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良,是最好的后路

 江山携手 2018-09-01
善良,是最好的后路
       善良,向上提升为‘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合起来,“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备的、向上提升的纯净本质。

      人在自我向上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必定利于他人、利于众生而被众口所赞颂,立成品;此同时,其若自愿舍去其品积累所得(功、名、利、禄等)的回报、反馈社会,即积累成德。此品德,是人遵循自己本心本性中善的方向与良的能力,而得的综合体现。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即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佛学的精髓也是善,所以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多学习善知识。

       有三则有关善良的小故事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则是说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
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道:“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第二则故事是发生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悔恨的眼泪折断了猎枪。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孩子对生命善良的本性,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真正的善良是以人的品质表现出来的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坚持善举,终身不诲。如深圳的艺人丛飞数年向希望工程捐款数百万,捐完所有的积蓄,即使在得知自己患绝症时,仍不停止捐款。“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空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仅是一点一事之善举,而是对万事万物都有善心、善意、善举,“普渡众生”。真正的善良之举是隐名埋姓,不张扬、不作秀、不图回报的善举。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成果除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产生了贫富,便有了强弱;如何对待贫富、强弱,便有了善恶,善与恶是相对而又相伴。佛教中的普渡众生,意即劝人向善。古人的善良体现在多方面,打猎者不猎杀幼仔和孕兽,打渔者不用密网网小鱼,伐木者不伐稚苗等。可见善良的社会性及作用于社会的意义。善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人都有善心、善意、善举;善良在社会中产生互动,便是和谐社会!

       纯美的善良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种美丽就是善良;有一种气质,是至尊的,高贵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种气质源自于善良。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平凡,但内在的东西却可以使这个人不平凡。善良是一种高贵的气质,它可以令你在人群中发出非凡的光芒。

      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善良同忠厚一样,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用的别名,今天,再提善良,似乎显得有些过时或老土了,特别是现今的青年一代,更是对“善良”这个词熟悉而又陌生。

       心与心的沟通,爱与爱的传递,本来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举动。可是,为何有时爱心变成了奢望,善良也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呢?反到倒是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在危难时伸出一双手,在渴望慰籍时掏出了一颗心。其实,爱是没有界限的,给善良设防的是冷漠的心。

       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与亲和,是激励人们奉献爱心,忘我奋斗的动力,是消除内耗,造成一个和平,安定,幸福社会的重要原因。为了未来,我们不但与自己,更需要用善良和情爱来涤荡和净化我们的心灵。

      善良的人是不糊涂的,他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他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有的时候,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力罢了。因为善良的人深信,善良是幸福之源,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业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的人是单纯的。他们拥有一颗广博的心。对于他们来说哪里都会是天堂,他们没有私心杂念,头脑“简单”,他们从不知道要去设防别人,在他们看来别人都和他一样的有善心,值往往被自认为聪明的人,不一般的人所嘲弄。

       善良的人是低调的。他们不会炫耀,不会卖弄,不随意抬高自己的人生的价值,不会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他们会正确地估量自己的人生价值。善良的人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人,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有一则谚语说得好:“口袋里装着麝香的人不会在街上大吵大嚷,因为他身后飘出是香味已经说明了一切。

       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善良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对自己的善待。
       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善良能使人美丽,美好的品行能帮你塑造美好的外貌。你做过事,说过的话,动人之处都会存在心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和美丽的光芒,充满迷人的魅力。

       一个人只要有善心,这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就会更加突出,他(她)的个人魅力更是光芒四射。开启我们隐藏的真心,热心和爱心,让善良在这世界变成主流。那么,不管我们的口袋多么羞涩,我们的生活多么贫穷,我们的心灵将无比的富裕,一份昂贵的善良将永远是我们骄傲的勋章。

       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有益与他人和社会的,称“善良”,当然,人不但要善良而且还要智慧;否则善良会被坏人利用。况且,其中的过程需要三思与渊博的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结合实际的做法实用又有效,称智慧组合在一起,称“善良又智慧“。善良来自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环境熏陶、本质与心灵深处蕴藏的真诚。智慧来自博大的胸怀,来自追求正确人生的一颗心。

       第三则故事发生在沙漠里。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树个简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曝尸荒野呢?”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的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树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沙漠中,是善良为我们留下了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不忘初心,永远做一个善良的人吧,你的善良会给你保留最好的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