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一首诗时,哪个方面最重要呢?

 昵称53120115 2018-09-02

情感意境和平仄韵律,分别称为诗词的内容和形式,当二者在创作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会选择“内容为王,形式让路”。

我国诗词界横空出世,一柱擎天的大诗家毛泽东主席,曾在1957年1月就对诗韵改革提看法时指出:“关于诗,(一)精炼;(二)有韵;(三)一定的整齐,但不是绝对的整齐”,“要编一本现代诗韵,使大家有所遵循”。可一直到了2004年,才有了由中华诗词协会整理发布的第一部新中国“韵书”面世。《中华新韵》在诗词创作者的推广和运用中,听说又出版了更趋完善的《中华通韵》——

《中华通韵》的发表说明了什么?当然是证实了用新韵作诗填词的诗人词家越来越多,现象十分可喜,应该继续保持发展下去;也说明了中华诗词的改革创新是一个长期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过程,不能等也不能急,要坚定不移地稳步前进。

如此:1·《中华新韵》的修改和完善,会让创作格律时,选韵填词更加宽松容易,更有可能做到“鱼与熊掌可以兼得”。2·其实纵观古人,其诗词格律也有很多灵活性,步步拘泥于形式,反而伤害到诗词的意境,没有意境的诗词,艺术质量也会降低。


写诗哪个方面最重要,是想比较内容和形式孰轻孰重的问题。古人作诗也是灵活应对的,如犯了孤平之后,就会用拗救之术补救;今人写诗就更要容变和大胆创新。

有不少形式主义者,把格律看得高于一切。如少数入门者,对诗歌鉴赏和文艺批评欠缺补课,讲点格律也只会照本宣科,可见他们对律绝的创作技巧也只能似懂非懂,略知皮毛。有人一口咬定只要是破格出律,就不能算是律绝。可近体诗在破格出律后也是有补救方法的,比如说犯了孤平,拗救就能做到回天有术。其实古人好多诗歌,就让今人茫然生疑:这究竟算是格律?还是非格律?

比如敢叫诗仙李白望而却步,搁笔不提诗的崔浩名作《黄鹤楼》就是一首拗体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诗是被很多种律绝版本选入的上乘之作。但仔细分析,其首句“仄平仄平平仄仄”就违反了句内平仄交替的原则。颔联平仄为“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出句与对句中的“不复返”和“空悠悠”也失对,这就同时犯了多种禁忌。

如果说唐代律诗有一个渐熟过程,那么杜甫应当是公认的第一律诗圣手了,可是其不少诗作,比如《白帝城最高楼》一诗,就除了平仄不协调外,还有大量的奇险用词。有兴趣者可去找诗分析。——当然,这些名诗也得到了后来诗评家们精彩又合理的解释。但毋庸置疑,崔浩和杜甫明知故犯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了好词警句,绝不削足适履!内容岂能迁就形式。而一些绝不死守陈规,善于容变的古诗人,就因其突破窠臼,才获得了破茧成功,给后人留下了传承千载的佳美诗句。

在《悟空问答》平台的诗词栏目,也总会遇到一些好为人师者。他们酷爱揪住你习作中的“破绽”指手画脚,却从不问一声作者如此处理,是出于何种考虑?而对诗歌内容的读后感如何,他们更是惜字如金,绝口不提。就好像围观圈养老虎,他们除了鉴定美丽斑斓的虎皮之外,就是鉴定虎皮的斑斓美丽。我想,形式主义者们如果在鉴定习作者格律诗的同时,也顺便对内容做出几个字的点评分析,最棒。这才会让创作与批评共同发展并驾齐驱。而且,这样做能让被批评者更加乐意接受批评家的你。

批评和鉴赏,不能跛脚而行。而《悟空问答》是大众诗歌爱好习作者的园地,要允许犯错甚至“试错”,鼓励进步和创新。当然,水平高者要到诗词网站或专业纸刊投稿,就必须中规中矩,这个另当别论。

附填词习作修改稿《鹧鸪天·松》。


翡翠虬龙劲骨沉,攀崖巨爪嵌岩深。

昂头吐落山中日,舞臂牵来岭上云。

抓闪电,抖龙鳞,呼风唤雨斗乾坤。

弄潮绿海掀涛吼,铸就霜姿傲雪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