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中脏腑辩证课件下载

 杏林行者eezn1o 2018-09-02
【概述】
 定义:
   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别名:“偏枯”、“仆击”、“大厥”、“薄厥”、“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
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
 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现。
 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之为“卒中”。 
历史沿革
《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  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认为“内虚邪中”。
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并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治疗宜疏风散邪,扶助正气。《千金方》小续命汤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秦九汤为代表方。
唐宋 以后,尤其是金元时期,以“内风”立论。刘元素认为病因是热,刘河间认为“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认为“湿痰生热。”
明代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观念。
李中梓将中风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
清王清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虚血瘀”,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近代张伯龙、张山雷认为中风的发生是由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瘀于脑所致。
  中风病古代列为四大难证(风痨臌膈)之首,当今世界医学也将其列为三大死亡率(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及复发率致残率最高疾病之一;是最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也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病的防治研究,国家列为专题放到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从中医、西医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在发病因素、病理机制、先兆证治、急诊抢救、康复措施及后遗症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本病诊断虽较易,但防治手段进展却较缓慢。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受调查的57个国家中,急性脑血管病列为前三位的有40个,在美国发病率占2.6%,65岁以上占21%o;在日本40岁以上的患者占7.9%
流行病学
患病率高    719/10万,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
             病原因之一
发病率高    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
死亡率高    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与心
             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致残率高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
             瘫、失语和痴呆
卫生部公布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城市: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失及中毒。
农村: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失及中毒。
2008年北京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脑卒中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在增长。
在中国,每15秒就有一例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卫生部统计数字,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120多亿元,再加上各种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总支出超过200亿元。
世界卒中日:
                 6月24日
中国卒中教育日:
                 11月20日(2007)
2009年6月21日,一项“卒中筛查及防控工程”在北京正式启动。目的是降低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一)病因
内伤积损: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
劳欲过度:烦劳过度、房事不节
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辛香炙慱、饮酒过度
情志所伤: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张、
                        素体养盛
气虚邪中: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痰湿
                         素盛
病因病机
病势:
       轻、浅——中经络
        重、深——中脏腑
一、诊断依据:
典型的临床表现:
  具有神志障碍(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轻者可无神志症状。
起病形式: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杂。
诱发因素: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伤
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
先兆症: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
二.鉴别诊断
(1)与口僻鉴别 :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症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二.鉴别诊断
(1)与痫病鉴别 都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2)与厥病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3)与痉病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可伴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4)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
二. 鉴别诊断
1.梅尼埃综合症:发病年龄轻,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多超过24H
2.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
3.颅内炎症:常先有发热,脑脊液检查提示炎症改变
4.颅脑外伤:多由外伤史
5.全身疾病引起的昏迷:酒精、药物、一氧化碳中毒、糖尿病、低血糖、肝性脑病、尿毒症等
三、相关检查
现代检查: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l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用
2.中脏腑辨之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
              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一、辨证要点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拽
            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倦
            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
             舌苔白腻、脉沉滑。
4.辨病期:分三期
                 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
二、治疗原则
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证,治疗当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腹泻热;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并用   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益气养血等法同用。
结合辨病,掌握预后。脑出血急性期-中脏腑;脑梗、脑血管痉挛-中经络。但都要密切观察防止病情恶化
正确使用通下法,凉血化瘀,活血而不破血、动血。
中风后遗症期,可配合针灸。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 风痰入络】
临床特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
            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
            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或化痰通络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
                  鸡血藤、豨莶草
 中成药:大小活络丹
无热象者,可去天竺黄,易制半夏,加全蝎、僵蚕、白附子以加强祛风化痰之功;
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
若眩晕者,加钩藤,菊花平肝熄风;
有瘀血征象,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
临床特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
            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
                  山栀、牛膝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
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本证为肝经实火,气血壅盛之证,故去原方杜仲、桑寄生等,加用夏枯草、龙胆草以增泻热之力。
 若眩晕头痛加桑叶、菊花清热熄风;
心烦易怒加生石膏、龙齿清热安神;
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阴虚风动证】
临床特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
                      利,手指瞤动,或半身不遂,舌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常用药:白芍、天冬、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
三、分型论治  (一)中经络
【痰热腑实证】
临床特征: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语不
     利,偏身麻木,腹胀便结头晕目眩,咯痰或 痰多。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通腑泄热
代表方:星蒌承气汤
大黄、芒硝应视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泄为度,以免过量伤正。腑气通泄后,治宜清热化痰通络为主,可加胆南星、天竺黄、竹沥、川贝母、僵蚕、地龙、丹参、赤芍等化痰通络;
 热象明显者,加山桅、黄芩;
 若舌暗有瘀点可加人丹参、赤芍通络。
【气虚血瘀证】
临床特征: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白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舌质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弱,细缓或细涩
     利,偏身麻木,腹胀便结头晕目眩,咯痰或 痰多。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络瘀滞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味
本方还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但黄芪甘温,故肝肾不足、兼有痰热或风阳痰火者忌用。
 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等补气药益气通络;
血瘀甚者,可加莪术、三梭等破血通络之品,甚或可加用水蛭等药;
口角流涎,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宣窍。
三、分型论治(二)中脏腑
    【  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如《素问  调经论》所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噤、手握、气粗、口臭、便闭、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1阳闭(痰火闭窍,痰火淤闭):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风阳痰火上扰,蒙蔽清窍
辛凉开窍化痰,清肝息风
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腑气不通者桃仁承气汤加减
方中可加石决明、龟板、白芍育阴潜阳;
或加僵蚕、全蝎、地龙以增熄风之力;
热象重者,可加丹皮、山桅清热;
若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痰多昏睡者,加菖蒲、郁金以增强化痰开窍之力;
若痰热腑实,腹胀便秘者,可用星蒌承气汤加积实通腑化痰泄 热。
三、分型论治  (二)中脏腑
【 闭证】
    (2)阴闭证(痰浊蒙窍,痰浊淤闭)
症状:闭证症状加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
              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概要:痰浊雍盛,蒙蔽清窍
治法:辛温开窍,化痰醒神
代表方: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菖蒲、胆星
                 天麻、钩藤、僵蚕
中成药:苏合香丸
兼有动风者,可加天麻、僵蚕、全蝎以平熄肝风。
若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重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三、分型论治  (二)中 脏腑
【脱证】:阴竭阳亡
症状: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中成药:生脉注射液等
若阴不敛阳,津液不能内守,汗出不止者,可加黄芪、牡蛎、龙骨、山萸肉等以敛汗固脱;
若真阴亏损,虚阳浮越,面赤足冷、虚烦不安,脉浮大无根者,可加龟板、鳖甲、牡蛎、龙骨、阿胶、山萸肉、熟地、枸杞等填补真阴以纳浮阳;
若元阳渐复而痰浊壅塞喉间,欲吐无力者加菖蒲、远志豁痰降逆;
若肾阴大亏,虚阳浮越,足冷面赤,宜选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引火归元。
三、分型论治  (三)恢复期      针灸等药物治疗并进
   1 风痰瘀阻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
               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半夏、陈皮、地龙、全蝎
中成药:中风膏
若痰阻络脉,半身不遂日久难复,可加丹参、红花、稀签草、鸡血藤以祛风活血通络;
兼有风阳,头痛头晕,舌红苔黄,脉弦劲,宜去白附子、羌活、木香等温燥之品,加钩藤、夏枯草、石决明,以平肝熄风潜阳;
风痰留阻而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者,可选用牵正散。
三、分型论治 (三)恢复期      针灸等药物治疗并进
2  气虚络瘀证
症状: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
              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地龙
                  牛膝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
若气虚及阳,怯寒肢冷,可加桂枝温经通络;
肾虚而腰膝痰软,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若阳气不足,络脉瘀阻者,亦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三、分型论治  (三)恢复期      针灸等药物治疗并进
    3 肝肾亏虚证
临床特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常用药:地黄、首乌、枸杞、山萸、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功能滋补肝肾之阴,方中熟地、山药、枸杞、龟板胶滋肾补肝,山茱萸、鹿角胶、冤丝子补肝肾益精气。
地黄饮子功能滋阴补阳,化痰开窍。方中熟地、石斛、麦冬、五味子、山茱萸滋阴补肾;巴戟天、肉从蓉、附子、肉桂益精助阳;茯苓、远志化痰;菖蒲、薄荷开窍利咽;生姜、大枣和中。二方合用具滋阴补阳,开窍化痰之功效。
若阴虚内热,舌红,脉细数,宜去巴戟天、肉从蓉、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
若腰膝痰软甚加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中风先兆
   (1)头痛、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5)、说话吐辞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中风患者常因旁边的人没有适时发现中风的征兆,延误救治而使患者脑部受损。记住 STR 三步骤
S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talk) 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 :(raise)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注意:另外一项中风症兆 是: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一级预防 阻止发生脑血管病
高血压治疗目标
一般成人             <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           <130/85mmHg
伴有肾脏疾病         <125/75mmHg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心脏病的防治
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测INR的情况下使用华法令(2~4mg/日)抗凝治疗(INR:2.0~3.0);年龄>75岁者,INR控制在 1.6~2.5; 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日)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150mg/日)
血脂异常的防治
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总胆固醇(TC)高于5.0mmol/L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甘油三酯(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2、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目标:无CHD和<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60mg/dl;无CHD但>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30mg/dl;确定有CHD或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目标<100mg/dl。
糖尿病的防治建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要 
     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动,
     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
  3、积极控制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吸烟
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 RR 2.5~5.6);吸烟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HDL-C 等;
被动吸烟同样有害(RR=1.82)。
酗酒
1、对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
其他危险因素
急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合理膳食、适量活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控制危险因素:见一级预防+防治抑郁症
3.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房颤所致脑栓塞、外科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A.单用阿司匹林;
 B.联合用药: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潘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
 C.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选用氯吡格雷。
急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4、抗凝治疗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
非瓣膜性房颤可用华法令(2~4mg/日)治疗,并应限于有监测INR条件的医院。
注意: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
5、动脉颈动脉内膜剥除术
6、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他危险因素
缺乏体育活动:成年人每周应有3~4次适度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30分钟。
口服避孕药:>35岁的女性,伴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
饮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饮食种类应多样化,总脂肪入量<30%/日摄入能量,饱和脂肪入量<10%/日摄入能量胆固醇入量<300mg/日,钠盐摄入<8g/日。
三级预防 降低死亡率,减轻残疾程度
并发症的防治
护理
康复
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神经系统:高颅压、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继发癫痫
内分泌系统:血糖异常、水电解质紊乱、体温异常
心血管系统:血压异常、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呼吸系统:肺炎与肺部水肿
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
泌尿系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失禁与泌尿系感染
防御系统:褥疮、各种感染
卒中的康复原则
康复应尽早进行
调动患者积极性
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卒中的心理疗法
现状:重视极其不够。60%的卒中患者最后会患抑郁
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异常分不清
环境:个人心理、家庭氛围、社会环境有很多不健
        康的成分
治疗: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充分
随访与疾病监控
由于卒中患者的复发率极高,因此首次卒中发生后,防止卒中复发的工作就要长期计划和坚持下去
建立患者医疗档案
建立稳定、可及的联系方法
定期复查、身体检查,防止新的危险因素出现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心脏病(特别是非瓣膜性房颤)常见;动脉粥样硬化问题更重。
妊娠妇女:注意高凝状态、妊娠高血压问题。
青年人:病因方面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应注意心脏疾病、血管畸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问题。
卒中的护理提示
观念的变化
 在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方面,医生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
护理方法
  - 基本的护理工作
  - 病情的动态观察
临证备要
结合辨病,掌握其预后。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出血性中风可配凉血化瘀法
中风后遗证口眼歪斜的治法,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
小  结
概念:中风多见于四十岁以上患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病因:原始病因以情志不调, 久病体虚, 饮食不节, 素 体阳亢为主。诱发因素主要为烦劳、恼怒、醉饱元常、气候变化等。
病位在脑, 涉及到心。
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
病理因素为(肝)风、痰、火和血瘀。
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上冲于脑。轻者中经络, 重者中脏中腑。中脏又有闭脱之分, 闭证邪势盛, 多见痰火内闭; 脱证正气虚, 可致阴竭阳亡。
西医病因病理
发病因素
1.血管壁病变
2.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黏稠度增高
        凝血机制异常
3.血流动力学改变
危险因素
脑出血:
好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病史。
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紧张时突然起病。
一般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
初始症状为剧烈的头痛及呕吐,或出现昏迷、偏瘫、失语等。
病情进展迅速,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和
出血量。
脑出血
基底节区(内囊区)出血
脑叶出血
桥脑出血
小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更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前一般没有前驱症状,起病急骤。
情绪激动及激烈运动(如用力、咳嗽、排便、性生活等)为常见的发病诱因。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呈胀痛或爆裂样疼痛,难以忍受。多伴有恶心、呕吐。
体检最有意义的阳性体征是脑膜刺激征,常在6~12小时甚至三天才出现 。
临床表现
二、 脑栓塞
起病急骤,常无任何先兆症状,通常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迅速出现并达顶峰。
年龄、性别:
脑部症状 :突然偏瘫、失语、偏盲、局限性癫痫发作,或偏身感觉障碍等 。
局灶定位体征与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基本相同。
判断心脏栓子的来源 :
临床表现
三、腔隙性脑梗死
为直径在0.2mm~15mm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
症状轻、多样,可表现为肢体纯感觉障碍,一侧或单个肢体的纯运动障碍,也可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也可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笨拙手症等 。
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可恢复,最长约三周时间。
临床表现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瞬间症状发作,绝大多数无意识障碍,随缺血部位不同而表现有异。
椎动脉系统:眩晕、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
颈内动脉系统:肢体偏瘫、单瘫、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表现。
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椎动脉系统TIA常反复发生。
颈内动脉系统TIA有可能成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  
危重表现
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
持续血压升高
瞳孔不等大等园或针尖样瞳孔
呼吸改变
短短时间内超高热或呕吐咖啡样物
颅脑CT检查证实大量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塞
西医治疗
脑出血
一般治疗
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控制高血压
亚低温治疗
对症处理
手术治疗 
西医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降低颅内压
防治再出血
防治脑动脉痉挛及缺血
防止脑积水
西医治疗
脑梗死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收缩压小于180mmHg或舒张压小于110mmHg,不用降血压治疗以免加重脑缺血;如收缩压在185~210mmHg或舒张压在115~120mmHg之间,也不必急于降血压治疗,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收缩压大于22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以上,则应给予缓慢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降得过低。
脑梗死
溶栓治疗
脑梗死
适应症:①急性缺血性卒中,②发病3小时内或MRI指导下6小时内,③年龄≥18岁及≤75岁,④血压低于180/110mmHg,⑤无意识障碍,⑥瘫痪肢体的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⑦头部CT排除脑出血,未出现于本次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⑧患者或家属同意。
相对禁忌症:①意识障碍,②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③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④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⑤前21天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⑥血糖<2.7mmol/L 或>22.2mmol/L,⑦卒中发作时有癫痫,⑧以往有脑出血史,⑨妊娠,⑩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以及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等。
脑梗死
溶栓治疗
绝对禁忌症:①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②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③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④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VM,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⑥活动性内出血,⑦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⑧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⑨正在使用抗凝剂(华法令)或卒中发作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者
脑梗死
抗凝治疗
降纤治疗
抗血小板粘聚治疗
脑保护治疗
降颅压治疗
预后
依伴发病、卒中的严重程度、年龄和卒中后的并发症的不同,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大不相同。
死亡率:30天总死亡率28%,缺血性卒中为19%。
致残率:31%存活者须照顾、20%行走须帮助、71%在长期随访中缺乏工作能力。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风、中经络、中脏腑、闭证、阴闭、
         阳闭、脱证、口僻?
2、中风的病因病机概要?
3、中风与厥证、痉证、痿证、痫证区别?
4、中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5、中风分几期?各期的证、治、方、药是什么?
典型病例
王某,男,55岁。患者素体壮实,患有头晕,但不影响劳动,性情急躁,大便干结,尚能每日一行。昨日突然头晕甚重,继之言语不利,左侧半身不遂,面部歪斜,神志尚清,经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舌红苔黄腻,脉细弦。
典型病例分析
辨证: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
病机简析:
患者素体阳亢,肝失疏泄——故有头晕、急躁、便干。
肝肾阴虚,阳亢化风,风阳内动,肝风夹痰上扰,流窜经络,经络不利——突然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面部歪斜
神志尚清——中经络
舌红苔黄——热
苔腻——痰浊
脉弦——主肝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病例一
某男,40岁,平素体健无任何病史,1小时前晚饭时饮酒稍多,突觉憋气头晕,走出房外休息,后诉头痛,不能坐稳,呼吸困难,随呼120出车接回,时见病人昏迷不醒,呼之不应,按压眶上神经无反应,鼻鼾声重,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及咖啡样物,四肢未见活动,体查见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HR:70次/分,BP:210/130mmHg,R:23次/分,T:38.5度。
        1、诊断?
病例一
      1、诊断?
      2、应急处理?
      3、预后?
病例一
本病特点:
      起病急
      头痛,憋闷先兆
      短时间内深昏迷、发热、呕吐咖啡样物
      血压过高
      一侧瞳孔缩小
预后:极差,病人很快呼吸停止、死亡。
病例二
李某、男,71岁,2004年4月5日因眩晕来浙江某门诊就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心跳停止。经紧急CPR后转ICU继续救治,即查心电图:偶发室性早搏,ST-T未见异常改变。
    1、诊断?
全院会诊一致认为是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请杭州专家会诊同意该诊断。
    2、确定?还缺什么?
病例二
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有眩晕症状3天,血压不高,猝死时抢救医生明确的叙述呼吸先停后心脏停搏。
CT检查(约4天后)显示蛛网膜下腔大量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塞排除!
病例二
本病的关键点:
近期有眩晕病史,放映脑血管可能有病变。
猝死时呼吸先停,其原因可能由于颅内高压或呼吸中枢受压所至。
AMI一般有先兆临床表现。
临床医生常常把老年人猝死都归于心脏,实际上脑干梗塞、颅内出血等也可以造成猝死。
病例三
李某,女60岁,因眩晕发复发作,伴恶心欲呕,曾在某医院急诊就诊,考虑颈椎病,给与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5月12日上午症状加重,眩晕,如天眩地转,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随至本院急诊,时见病人清醒,自诉眩晕欲呕,左侧肢体乏力,肌力4级,无耳鸣,平素有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坚持服药,测血压为145/90mmhg,即行颅脑CT提示未见异常。以“眩晕(脑梗待排)收入病房。
病例三
下午5时许病人病情加重,烦躁,神志欠清,呼吸困难,即送ICU,血气分析提示二型呼衰,给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查体病人昏迷、右侧瞳孔约1.5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3.0mm。
问:病人的诊断?还需要什么检查?预后?
病例三
本病是一个连续过程,眩晕可能是细小栓子脱落所致。
病人突然神智不清、呼吸困难、烦躁、没有呼吸系统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建议行CT检查。
24小时后CT证实为大面积脑梗塞。
病人预后较差。
病例四
冯某,女,35岁,因发热、疲倦乏力、尿少到门诊就诊,患者平素无任何病史,一个多月前咽痛,发热,服药后症状缓解,但近一个月来一直低热,乏力渐明显。查体:贫血貌,面色潮红,体温37.8度,心率103次/分,律整,心尖部可闻及4-5级杂音,双肺检查无异常,舌尖红,苔薄,脉细数。查血、尿常规发现白细胞轻度增高,中-重度贫血,尿分析基本正常,随以“发热、贫血查因”收入院。
病例四
 入院第三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四肢软瘫,肌力0级。
问:为什么?该做哪些检查?
病例四
病人长时间低热、疲倦、进行性贫血、心脏听诊有明显病理性杂音,应考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能。
突然出现神智不清、四肢软瘫考虑为细菌性栓子脱落引起急性脑栓塞。
行床旁心脏彩超证实细菌性心内膜炎、可见二尖瓣附着大量血栓、关闭不全。
CT证实双侧大脑有低密度灶。
急性期脑梗死(栓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