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张良和萧何被刘邦列为汉初三杰,可见,这三人在刘邦的心中是不分伯仲的。 韩信虽然立的功劳比较大,但是,他身上是有污点的,毕竟最终的他是被皇家灭了族的。就凭着韩信最后谋反这一点,他就与列入世家擦肩而过了。 萧何和张良也是各有功劳,他们比韩信的幸运之处,就是他们不是将军,对刘邦造不成威胁。 所以,他们也很幸运的躲过了一劫,因为功劳打而被司马迁列入到了世家,这是他们两人应得的。 韩信没有列入世家,是因为谋反。那么到底韩信有没有谋反呢? 这个话题到现在一直都有争论,他到底是真的谋反了?还是被诬陷的? 好像都有证据,所以争论了两千多年,到现在都很难有一个定论。 说他谋反是基于以下原因: 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的时候,就等同于是把韩信给囚禁在了京城,也就是刘邦的身边,在这里刘邦可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这时候的韩信,可以说活的是想当的郁闷的。 所以,这一段时间,他经常借身体有病为由,而不上朝。因为刘邦对他有芥蒂之心,所以,当年的那些老部下和他的关系也渐渐的生疏了。 曾经还发生过这么一回事,韩信到了樊哙家里,樊哙对韩信还是很敬重的,毕竟韩信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樊哙看到韩信后,就小步跑着来迎接韩信了。韩信并没有因为樊哙对他的尊重而感激,他到时打趣的说道,没想到我韩信如今落到了和樊哙这种人打交道的地步。 这说明韩信是很看不起樊哙他,他以和樊哙打交到是一种耻辱的事。 可见,这一时期韩信是备受冷落和打击的,因为明面上别人都因为惧怕刘邦,而故意疏远韩信。 这时候韩信的内心肯定是会发生变化的,他肯定会想,要是当年听了蒯通之言,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也不至于落了个今天这种地步吧。 若是有这种心态,韩信肯定也会有谋反的心思的。 到了陈豨叛变的时候,史记上的记录是他和陈豨勾结在了一起。 只要陈豨一叛乱,刘邦肯定会亲自带着大军去平叛的。到时候韩信在都城里在和陈豨来个里应外合,趁着都城空虚,带着一些人马杀到都城,把刘邦的皇子皇孙全部给灭了。这样的话大汉的王朝就被韩信给断送了。 陈豨是很相信韩信的,因为韩信没有打过败仗。所以,当陈豨叛乱,刘邦去平叛的时候,韩信就开始要行动了。 可是,韩信还没来得及行动,韩信要叛乱的消息就被吕后知道了。 吕后也知道韩信的厉害,刘邦又不在身边,可以说这时候情况已经十分的危急了。吕后不得不把萧何叫来商议对策。 萧何告诉吕后,这件事情也容易,就是把韩信给引诱到宫中,然后把他给秘密的杀害了。 可是,如何才能把韩信给引诱到宫中来呢? 这是个问题,萧何就告诉吕后,你就说刘邦已经打了胜仗回来了。让朝中的文武大臣来庆贺。 吕后依计行事,韩信依然称病不往。这时候萧何不得不亲自出马了,萧何来到韩信的府上。萧何的面子韩信还是要给的,因为当年是萧何向刘邦力荐了他,他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结果韩信跟着萧何到了宫中就被杀害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可是,很多历史学家不相信韩信会谋反? 想当年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的时候,他不反,到了他成了淮阴侯的时候,手下一没兵,二没将,即使想反,他拿什么谋反呢? 当时,他在齐地手握重兵的时候,他的谋士蒯通可是劝解了他好几次,而且把厉害关系都告诉了他。 所谓的狡兔死,猎狗烹蒯通可都是给他说出来过的。但是,韩信依旧是不为所动。他选择了来报恩。谋逆那样的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 还有一个就是,史记上记录,他和陈豨私下里互通消息,要里应外合,要灭了大汉王朝。即使有这件事的话,恐怕也是很私密的吧,这件事若是真有,也就是天知地知,韩信知,陈豨知,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这个信息很关键,这么重要的信息是谁给透露出去的呢? 所以,基于这一点来说,韩信恐怕是没有谋反的这个必要的吧。他道是很想被别人给诬陷。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了,功高盖主,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这时候正好到了刘邦的晚年,万一刘邦不小心挂掉了。吕后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汉惠帝能管的了韩信吗? 韩信刘邦都不是他把的对手,刘邦一走,他们母子两人怎么可能斗得过韩信。 索性还不如趁着刘邦在世,先把韩信给做了。 当然这也仅仅是因为推测而已。 不过,历史的真相一旦被淹没,就很难还原当初发生的故事了。吕后就是因为韩信谋反,所以让萧何把他骗到长乐宫杀害的。 也是因为谋反,韩信只能被列入传记。否则依照韩信为大汉立下的功劳,他是最有资格列入世家的。毕竟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基本上都是他打下来的。 这样的功绩举世恐怕在难找出第二个来把,以后历代的将相几乎没有能与之比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