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左说右

 沁静斋宁欧 2018-09-02

宁欧

    谜协公众号发了一条涉及到左和佐通假的谜作,故整了篇小文,作为延伸阅读。

    左和佐,是古今字关系。商周时期,左为卑,右为尊。卑者对于尊者为辅助;尊者对于卑者为护佑。甲骨卜辞有言:“殷人尚右”。可见在商朝,左和右都是取其本义使用。

 然而,文字的产生事实上远远早于殷商时期,毕竟甲骨文已经是成型的文字系统了,一套文字系统从无到有的成熟,没有成千上万年的积累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商之前,至于有没有一个夏的存在,说真的,很难确定,至少鄙人不认为有夏这么一个时期,这里暂时就不展开讨论了。

 甲骨卜辞:“丙申卜,贞,戎马左中右三百”,“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殷契粹编》),这里可知军队是右军为尊,但是在战车上却又是左边的为尊。战车上左边的叫车左,地位最高,一般是主将;中间的叫御者,也就是驾驶员;右边的叫车右,也叫陪乘,也叫骖乘,相当于保镖性质。每辆战车配一百士兵,其中七十五名步兵,还有二十五名为勤杂兵,分炊,守,工等等,基本负责做饭粮草,守负责看守球衣球鞋矿泉水这些,工兵负责搭桥铺路。这样整编的一辆戎车百人叫做一行,右中左三行组成一大行,三大行组成一旅,三旅组成一师。一师大概三千人。在殷商以及周的前期,一师三千人,这样的规模实际上蛮有战斗力了的。后来,管仲相齐,基本也是沿用这样的编制,只是将三个师再组成一个军,分左中右三军,三军三万人,所以齐桓公迅速成为了霸主。扯远了,还是说回左右吧。

 《礼记·王制》:“殷人学国老于右学,学庶老于左学。”西汉的大经学家郑玄注为:“右学为大学,在王城西郊;左学为小学,在城内王宫之东。”孰尊孰卑,一目了然。真搞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学者都认为殷商时期尙左。

  《論語·為政》 :“周因于殷礼”。周沿袭殷商的礼仪。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饮酒乐,宋公使昭子右坐,语相泣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显,右尊而左卑。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的记载里也可以看出,“张良西向侍”,张良坐东向西,古地理东为左,西为右。当时,尚在秦时代,可见秦时代也是尊右。

 《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殷商春秋秦汉都是尊右。

《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如果哥几个都上左,这里季梁也没必要特意点出楚人上左,说明当时中原各自认为根正苗红的诸侯国都是尙右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其实不大看得起楚国的,一方面地处偏僻,属于蛮夷;另外楚是子爵,至于楚王,是人家自封的,一直没有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所以《左传》一直以楚子称呼。

但是,同样的《史记》对于尊左尊右,记载却是大相径庭,也是颇为有趣的事情。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下文再说到侯生就那么不客气,上坐。“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魏是从晋分出来的,本来也应该尊右才是。这里,有解释为“车骑尊左”,大概如是吧。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尊左尊右,其实非常混乱,这个也许就是孔子说的:“礼坏乐崩”吧。周沿殷礼,无疑尙右,但是《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这里又是尙左,《逸周书》原名《周书》,是对《尚书》里周书散轶文的补阙。《老子·道经第三十一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可知,用兵、凶事、职位尙右;居所、车骑、吉事尙左。这里也挺有意思的,如果出兵打仗,右军高于左军;战车上的又是站左边的贵于右边的。

 纵是如此,也是有特例的,《左传·成公二年》:“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张侯就是解张,驾驶员。而主将是郤克。解张受伤,血流下去把左轮都弄成朱黑色了,那么解张肯定是在左边嘛,否则血就不可能染在左轮上。

《礼记·檀弓上》:“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古人认为丧事为凶,但是祭祀又归入为吉事,跟那些老家伙真是缠不清。这里的尙右,是指站右边,根本不是什么拿右手包左手行礼。拱手礼全部都是左手在前包右手的,女的也是这样。左手代表善,右手有力表恶,意思是扬善抑恶。央视也好,很多所谓的国学大师也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还女的行拱手礼要右手包左手,屁话,瞎说!

从职位的尊右,可以看出,事实上汉民族基本以尊右为主流的。两汉时期有大量的史实记载。《后汉书·郭伋传》:“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唐人李贤注:“右姓犹高姓也。”李贤就是唐章怀太子,高宗李治六子,武则天次子。

《后汉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豪强权势者为右,为尊。

汉淮南王刘安私铸的《新郪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这个可是出土实物。符这种凭信,象征职位和权力,不属于兵凶事。

《史记·田叔列传》:“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班固是抄袭鼻祖,《汉书》一字不漏照搬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刘邦为保护赵王刘如意,让发小周昌去当赵国的相国,左迁为降级。这里,唐朝颜师古注《汉书》也说得很明确。然而,唐朝却又不同于汉,而是尙左的。《旧唐书·列传第十三》:“瑀尝荐封伦于高祖,高祖以伦为中书令。太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封伦为右仆射。”萧瑀相当于宰相,而封德彝为副宰相。至于韩愈、李白等等诗人笔下将降级写作左迁,其实都是依汉例,唐朝的文人骚客写诗文往往喜欢借汉代说事。唐朝的尊左状况,估计跟他们小李子家出身于鲜卑族有关。和汉同时代的匈奴就是尙左,比如左贤王一般由太子担任,相当于二把手,接班人,明显高于右贤王;左谷蠡王也大于右谷蠡王(lùlíwáng,某度注音为gǔlíwáng,只能呵呵)。而宋则自认为承唐,比如定本朝的五行属性为木,克五代的土属性(实际唐朝也说自己是属土的,朝代的五行更有意思,以后将另文阐述)。也就沿袭了唐朝的尙左。

可是,到了元朝,情况又变了,所谓风水轮流转,估摸着他们自认是汉民族的正统吧,比如棒子国,一直就认为如此。元朝承汉制,又开始尙右了。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明朝朱剥皮,估计认为,敌人拥护的我们要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要拥护。换一下,咱不跟蒙元蛮子一个样,咱尙左。但是明朝地方官和朝廷核对税收的凭证,则也是承古制,左边留地方,右边留朝廷的。 至于清朝的尊左,则无疑带上了草原胡人传统观念。六部的左、右侍郎,都是满人为左,二品;汉人为右,三品。

     当然,从古人文章的书写顺序从右到左,文书典籍的排版也是以右为上。以及对联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也可以佐证而知悉,在汉族传统文化里,对于方位,实际是尙右的,至于某时某地的尙左现象,并不是主流。

  说一千道一万,所谓的左右尊卑,无非都是无稽无聊,闲着蛋疼瞎扯淡而已。所以,这篇小文也无非只是无聊之人作无聊之文罢了。不过,如果人家酒席就那么摆了两桌的话,右边可是主席哦,别瞎坐。但是,如今,谁还管这些劳什子礼仪了呢。所以,依然是无稽荒唐言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