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木石图》 — 拍卖史上旷古铄今的中国书画传世真迹

 铁兵88 2018-08-31

这件出自中国史上文人大家苏轼的千年水墨纸本手卷真迹,将会成为佳士得香港11月秋季拍卖的领拍之作。


苏轼是中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位宋朝文人大师学富五车,既是诗人、政治家、作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一位美学理论家。他一生频繁迁调,仕途波折,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一代文坛的风云人物。


宋  苏轼(1037-1101年)

《木石图》

水墨纸本 手卷

画长 26.3 x 50 cm. 

画连题跋长 26.3 x 185.5 cm. 

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 cm. 

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

鉴藏印共四十一枚

估价待询


2018年11月,苏轼流传千年的珍稀墨宝《木石图》将成为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的领拍之作。《木石图》为水墨纸本,描绘一株枯木,庄严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后人形容其犹有鱼龙起伏之势。


<  请左右滑动观赏 ="">>


画作裱成手卷,其后有题跋四首,包括同代著名画家兼书法大师米芾。苏轼和米芾均名列宋代四大书法名家。

 

苏轼艺术造诣极高,成就卓著,但流传至今的苏轼画作甚少。《木石图》势必成为拍卖史上最举足轻重的重要艺术品之一。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表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经数千载之演进,登峰造极于宋朝。宋朝是让许多人迷恋的一个朝代,当时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且名士辈出;其中,苏东坡(苏轼)又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他所作的诗词,至今仍为我们所吟咏。他的书法在市场上为人们争相竞逐,他的画作在市场上更为少见。能从海外迎归传说已久的《木石图》,佳士得深感荣幸。”



北宋是中国书画的黄金时代。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还记得自己十几岁时读中国美术史时,第一次在教科书上看到这件作品时的感受。“(作品)看起来很简朴,但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学习了更多的中国美术史、看了更多的画以后,才知道原来在一千多年以前,他(苏轼)已经开启了一种往内心探求的路线。对苏轼而言,绘画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

 

“我们在欣赏这幅画作的时候,随着整体的简朴画风,心慢慢地沉静下来,欣赏它笔的趣味、墨的堆叠,以及各种细腻的部分。米芾的书法看似严谨,其实又很轻松,整个结构很稳定……这一点便是米芾的技巧,是他巅峰时期的作品,非常难得。”


宋 苏轼《木石图》手卷


可以说,苏轼在中国文学及艺术传统中的地位,堪比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对欧洲绘画传统及发明的影响力。佳士得伦敦中国书画部专家莫友柯(Malcolm McNeill)指出:“就创意天赋而言,二人可谓不相伯仲。苏轼的创意无出其右,已成为人类极致创意潜能的典范。”

 

他形容自己首次欣赏该作后的感受:“我从未想过能有幸亲眼细赏此作,当我第一眼看见此画时,感到无比震惊、难以置信。作品拥有一种叫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在惊叹过后,我意识到自己正在欣赏中国文坛巨擘的真迹,这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体验。”



佳士得香港亚洲艺术联合主席石俊生(Jonathan Stone)进一步补充道:“得以在拍卖中呈献《木石图》此幅极具历史意义及拥有崇高文化地位之巨作,对于佳士得而言意义重大。此幅画作充分展现中国文化之精粹,加上它的珍罕、美感及所历经过之年月,让但凡接触过此作之人,无不有所启发,并心生敬畏与赞叹。”

 

《木石图》一度消失数十载,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的顶尖艺术史学家形容其“所在不详”。如今,这一出自中国传奇人物、别具历史意义的千古巨作将于佳士得香港秋拍亮相,实在教人翘首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