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东北的民族之一,它一直活动在内蒙古东部和辽西地区。于北魏早期出现在史籍中。公元907年建立了契丹辽国,与五代、北宋并立,存续了218年。辽朝不仅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文化,其因俗而治的政治统治方式和四时捺钵制度都独具特色,并影响深远。辽代建有五京,而辽上京则是五京之首,其遗址就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部。契丹民族以游牧为主,牧养、射猎是其生活和生产方式,所以在这方面的物质化存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如:契丹鞍天下第一;契丹服饰也独具特色;辽瓷中鸡冠壶、皮囊壶、穿带瓶、牛腿瓶、凤首瓶、方斗盘等更具浓厚的游牧特点。契丹民族富有开拓、创新、坚韧、开放包容精神,不仅广泛地吸收中原文化,还吸收东北、西域诸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出灿烂的辽文化。 契丹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以展示灿烂的辽文化为主题和总目标,通过展品和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在北方草原发展脉络,认识到辽朝对于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展览分为:生活用具、建筑构件、辽代瓷器、艺术品与宗教、铜镜与铜钱、散乐、唐宋瓷器、契丹服饰、文玩与玩具、葬具与墓志等八大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