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HR都反映招聘的成功率低,招不到合适的人,招一个走一个。 其实应该从原因着手分析,HR可以看看这十大点中招了没? 一、被动招聘 为了招聘而招聘,发现缺人了才开始招聘……这种思维和做法每天都在无数企业中上演着,而且是重复上演。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而预测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三件事的分析: 1、分析你所招聘的岗位:岗位的特征、要求、职责、内容等; 2、分析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多少人:基本素质、技能和数量等; 提前进行以上三项分析的企业,在招聘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完成招聘,否则就是摸石头过河常年陷入招聘泥潭。 二、所有岗位都采用“短平快”的招聘方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告诉我们,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招聘方式称之为结构化招聘,与其相反的就称之为非结构化招聘。 三、招聘另一个你 招聘另一个你,建立一个同质化组织,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你会因此缺少多元的观点、背景、专业技能,当组织面对重大问题或重大机遇时,这些可是无价的。 能够相互挑战看法、把彼此推到思考的极限的团队,才是你该加入的团队。正确认知每次招聘应该带来的价值,你的团队就会因为招了正确人才而带来的创意,被迫跨出自己的舒适区。这就是世界开始变化的起点。除非你不想成功,否则就不要轻易看上第一个让你感觉“差不多”的候选人。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请注意,这里我强调的是“有效”二字。比如有的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标准有忠诚这一点,我认为,对企业的忠诚固然是考核员工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实际上很模糊,必须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单独地设定。 五、团队成员没有参与招聘 我们都有以下经验:难度越高的工作,如果能让团队更多的参与,通常我们会得到更好的成果。招聘这项工作难度大吗?招聘,是透过短暂、有限的信息来预测一个人未来几年的绩效,可说是难度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所以,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规划招聘方法。优秀的团队成员,对于哪位求职符合工作需要、谁符合录取的资格,能提供给你宝贵的意见。他们能看到你忽略的候选人细节,诸如你没记下的候选人个性特点、你不熟悉的技术优、缺点。你的团队可以给你做招聘决策时,所需的全面看法,对于该如何设计候选人的定位与职责,他们也会有很好的建议。 六、用金钱解决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领导者都知道,单靠高薪留不住人才。企业需要让人才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享受与同事合作、感到组织在他身上持续的投资、认同企业的愿景。 七、鸵鸟心态面对招聘失误 尽管我们做好了招聘流程的每一步(包含了做好招聘流程设计、团队参与、背景调查、新人90天规划…等等),难免还是会遇到不如意的招聘。 因此,与其在活在我们自己的舒适区,不想扮演黑脸或是害怕得罪新人,不如振奋精神去面对问题、并且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让不胜任的新人留任越久,对团队的伤害就会越大。尤其是管理者的KPI挂钩在招聘结果时,容易会让管理者对于不适仁的新人无法果断做出决策,随着宝贵的90天流逝,变成进退两难的矛盾问题。 八、忽视新人到任的90天 一句“欢迎入职”仅仅是另一个开始,即使是有优秀工作经验的资优生,在刚入职的90天内,都非常需要支持、辅导和鼓励。不论我们用什么节点作为成功招聘的识别点,我认为在整个招聘流程中,都不能忽略刚入职90天内的入职规划。 九、唯求职者以经验、所学专业为录用 经验丰富就一定适合吗?实践中告诉我们,经验是不靠谱的,靠谱的是从经验中提炼出的规律。考察一名求职者,最基本的是考察他过去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结果怎么样。然后就是围绕这个岗位的胜任特征进行测评,测评胜任特征时主要采用求职申请表、行为面试和背景调查这三个基本技术,他们也被称为是胜任特征测评的“三驾马车”。 对于所学专业来讲,专业对口就一定适合吗?现在在大学里各个专业是怎么学出来的?你懂得。我不是说专业没有用,如果不是专门的科研岗位,对于专业不必过于强调,别太在乎专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围绕胜任特征的测评,把它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参考吧。 十、内外招聘,只择其一 到底从公司内、还是公司外寻找人才,是一个微妙的平衡。我们不会希望每一个重要职缺都用对外招聘,自然,我们也不会想限制自己只能对内招聘。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但如果太过依靠某一种,它反而会变成我们管理者的包袱。 因此,当我们决定要招聘时,最好的策略,是同时面试内、外部的候选人。这样的招聘实务,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帮助。对内部候选人来说,即使落选了,也是他一个获得反馈和定制发展计划的机会。 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在“老员工的敬业与熟悉”与“新人才的热情与创新”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人力资源政策。事业和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好比一个硬笔的两面,只有我们同时拿住正、反两面,才能好好地将它拾起。
这十大招聘失败的原因你中招了吗?其实还有一个法宝就是招聘管理系统,其实招聘失败很多时候也可能是效率低,沟通联系不到位导致的,而这些问题招聘管理系统都可以帮你轻松解决,从而优化绩效,提高效率,也是解决招聘失败原因的一大法宝。 此外,通过系统来进行数据分析,能更好地复盘历史招聘,一步一步提升你的招聘成功率。 |
|
来自: 边度ynpvacv5iy > 《2.8 行政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