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江山携手 2018-09-17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在世上或多或少对未来存在着期许,往大说就是理想。这些期许又往往是我们当下努力做事的动力。但是,若要真的获得动力,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那就是区分开什么是志向、什么是欲望。

西方有一个故事,说爱琴海边一个渔夫在钓鱼,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选用更先进的渔具,捕捞更多的鱼,获得更多的钱财,实现更多的物质享受,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渔夫回答,他现在就在享受......

这个故事里,作为启发者的那个人就是用欲望来刺激渔夫去努力、去奋斗。可是,按着他的逻辑,渔夫能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在奋斗的过程中,渔夫肯定会劳累、疲惫,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肯定还会犹豫、彷徨。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充满了这个为了满足欲望而奋斗的整个过程里,即使有一天真的所谓成功了,有钱了,便又去大肆挥霍去弥补往昔的痛苦,到头来迷失自性、欲壑难填,还不知又生出多少事端。幸亏渔夫没有上当!

但是,那个启发者的话又是多么具有诱惑力!同样的教育格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把“人上人”理解为人格高大也算可以接受,可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就是赤裸裸的诱惑了。还有那个“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激励了多少人去不择手段的达到目的,可是他被五马分尸又有谁会注意呢!可见,为了欲望而去奋斗,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悲惨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是提倡拼搏奋斗、坚韧不拔、刚健有为的。但绝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儒家的道是“仁”;佛家的道是“慈悲”;基督的道是“博爱”。“谋道”便是志向,是付出、是奉献;“谋食”就是欲望,是索取、是获得。一个人真正的为了志向去奋斗,他是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人类进步、追求真理去努力奋斗,从而取得辉煌成就,达到人生的顶点,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不认为成龙坐在自己的私人飞机里会比李连杰为“壹基金”奔走更能感受到灵魂的愉悦。

可是,佛洛依德说: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对不对呢?看看我们的世界吧!到处都是在刺激人们的欲望,商业广告更不需说,政府宣传也是这样,最恐怖的是学校教育,完全都是用物质欲望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成什么样?更会变本加厉!结果呢,河流枯竭了,土地贫瘠了,空气都有毒了,道德沦丧了......人类灭亡了。这些,难道不是为了满足欲望产生的后果吗?

如果一个国家或教育机构不能帮助民众树立志向,那就不要刺激民众的欲望,对这个社会也是好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那就克制自己的欲望吧,对人对己都是好的。孔子、佛陀、基督都在帮助人们树立志向,同时减少欲望;老子、庄子更彻底,让人们连志向也不要有了,人和自然相安无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