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8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02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三焦/三焦的辩证举例/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

​《金匮要略》18.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
     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校勘]“上焦受中焦气未和”句,据《伤寒论.平脉法》成无己注引本条条文,作“上焦受中焦气,中焦未和”
(注:此条课堂上老师没讲,笔记者摘录《讲义》中相关内容,等,供自学参考)

[词解]
1.三焦竭部,三焦各部所属脏腑的机能衰退。
2.噫,嗳气。

    本条论述上中下三焦各部脏腑生理机能暂时衰退,相互影响或直接发生的病变。

“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 上焦受气于中焦,如中焦脾胃机能衰退,不能消化水谷,则上焦所受的是胃中陈腐之气,以致经常嗳出食气,是上焦受到中焦影响所发生的病变。

“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 下焦所属脏腑,是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如果这些脏腑的机能衰退,就不能制约二便,出现遗溺或大便失禁等现象,这是下焦本部直接发生的病变。

“不须治,久则愈”- 但三焦虽各有分部,它们的功能是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的,故虽有三焦功能一时失调发生嗳气、遗溺失便等病变,不需要依赖药物治疗,待三焦气和,正气复而病自愈。

[选注]《讲义》:然既云:“下焦竭”,又云:“不须治,久则愈”,于理难通,当存疑。

[《金匮要略心典》上焦在胃上口。其治在膻中。而受气于中焦。今胃未和。不能消谷。则上焦所受者。非精微之气。 而为陈滞之气矣。故为噫。噫、嗳食气也。下焦在膀胱上口。其治在脐下。故其气乏竭。即遗溺失便。
​   然上焦气未和。不能约束禁制。亦令遗溺失便。所谓上虚不能制下者也。云不须治者。谓不须治其下焦。俟上焦气和。久当自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