辽宁省委指示,王一伦到新宾永陵负责组建辽东第三地委,并担任中共辽东第三地委书记兼第三军分区政委。由于辽东第三地委所处位置十分重要,是敌我必争之地,王一伦审时度势,提出要抓紧时间进行根据地建设。他领导三分区军民进行了剿匪安民、扩大武装、培训干部、土地改革等各项工作。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中,王一伦针对农民对土改运动存在的“你们在,什么也不怕,你们走了就靠不住”的思想顾虑,亲率一个土改工作团,跋山涉水,到偏僻地区去发动群众,组织农会,清算汉奸和地主恶霸,处决了罪大恶极分子,把土地分给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当时在群众中流行说“减租救了一命,放仓谷救了一命,农贷救了一命,分到地才能常救命”。在辽东第三地委工作的两年零三个月时间里,他团结、鼓舞身边的同志,带领军分区的同志们,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并巩固了根据地,为配合主力部队的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的出色工作,王一伦受到辽宁省军区的通令嘉奖,还被时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的陈云同志誉为“敌后一盏明灯”。

新中国成立后,王一伦被党组织派到黑龙江工作。他在黑龙江省的革命和建设中,长期担任党政领导职务,为黑龙江省各项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工作卓有成效。王一伦在分管文教卫生工作时,把防治地方病工作作为关系民生的大事来抓。他多次深入重病区进行调查研究,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冒着鹅毛大雪到病区群众家中了解病情。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省委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并聘请研究克山病的著名专家于维汉教授和研究大骨节病的著名专家杨建伯教授担任顾问。他还亲自到一面坡蹲点调研水质改善问题,引导当地群众改变饮食习惯,多吃豆类和蔬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除了地方病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威胁。

“文革”结束后,王一伦在省委书记(时设省委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省委书记)的岗位上,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平反冤假错案、右派摘帽改正、恢复高考等政策。在为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后,王一伦又着手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王一伦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战斗的友谊。他在兼任省纪委书记时,大力提倡加强纪委自身建设,严肃纠正不正之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王一伦于1977年12月至1983年3月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主席。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协工作,他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努力恢复和开展民主协商活动。他还注重拓宽政协工作渠道,大力发挥政协工作组的作用,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他还亲自率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珍禽不断减少和北迁的问题,他带领工作组深入扎龙进行实地考察。当他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各部门因争资源而使芦苇被伐光,丹顶鹤从南方回来没有栖身之地时,立即组织调查组的成员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有关改进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采纳。

1983年,王一伦从省政协主席职位离职休养后,依然关心党的事业,积极参加省内外的重要活动,继续为黑龙江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1988年8月11日,王一伦同志因病在哈尔滨逝世。

追思王一伦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一生是无私无畏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黑龙江省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一生,也是以他那人民公仆的崇高风范为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的一生。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风范,已经成为恒久的精神力量,永远鼓舞和激励着全省人民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而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1981年4月王一伦同志在黑龙江省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讲话。

1965年王一伦同志下乡探访地方病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