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醛释放最长可达15年!怎么确认已中毒?装修、租房都要注意!

 cxag 2018-09-02

世界卫生组织

早已将甲醛归为一类致癌物

并明确警示:

甲醛和癌症尤其是儿童白血病

具有关联性



两个最近发生的新闻

希望能引起

装修、租房的你的重视



1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上班的一女孩租下了海淀区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今年7月在公司体检中查出白细胞数量明显偏低,只相当于正常人的60%,就像刚做过化疗的病人一样。她找到一家环境监测机构对租住的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吓一跳:


卧室、厨房、客厅的甲醛均不合格!甲醛的检测值分别为0.17mg/m3、0.17mg/m3、0.23mg/m3,是标准的1.7倍、2.3倍


2


另一个新闻是,江苏镇江一户人家,头胎孩子是畸形儿,第二个孩子5岁,又患上了白血病,最后查出,背后的“祸根”竟是家里的装修。家人介绍,房子2011年简单装修了一下,第二年儿子结婚后住了进去,没想到儿媳怀的头胎是畸形儿,二胎孩子今年又患上了白血病。


经检测显示,这个装修了7年多的房子里甲醛严重超标。


2013年北京儿童医院某医生用了半年时间,通过对前来就诊的白血病患儿的问诊发现,有近90%的孩子家中半年内做过装修



甲醛,危害非常大!


 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发布的153号公告中明确指出——甲醛致癌。


同时,多项研究发现甲醛可诱发口腔、鼻腔、咽喉、皮肤和消化系统的癌症。


 致畸 


妇产科专家表示,甲醛可以通过母亲的血液传递给胎儿,在怀孕早期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畸形、智力低下,甚至导致流产、“黑胎”。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能引发白血病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曾调查了11039名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工作3个月以上的工人,发现有15名死于白血病。


 对免疫力低下的人危害最大 


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老年、孕妇等长期处于室内而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所受的危害最大。


甲醛,释放最长可达15年!


甲醛,释放最长可达15年!


日本横滨大学曾有研究表明,甲醛、苯等有毒有害气体释放3~15年才能挥发殆尽。根据文献报道,山东省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吕志新等人监测发现,居室装修3年后空气中甲醛超标率仍为7.55%,处于较高水平。



家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源就是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所含的脲醛胶。目前市场上的家具,大多需要经过贴面、油漆、封边等多道工序加工处理,大多会使用脲醛胶,甲醛就源于此。另外,储存木材需要用到的防腐剂同样含有甲醛。


如果空间相对密闭,甲醛的挥发时间会非常漫长。


你有发现这些现象吗?

 

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家里经常有人感冒,常有过敏等毛病。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喉咙疼、呼吸道发干。



3.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有明显变化和好转;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又查不出原因;孕妇在正常怀孕的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4.新搬家或者新装修的房子里,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新搬家后,家养的猫、狗甚至热带鱼类莫名其妙地死掉。


5.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房间或新买家具有刺鼻、刺眼等情况发生,而且异味长期不散。



这样做,减少甲醛!

 

装修尽量简单 


有些人装修时追求奢华,花样繁多,却不知这往往带来更多的甲醛。



板材选E1级以上 



目前我国板材的环保级别分E0、E1、E2级,最好选择E1、E0级的板材。2017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17)规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为不高于0.124毫克/立方米,限量标识为E1,“E0”级家具的标准甲醛释放量最高为0.05毫克/立方米


保持通风6个月以上 


甲醛的挥发跟室温有关,夏季和冬季供暖时甲醛挥发增多,尤其注意多开窗。平时可在一些密闭的空间中如抽屉、橱柜里放上活性炭包,定期更换。




装修完放点绿色植物


芦荟、虎尾兰、吊兰、常春藤等都是净化室内空气效果较佳的植物,它们对房间里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吸收消灭能力。



买除甲醛空气净化器 


选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看两个指标


① 洁净空气量,也就是CADR值:CADR值越高,代表去除甲醛的速度越快。


② 累计甲醛的去除量,也就是CCM值:CCM值越高表明能去除甲醛的总量越多。


入住前最好测甲醛 



入住前,尤其是家里有孕妇、老人、小孩的家庭,最好请专业机构测试甲醛,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再入住为宜。



编辑:路景斓

来源:健康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