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读书笔记法,帮你有效读书

 黄俊一诚 2018-09-03

关于看书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几种类型。

第一种:看书很好啊!我要看书!看什么书呢?这书也太多了,这本看了会有用吗?要不从小说开始看?加入购物车,加入收藏夹,一气呵成。之后这些书就一直在原来的位置躺着。

第二种:我知道看书很有用,看过好多书单推荐,买过很多大神们推荐的书,也读过其中的一大部分,可是看过之后总觉得:哇,这书果然很好看,果然很多好观点,但是如果被别人问这书好在哪啊?纵是心里百般看好这本书,却回答不上来只能说一句:“你看了就知道了”。

第三种:有很好的看书习惯,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脑子里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但是多年之后,总觉得看过的书好像没什么用,没对生活产生实际性的影响,就会就经常想不通:为什么有些观点在脑子里,在要向别人表达观点的时候总是感觉思路不清晰,没法有条理的表达清楚;阅读真的可以对自身有所提升吗?身边那些不爱看书的人挣的钱也不少?好像读书这件事情并没有对自身生活起到明显的作用。

也许你不是这三种类型的读书者,但是也都会产生这些困惑:

读书真的有用吗?

怎么挑读书呢?

想要记读书笔记,但是好麻烦!

看书可以对我产生什么影响?

怎样坚持看书?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是网络与杂志专栏的撰稿人,并且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在他撰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中给了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借鉴的答案。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

奥野宣之认为,读书后只是记住1%~2%这样的读书等于没有读过,只能算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袋里,读再多也没有用。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被问到这些问题时好像没有办法很好的回答出来。这是因为在匆匆读完后,书中的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被吸收,并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或者说,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带着目的去读,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

作者将读书分为五个阶段:

选书

购书

读书

记录

活用

一、选书、购书

要培养带着目的读书的意识,就要运用购书清单,而不是想到什么买什么,看到什么买什么。在购书时经常会被丰富的封面吸引,或者随便买几本畅销书,总是想着:这本书或许有用、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的想法 。

只有从日常生活取材,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这里要了解一个概念:“信息一元化”,简单来说就是把相关的信息都放在一个地方,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加工。这样做的好处是信息都存在于同一个地方,在需要的时候就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就是没有。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随时一闪而过的小想法,而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就可以变成我们选书的源泉。而把这些小想法记录在笔记中,比如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别人推荐的书名、电影、刷微信公众号推荐的书单、看过的书中作者提到的书或者突然想了解某一特定领域,把这些想法都记在笔记本上,作者称这样的笔记本为“随想笔记”。不需要分类,随意一点写上就好,可附上日期、或者直接粘贴。正式打算购书之前可以在购书网站上先搜索一下,判断内容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列出清单再去购买。

有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促进我们对书的思考,让书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你会慢慢化身成一个敏感的接收器,就不会在担心不知道读什么书了。

二、读书、记录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要求看书的时候要记读书笔记。回家以后看书,兴致勃勃的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抄着抄着就觉得好累啊,而且抄过后就不会再重新看,慢慢就放弃了,一直也不知道记读书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所谓的有没有用其实是针对于自己,只有对自己思想有启发、对行为有影响的才算是有用。所以在记读书笔记的过程过程中要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重点来了,到底要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 折角。(不用做标记,不要怕自己后来不记得哪里觉得好,因为真正觉得好的不会记不住,可以用来检验是不是真的觉得好)

重读

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页也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一读,就在笔记上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好超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要怎么记笔记呢?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摘抄

评论

作者将这种摘抄和评论并存的读书笔记命名为“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是一种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饪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料,就相当于自己的评论。注意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哪部分是自己的话,哪部分是摘抄,作者用〇摘抄和评论来区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区分。

要怎么评论呢?

写读书笔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

首先还是坚持原则,把当下的对这段话的理解写出来,哪怕是你觉得这段话很好,就可以在笔记上写“这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之前看过的xx也说过这个观点”。读书过程中自己的感想才是原创思考的源泉,写过自己的评论后也能加深自己对这个观点的印象。

简单的事情容易坚持。所以在记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也要选择真正让自己“心动”的句子,选择精华避免因为繁重的摘抄搞得心力交瘁,以致放弃。而在这样的筛选中也同样会引发自己的思考:“有哪些可以记下来呢?”“这个例子可以套用在xx地方”不知不觉又会重读好几遍。这样增强目的性的读书会带来思考,更好的消化书中的观点。

三、活用

虽说记读书笔记能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印象,但是如果不及时重读回顾的话,慢慢也会忘记很多。所以要养成重读的习惯,可以固定时间,可以一周三次,也可以三天一次。把重读这件事固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当时没有理解的东西突然理解了,也可能会出现新的想法新的理解,标好日期把新想法也写下来,能真正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吗?

经过了记笔记的过程,读书笔记就变成了一个很有用的思想工具。有一种说法是:你能清楚地和别人讲出来,就说明你真正理解了。能够输出,说明能够运用,慢慢就能形成知识体系。作者指出,其实在之前的步骤中:“应该摘抄哪段”和“应该如何评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 而写作无疑是最好的输出办法,在需要某些素材的时候,翻阅笔记,直接可以引用笔记中摘抄过的内容,并且加上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你在读书中深刻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内化、磨炼成自己的观点,这将会变成一比很大的财富。

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在生活中遇到疑惑的时候,可以找三本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书来阅读。通过总结书中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可以帮自己答疑解惑,也可以促进辩证的思考问题,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以上就是奥野宣之一直践行的读书笔记法,你可能会觉得特别麻烦,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我就喜欢敲键盘,所以做笔记的时候就会用印象笔记而不是手写;比起给书折页,更喜欢用贴标签。选择合适的方法,让读书坚持下去。短期内能见效的事情一定不是什么难事,唯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变成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