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湖八景”和“盛湖十景”(下)

 吴越尽说 2018-09-01
“盛湖八景”和“盛湖十景”(下)

沈莹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与人文景观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迁,因此曾有多位文人雅士对盛泽的景观作了不同的增删或定名。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原籍盛泽三家村,清康熙年间曾寓居关帝庙西侧的西爽轩,因为有感于旧日的“盛湖八景”大多与当境不合,于是为之更定为“盛湖十景”:重湖烟雨、白洋夜月、葭潭流泉、红梨晚渡、石门遗筑、龙庵借读、白马晨钟、香波夕照、西湾渔舍、文起朝霞。
    “重湖烟雨”指西白漾上烟雨朦胧的景色。重湖,是洞庭湖的别称,而西白漾又称盛湖、盛泽荡,亦名小洞庭。乾隆《盛湖志》中有“盛泽荡,亦名小洞庭湖”之语。
    “白洋夜月”指东白漾夜晚的月色。同治《盛湖志》记载:“白漾,一作白洋,又名菱叶渡。”
    “葭潭流泉”指绿葭潭的潭泉。据同治《盛湖志》记载,盛泽有三泉,分别为白马泉、潭泉、东泾泉,“潭泉,在大低圩绿葭潭。”
    “红梨晚渡”在红梨湖(即桥北荡)。在诗人沈云的《盛湖杂录·沈万三秀始末考》中,有元末明初富商沈万三“植红梨万树于湖滨,以点缀风景”的记载。这是红梨湖名字的由来。旧时,湖北岸的村民到镇区,要乘坐渡船过湖,渡口在豆腐港北端一侧,名为红梨渡。每当晚霞满天之时,乡人穿行于红梨林下,在渡口结伴候渡。此时,湖上波光耀金,湖畔红梨掩映,水面渡船徐行,“红梨晚渡”由此而名噪一时。
    “石门遗筑”指明末清初时盛泽王氏的居所。石门,在西肠圩龄嘉桥西首(今舜湖中路南侧,潘家弄北口附近)。石门王氏以忠孝闻名于时,王尚仁是出名的孝子,王上寿则为忠义之士,是复社志士,清兵占领盛泽时被清兵杀害。“王上寿殉难时,以血手按石门上,其指痕历历可见”。
    “龙庵借读”指明万历年间状元朱之蕃以及奇士卜舜年寓居古龙庵读书的故事。
    “白马晨钟”即“圆明晓钟”。同治《盛湖志》称:“圆明禅寺,一作白马寺”,寺侧的圆明寺桥又称白马桥,桥下的泉则名白马泉。
    “香波夕照”指香波桥与拾锦塘傍晚的景色。旧时,关帝庙前的拾锦塘上有一座单孔石拱的香波桥,夕阳下的香波桥与拾锦塘景色令人心醉。
    “西湾渔舍”景名与“八景”中相同。
    “文起朝霞”指文起阁的晨景。文起阁,俗称八角亭,在昇明桥东的分水墩上,祀文昌帝君。明清时,昇明桥东的大港上水面开阔,故而筑墩分水。同治《盛湖志》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筑墩(分水墩),国朝(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建(文起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毁于火。”
    原载《当家网》2018-08-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