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禧攻略》中乾隆立永琏为太子 富察皇后为什么不知道

 纤寻历史 2018-09-03

《延禧攻略》第四集中:富察皇后打开乾隆让傅恒带给她的匣子,那里面赫然是乾隆皇帝曾下过的一道圣旨,原来自皇上登基的第一年,他便秘密立储,封永琏为皇太子,而这道旨意一直被藏于正大光明匾后。至此,帝后误会终解开。乾隆帝在立储上正是遵循雍正皇帝所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而乾隆皇帝本人,便是清代第一位以秘密立储制度继位的皇帝,而魏璎珞之子永琰为第二位以秘密立储制度继位的皇帝。 

 

自古以来,通往皇位的道路,多是由鲜血铺就而成,皇帝一旦坐上龙位就会关心下一代的问题,有了数量就开始要求质量,质量都不好或者质量都太好同样是个让皇帝老儿伤脑筋都问题。

嫡长子继承制是属于中原文化的主流立储制度,而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受中原文化影响不多,所以到了清朝就出现了其他的继承制度,其中就有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皇帝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创立的军机处和密折制度理顺了外朝的管理,秘密立储制度则给经常被皇位搅得鸡飞狗跳的皇宫带来了安宁。 

 

在康熙皇帝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是通过八王共治的推选制度,把汗位传给儿子皇太极的。皇太极也是采用推选制让儿子福临继位。康熙皇帝则是孝庄皇太后决策并取得顺治皇帝福临的同意而即位的。皇位的继承从来都是伴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的,每一次皇权的更替都会引起强烈的政治动荡,同时也影响着清朝统治的稳固朝廷的安稳。

在经历了“九子夺嫡”的血腥后,即位后的雍正皇帝深切地体会到,建立一个完美的立储制度的必要性。在《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十七日的谕旨。向王大臣、九卿表明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将立皇太子的秘密谕旨由王大臣见证藏在匣内,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时御前大臣共同拆启,当众宣布传阅,即刻确定获得提名的皇子的帝位。这就是由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 

 

这个制度被后代子孙遵循了百年,采用秘密立储方法选定的皇帝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一段时期皇位的过渡相对平稳,秘密立储因为不公开皇储人选,所以对那些有意帝位的皇子来说,大家机会均等。有希望才有动力,便会积极上进,用帝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制度虽不能彻底杜绝争夺帝位的斗争,却避免了公开确立皇储所造成的皇子之间的血腥争斗。 

 

关于秘密立储,有学者认为是从康熙皇帝开始计划的,只是后来没有实施。只是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确由雍正所创立。只是这种立储形式其实也并非清朝皇帝首创。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波斯传》记载:“其王初嗣位,便密的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清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作为饱读经史的雍正皇帝,对古今帝王术绝对是留心的,他们都可能留意过这条记载,只不过实际情况是雍正皇帝最终成为了这种秘密立储制度的实践者。·只是到了清朝末期,皇家子嗣凋零,这种秘密立储制度才失去了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