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鱼,细胞与芯片:为什么吃鱼对健康那么重要?

 360图书馆zsw 2018-09-03

“海产品提供的丰富DHA,为智人大脑发育创造了条件,使得供养如此硕大的大脑成为可能。”

有不少读者对这个说法感兴趣,毕竟故老相传,“多吃鱼会变聪明”,难道是真的?

简单的问题,往往有一个并不简单的答案。这个答案,跟三十年来生物学上最令人激动的发现有关,是又一个科学史上的好故事。

多吃鱼,吃对鱼,对健康有多重要,可能超出你的预期。但我不想只是干巴巴地告诉你,该吃哪些鱼,每天吃多少,我想把这个好故事分享给你,这个故事,就从细胞膜开始说起。(时间不够的盆友可以直接拉到底部,看该选哪些鱼。)

目 录

1 细胞膜:其实,我是个芯片

2 omega – 3: 实至名归万金油

3 三文鱼?虹鳟鱼?统统到我碗里来

4 别买鱼油了,还是省下钱去买鱼吧



01

细胞膜:其实,我是个芯片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想要占领地球的外星种族三体人,从遥远的半人马座发射两个质子到地球,就锁死了地球人的科技发展。因为他们掌握了操纵物质维度的技术,能把质子从十一维降到二维展开,在上面蚀刻电路。这样质子就变成了“智子”,也就是具有量子效应的超级计算机。

读过《三体》的读者都知道,这部作品的阅读体验就是“震惊,震惊,震惊”。突破想象极限的脑洞一个接一个。即使是这样,智子也是其中最迷人的脑洞之一。

但子曾经曰过,现实比虚构更精彩。想要惊掉下巴,不一定非要看科幻,读科学史的体验丝毫不差。比如,读了《Biology of Belief》(中译本《信念的力量》)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擦,原来现实中真的存在“智子”的低配版,那就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 —— 细胞。


质疑细胞核


问你一个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最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可能有人选择才智和天赋,有人选择恒心和毅力。我的选择是,勇敢。勇于质疑权威,不为看似不可撼动的经典理论所束缚,甚至勇于否定以前的自己,才能做出突破性发现。

《信念的力量》的作者,布鲁斯·立顿(Bruce Lipton,对就是立顿茶包的那个立顿),细胞生物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无疑就是一个具有非凡勇气的科学家。

Ph. D Bruce Lipton

《信念的力量》

半个多世纪来,从学界到普通人,普遍接受这个说法:DNA描绘了生命的蓝图,定义了我们是谁,因此,储存DNA的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组件,堪称细胞的“大脑”。

但立顿教授说:

不对!细胞核不是细胞的“大脑”,细胞膜才是!细胞核只是细胞的“性器官”!


面包、黄油和去核橄榄


为了方便我们这些外行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立顿教授用面包、黄油和去核橄榄设计了一个道具。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磷脂分子的磷头,是亲水性的;脂尾,是疏水性的。上下层磷脂分子的脂尾靠近,形成一个脂肪层。


磷头分开两侧,一侧与细胞外液接触,一侧与细胞内的细胞质接触。就好比一个黄油夹心三明治,两侧的面包就是磷头,中间的一层黄油,是脂肪层。

如果把含有染料的液体倒在这个三明治上,显然,染料可以渗透面包层,却渗不进脂肪层。好比血液中的一些营养物质,拿葡萄糖分子来说吧,它们是亲水性的,所以不能穿过细胞膜的脂肪层进入细胞内部。回想一下,最后葡萄糖是怎么进入细胞的呢?

是镶嵌在黄油上的去核橄榄发挥了作用。它形成了一个通道,染料可以经这个通道穿过脂肪层。细胞膜上也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去核橄榄”,比如我们熟悉的胰岛素受体,为携带葡萄糖的胰岛素开辟一条通道,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能进入细胞内部。

细胞膜上的“去核橄榄”,叫做整合膜蛋白。除了受体(receptor)外,还有一种膜蛋白叫做效应器(effector)。

受体不是通用的。胰岛素受体不能给雌激素打开通道,多巴胺受体也不会给血清素打开通道。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效应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比如转运蛋白,是送快递的,帮忙把亲水性的化合物,比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药物等,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膜内;细胞骨架蛋白,是做教练的,可以调节细胞的形状,控制细胞运动;还有酶,是搞基建的,拆拆建建,负责分解或合成分子。 

这些受体和效应器,形成了一种“刺激 – 反馈”机制。如果把细胞看成一个独立的生物体,受体相当于它的感官神经,效应器相当于运动神经。一个细胞膜上有成千上万个膜蛋白,它们协同工作,根据外界环境信号的刺激来 决策 细胞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对一个生物体来说,这该是哪个器官的职责?毫无疑问,是大脑。

反观细胞核中的DNA,确实指导蛋白质(包括受体和反应器这些膜蛋白)的合成,但是并不能控制细胞的活动。转录,复制,新的蛋白质生成,细胞分裂 —— 这个功能,确实类似子宫。

细胞分裂

如果细胞膜被破坏,细胞会凋亡。甚至只是某些膜蛋白失灵,这个细胞的活动就不再正常,比如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受体失灵的结果。如果把细胞核移出呢?无核的细胞仍然能进行生命活动,只是不再分裂生殖罢了。


那细胞膜“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注意,故事的高潮部分就要来了。


1985,加勒比海边的顿悟


科学发现有时候依赖“顿悟”,立顿教授也经历过自己的“天启”时刻。

1985年,立顿教授在一个加勒比海岛上的医学院教生物学。某一天的凌晨两点,他翻阅自己多年来关于细胞膜的生物学、化学笔记,思考着困扰已久的问题 —— 细胞膜究竟是如何处理信号的。

立顿教授注意到,磷脂分子排列得像接受检阅的卫队一样整齐。在化学上,如果一个结构的分子排列很规则,形成重复的图形,这个结构就叫做晶体。除了坚硬的固态晶体,比如钻石、盐,还有液态晶体,比如用来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晶体。

大家都看过阅兵式。虽然每个士兵都单独行动,但他们排列得如此整齐,即使在拐弯的时候也能保持完美的队形。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也类似,即使流体膜在动态地改变形状,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也没有改变。于是,立顿教授写下第一点:

细胞膜是液晶。

接着,他又想到,如果只有磷脂分子,就像只有面包和黄油的三明治,染料不能通过黄油层,这是一种非导体。但是在黄油里安上去核橄榄后,也就是细胞膜上有了膜蛋白后,营养物质就可以在受体和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进入细胞内部,细胞内的一些代谢废物也可以排出,于是,立顿教授写下第二点:

细胞膜是半导体。

再进一步。膜蛋白中的受体就像一道“门”,而某类效应器,比如转运蛋白,其实是“通道”。于是,第三点:

细胞膜包含 “门” 和 “通道” 。

立顿教授回顾了自己对细胞膜的三点描述,综合起来是:

The membrane is a liquid crystal semiconductor with gates and channels.


细胞膜是一种包含 “门” 和 “通道” 的液晶半导体。

盯着自己写下的这句话,立顿教授觉得好像在哪儿看到过。是哪里呢?他的目光扫过书桌,扫过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 1984 年苹果公司发售的首款Mac电脑,电脑旁是一本说明书《了解你的微处理器》。一个念头闪过,立顿博士翻到对计算机芯片的定义,书上赫然写着:

A chip is a crystal semiconductor with gates and channels.


芯片是一种包含 “门” 和 “通道” 的晶体半导体。

细胞膜和芯片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个细胞就是一个微微微型电脑!

在凌晨的加勒比海岛,立顿教授独自消化着自己这个惊人的发现。那一刻,让我想起《三体》中的叶文洁发现太阳是个信号放大器的时刻,想起罗辑发现了宇宙至高秘密黑暗森林法则的时刻。不同的是,这个时刻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是人类运用理性窥见了自然奥秘的又一高光时刻。

12年后,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实验证实了立顿教授的猜想【1】。近二十年来,对细胞膜和膜蛋白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细胞信号转导。一个著名的应用就是研制抗癌靶向药物。


02

omega - 3:实至名归万金油


不是在讲为什么要吃海鱼吗?绕这么一大圈,跟吃海鱼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海鱼富含 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除了辉格老师提到的DHA,还有EPA。人体不能自行产生 omega-3 脂肪酸,所以这是一种必需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恰好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尤其在大脑、心肌和视网膜的细胞膜中,omega-3 脂肪酸占比达到 30% 以上(还有约50%是蛋白质)。了解了立顿教授的发现,你已经知道,细胞膜才是细胞的大脑,负责对环境信号做出反馈。

所以,omega-3 神通广大,研究 omega-3 影响大脑、心脏、眼睛和炎性疾病的论文,都一抓一大把,毕竟无论哪个器官说到底都是细胞构成的。


抗击慢性炎症

和 omega-3 一样,omega-6 也是一种必需脂肪酸,尤其是花生四烯酸,能够催化血栓素、前列腺素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活化白细胞和血小板,诱导支气管收缩等,这本来是好功能。


但是现代的食用油绝大部分属于种子油,含有过多omega-6 脂肪酸。Omega-6 和omega -3 合理的摄入比例不应该超过 5:1,而现代人的摄入比例高于 20:1


这升高了身体的慢性炎症水平,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和动脉粥状硬化等炎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Omega-3 可以在细胞膜上取代花生四烯酸,与它竞争产生血栓素等化合物的酶,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这正是 omega-3 的核心抗炎作用【2】。

调节膜蛋白功能

比如一种叫做视紫红质的视网膜蛋白,在富含 omega-3 的细胞膜中更有效。


另一个例子,是 omega-3 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钠、钙离子受体蛋白的活性,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心率失常,对冠心病可能引发的猝死有保护作用【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mega-3 影响着健康的各个方面【3】:

促进婴儿大脑生长和发育。孕妇摄入充足的 omega-3,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发育,能够降低 ADHD,自闭症和脑瘫的风险。


有益心脏健康。摄入充足的 omega-3 可以降低 15-30% 甘油三酯;可以降血压,提高 HDL 载脂蛋白水平;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帮助保持动脉平滑,修复动脉损伤,防止硬化动脉斑块形成。


防止大脑老化。帮助大脑形成更多的灰质,即处理信息、记忆和情绪的脑组织;这能预防年老造成的认知功能衰退,降低阿茨海默症患病风险降低。


◆ 保护眼睛。能降低黄斑变性风险,黄斑变性是造成永久性眼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三文鱼?虹鳟鱼?统统到我碗里来


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检测各主要国家人口血液中的 omega-3 脂肪酸的含量,绘制出一幅全球 omega-3 摄入水平地图【4】。

绿色:高;黄色:居中;橙色:低;

红色:极低;灰色:尚无统计

结果显示,只有居住在日本、格陵兰岛、斯堪的纳维亚等少数沿海地区的人,摄入了较多的 omega-3 脂肪酸。中国人的摄入水平是“低”。


这项研究发出警告,omega-3 摄入不足,是全球慢性病发病率持续走高的因素之一。

Omega-3 的食物来源不多,亚麻籽、核桃含有一些 ALA 形式的 omega-3,但是在人体中的转化率不到 5%。草饲的牛羊肉、鸡肉、鸡蛋,一些海藻中含有少量的DHA和EPA。最优质的来源还是富含脂肪的海鱼。


FDA推荐标准


每周应该吃不少于 340克富含omega – 3 的海产品


NIH推荐标准


每天应摄入 650 毫克 EPA 和DHA,其中不少于 215 毫克应该来自于  DHA

NIH: 美国国立卫生院

F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

虽然前段时间因为虹鳟鱼被划为三文鱼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虹鳟鱼的 omega-3 含量还是可以哒,注意做熟了再吃就行啦。此外,三文鱼、沙丁鱼、青鱼的 omega-3 含量也很高,推荐食用。

按照每 100 克中 omega-3 含量从高到低排列


04

别买鱼油了,省下钱买鱼吧


看到这儿啦?相信你对文章开头的问题,“多吃鱼会不会变聪明”已经心里有数。


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住在沿海地区,海鱼可能不好买,吃鱼油补剂看上去是一个方便的选择。



遗憾的是,omega-3 是一种极不稳定,极易氧化的油脂,经过加工提取后,绝大多数鱼油补剂的效果远逊于直接吃海鱼。有多项研究表明【5】【6】,吃鱼油补剂的效果跟安慰剂没差别,也就是说,吃鱼油并无卵用。

所以,还是省下买鱼油的钱直接吃鱼吧。怕麻烦可以选金枪鱼和沙丁鱼罐头,周末有空了给自己和家人做点儿新鲜海鱼,美味又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