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荐诗】9月3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秋林夜雨藏书阁 2018-09-03

《天净沙 · 江上》 来自1号线上 03:34

诵读者:绵阳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乔佳




嗈嗈(yōng):雁的和鸣声。


依依:象声词,此处指野鸭叫声。


鹜(wù):野鸭子。


插图作者:朱怡乐



张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数量为元曲作家之冠。擅长写景状物,风格清丽典雅。

这首小令自然清丽,描写了一幅静美的黄昏秋江图。诗人寓情于景,用落雁、孤鹜、残霞、疏林、人家、小舟、渔歌、芦花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幅清新宁静、温暖祥和的画,表达了诗人醉情烟霞、放浪江湖、安于渔樵的生活志趣和精神皈依。

诗歌前两句展现出了一种广阔的视野。傍晚时分,残霞横空,一群大雁鸣叫着落在了秋江畔的沙原上,而另一处,一只野鸭从江上啼鸣而起,独自飞入彩霞中。江对面稀疏的林子里隐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静谧里又多了几分乡野人家的温暖。一个渔夫正乘着一叶小舟,唱着渔歌划入了江面的芦花丛里。

渔樵情怀是古代士人群体中很受推崇的一种生命状态,这是在现实不得志之时往往出现的一种心态。张可久的现实生活便是时官时隐,与这首小诗表现的情怀十分吻合。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北阜城 刘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