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曰:不遷怒,不貳過。學會控制脾氣,才能留住福氣!

 泰国刀郎代夫野 2018-09-01

孔子曰:“不遷怒,不貳過”。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難免會遇見一些不經意間惹惱自己的人,此時,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於他人,不因脾氣再次犯錯。 一代名臣林則徐少年時勤奮好學、才思敏捷,但脾氣過於急躁,經常因一兩句不遂心願的話便怒火中燒。父親林賓日為避免他脾氣壞事,就給他講了個故事。

從前,有個判官,非常孝順父母。在審案時,每遇到對父母不孝的罪犯或案件,都會嚴加懲治。一天,有兩個人扭著一個年輕人,來到公堂。

他們對判官說:“這是個不孝之子,他不僅罵他娘,還動手打他娘。我們把他捆了起來,他還不停罵,我們就堵了他嘴。老爺,象他這樣大逆不孝的後生該不該罰?”

判官一聽,立刻火冒三丈,喊道:“來人呀,給我打這個逆子50大板!”這個年輕人因嘴被堵上,有口莫辯。只好挨了50大板,屁股上血肉模糊,昏了過去。

這時,有個老婆婆拄著拐杖急匆匆走進來,邊哭邊說:“請大人救救我們,剛才有兩個盜賊溜進我家後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兒子捉住他們,要送官府。可是,兩個強盜反把我兒子捆走了,不知弄到何處去了?求大人趕緊替我找找兒子,我只有這麼一個孝順兒子啊!”

判官一聽,心中禁不住忐忑不安起來,心想:莫非剛才是惡人先告狀,打的就是她兒子?忙叫人去找剛才那兩個人,但他們早已不見蹤影。

這時,被打昏在地的人突然[呻·吟]了一聲,老婆婆循聲一看,那不是自己的兒子嗎?怎麼被打成如此模樣。老婆婆心裡一急就昏倒在地。判官這才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

林則徐聽後恍然大悟,後來他還在書房醒目處掛起了親筆書寫的橫匾“制怒”。正如這個故事,一個人能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緒,比一個人能拿下一座城池更加強大。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可見: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01】急事,不慌不忙地說。

遇到急事,如果能冷靜下來,理清頭緒,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給聽者,會給他人留下穩重踏實的印象,從而使他人感覺你成熟可信。

【02】小事,俏皮的說。

當別人犯了錯,說錯話,你可以善意的提醒一下,開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既達到了告知他(她)的目的,也給了他(她)一個臺階下。

【03】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有時不得已我們需要說一些沒那麼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說,別人會覺得你沒什麼能力;如果你言之鑿鑿,又會難以服眾。所以要謹慎,措辭嚴謹的說,會增加可信度。

【04】沒發生的事,不要瞎說。

人最討厭無事生非,捕風捉影的人,所以沒發生過的事情,請不要瞎說,“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就沒人信了。

【05】做不到的事,先別說。

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先不說。你有了目標理想以後,你先去做,做完了做成功了,再去說。要做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06】傷害人的話,不要說。

不要輕易說一些太直接的,傷害其他人的話,因為語言傷人於無形,你永遠不知道你隨口的一句話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所以不要說,一定要說。

【07】傷心的事,不要逢人便說。

人遇到難事時,傷心難過時,都想找人傾訴,以尋求安慰,但不要見人就說,因為大家都很忙,誰都有不如意的事,而且有的人未必理解你,因此只需向三兩知心好友訴苦就好。

【08】別人的事,小心地說。

不要輕易討論他人,很多別人的事,都是經過二次傳播到你這裡的,因此未必是對的,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09】自己的事,多聽聽別人怎麼說。

做人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遇事了,多聽聽別人怎麼說,多聽聽總沒壞處的,一來為自己多增加點可選擇的事項,二來可以給人識大體明事理的印象。

【10】長輩的事,多聽少說。

長輩的事情,是他們上一輩的事情,有太多歷史遺留問題和人情事故摻雜其中,因此作為晚輩不要多說,必要的時候再提意見尚可。

【11】夫妻的事,商量著說。

夫妻之間的事情,儘量一起商量著說。因為人到中年,勞心勞力,多加扶持,相依相伴,才能走的更長久,更舒心。

【12】小輩們的事,先理解,後疏導。

年輕人遇到的擇校,擇業,擇偶等人生大事,我們年輕時也遇到過。因此在雙方產生衝突的時候,要儘量表達你的理解,不要一味地灌輸自己的三觀,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很多矛盾便會迎刃而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