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更应该做到这几点,而不是打或骂

 我是我你是你 2018-09-01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们也是分成了两派。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任性、胡闹,不听话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再长大一点就会变得懂事和听话。殊不知,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变得更加不听话,更加难以管教。这也是为什么现今越来越多的“熊孩子”出现,并屡教不改的原因。

更多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时,一定要进行教育并改正,绝不能任由其发展。当孩子有对人不礼貌或其他不听话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教育,以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为。

然而,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到底该如何进行教育呢?靠吼?靠打骂?其实这些都是不行的,最终造成的结果比孩子不听话本身还要严重,同时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大部分的小孩都是调皮捣蛋的,当他们不听话的时候,更是能把父母气得快要吐血,每当此时,父母总是忍不住大声吼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可是这往往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家长越吼越打骂,孩子越不听话,甚至对着干,对着吼,对着打;二是孩子在家长的吼叫和打骂下变得越来越胆小、自卑,唯唯诺诺,这些都是家长不愿看到的。

因此,在孩子不听话时,家长更要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绪,缓和自己的怒气,不要让自己的怒气伤到孩子。等自己稍微冷静和理智之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相信更会更好。当你用平静、认真、严肃的语调跟孩子谈话时,孩子会更加愿意去听,那么这个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都会变得容易很多,效果也会好很多。

其次,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轻松让孩子变听话。孩子不听话、闹脾气的情况,每个家庭都存在,然而,孩子的很多哭闹和不听话,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孩子的思维非常简单,同时也是不可逆的,不会倒推,因此家长更要运用简单的逻辑谈话技巧,让孩子更加容易理解和听从,如“宝贝,穿上外套,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这时,孩子通常很高兴就配合并执行,而如果家长说:“宝贝,外面很冷,先穿上外套再出去”,通常会有一些孩子就是不肯穿,又哭又闹,非得直接就出去。

因此,家长也要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避免孩子听不懂或者产生被威胁的感觉,比如很多家长爱说:“你如果不穿好衣服,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之类的,要么孩子很不情愿地执行了,要么孩子就是对着干就是不穿。

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更应该注意与孩子沟通的谈话技巧。少用“你把外套穿上好不好?”之类的问句,因为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通常会给予挑衅或否定的回答。同时,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如不要说“你不能把玩具放到水里”,而要说“你可以把玩具放在桌子上,也可以放在玩具柜里”,这样孩子有了选择权,会觉得被尊重且可以自己决定,就会很乐意去执行,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再次,当孩子不听话、犯了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错怪了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想达成一个友好或很有爱的目的,只是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限,导致自己的行为和方法不对,才会造成这样不好的结果,这并非孩子本意。家长的理解能让孩子变得轻松,更加乐于接受与家长的谈话,因而也更容易沟通和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做事方法。

在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家长不要拿别人家的小孩进行比较和说事,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和叛逆。而应该采用激励的方法,看到孩子的优点并进行鼓励,让孩子看到你的信任和支持,因而也会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听话、犯错的情况是也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进行教育的方式也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同样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事情上,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次出现问题时,都采取同样的面孔,同样的说理方式,会让孩子形成惯性,正所谓习以为常,孩子也就麻木了,不再听了。因此,家长更应该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去研究,去深挖,去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讲故事,可以做游戏,还可以旅游参观,运动探险,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既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懂事,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家长的每一次努力和陪伴,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和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