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搞清楚这个志是什么。现在年轻人很少有志向,因为志向必须是高于欲望的。很多人也在讲这个词,但都是在欲望的范畴,不是志向。 志向,“志”上面一个“士”,也就是先要搞清楚,你是不是士,士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个阶层。“士之行”,现在的教育过程当中,连父母都没有执行。父母那个时代比较穷,出来奋斗就是为了日子过得好一点,赚更多的钱,这其实是生存范畴。现在的孩子可怜到连生存范畴的目标都没有。 我经常讲,在我们年轻的时代,虽然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志向,但是为什么会奋斗呢?因为通过努力读书,可以走出农村,可以进城,可以给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现在父母一辈已经把生活条件创造好了,在这方面孩子真的没有什么需要奋斗的,所以不要说志向,连一个简单的欲望都没有。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其他各种各样,甚至连做人、读书都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原因就在这里。 《论语》当中有一句话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另外一个对立的词语叫“民”,我们现在混淆了。民以食为天,士是可杀不可辱,士不可以为五斗米折腰。士跟民是两码事 :民一生就是为欲望而奋斗的,为欲望奋斗的人是没有志向的 ;孔子讲,君子谋道不谋食,高于生存需求才有可能是志向。 所以归纳一下,大概三个层面的内容,才可称之为志。第一,齐家 ;第二,治国 ;第三,平天下。通俗来讲,第一个是光宗耀祖,第二个是建功立业,最高境界是治国平天下。当然,这一切以修身为本,修身不算是一个志向,但修身是基础,然后用齐家、治国、平天下来体现修身。 现在的孩子,修身就不用说了,他连光宗耀祖这个概念都没有,他没有责任感。他除了要满足自己的欲望以外,没有别的。如果父母比较富有,又比较有条件,欲望已经满足了,他就不知道怎么活了。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孩子,说白了,连个民都不是,民以食为天,他都不需要为他的肚子去奋斗,他怎么能有志向呢?一个没有志向的人是非常痛苦的。 为欲望而奋斗,本身就已经很痛苦 ;连欲望都没有,就更痛苦了。曾经比较流行的成功学,至少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让一个没有欲望的人有了欲望,让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有了目标,但这个目标是低级的。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有比生存更高境界的追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界限。人跟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 现在悲哀在哪里?讲一句不好听的话,我们养出来的孩子连动物都比不上,动物还起早贪黑,还要为活着而奋斗。所以最近这几年,我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教育这一块特别重视。我本人不是家庭教育或者儿童教育专家,我是长期以来立志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我觉得这是一个切入点,现在要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要解决下一代的培养问题。 一个人,只要有志向,富有时他会奋斗,贫穷时也会奋斗,跟富有和贫穷没有关系。如果只是为了欲望而奋斗,只要富有了就没有斗志,还不如贫穷。没有志向的人在贫困中,他不会自杀,他不会迷失方向,他不会作乱。如果让一个没有志向的人过上了富有的生活,第一是痛苦的,迷茫的,第二就拿着财富作乐,第三就是危害自己、伤害别人,只有这样了。所以这个很麻烦。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很少去倡导志向的问题,都忽视了这个问题。简单地理解吃饱、穿暖、过上好生活就幸福,这是不对的。一个人有高于生存范畴的追求才会幸福快乐,才能真正获得人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