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新学期开始了,一切应该是一如既往的兴奋中满含期待。然而《开学第一课》出现了非常丑陋的现象,引起众怒,紧跟其后发布的央视致歉和教育部致歉,更是贻笑大方。 也罢,还是那熟悉的配方,大家就带着看破了的淡然洗洗过后,自己做点开学准备吧。今天英子老师打算聊聊一年级学生家长如何从开学初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一说到习惯,估计大部分人会想到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等非常具体的行为。但是习惯远不止这些。 2. 认识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作为教育界的前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什么? 张梅玲老师说,习惯是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要实现习惯的自动化,有两个转化阶段:从被动到主动,再从主动到自动。 这三个阶段,哪个更重要?
从不同的层面看,三个都重要。但是今天我们从习惯养成的角度看,“被动”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因为孩子第一次入小学,没有经历。所以家长此时的设计对孩子成长而言至关重要。这也是体现家长智慧的所在!
在“被动”阶段,家长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取舍,比如坚持,比如记录和反思。 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标准有四: 1. 要用时代性的眼光来选定需要养成的习惯。 为何?因为教育是面对未来的,20年前家长被教育要养成的习惯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下社会。未来的社会需要批判思维,你绝然不能让孩子像当年你爸教你那样要一味地听话,做个乖孩子。 怎么办?不违反道德(即社会规范)、法律、安全的原则事情,你要问问孩子的看法,认同的就要去执行。别再说爸爸妈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之类的话。世界的变化真是太快,孩子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比你可快多了。
2. 所要求的习惯,要符合孩子当下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你回头想想是不是自己当年还挂过大鼻涕,进错过班级。 不提过高的要求,就是要科学教养,明白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
3 .还要关注自己孩子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对养成的习惯所提的要求得适应自己的孩子。过高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低了没有挑战性孩子提不起劲。
4. 所要求的习惯,需要有层次性。 不能一上来就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请问怎么完成作业,不会的抄个答案吗? 显然,这个就是家长智慧的精华所在。孩子一开始要养成什么习惯,得基于他的能力和兴趣,已有的特长和爱好。得小步子原则,坚持梯度提升。因为任何尝试的首次效应是孩子建立信心的基础。一开始一定要把要求放低一点,标准要松一点。让孩子觉得“我能做,我会做”;保持这份愉悦感才是孩子继续去做这件事,养成这个习惯的前提。 3. 养成三大习惯 新开学,我们要养成什么习惯呢? 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
1)做人的习惯,最核心是爱。
每天孩子回来,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发生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做情感交流,把自己今天遇到的喜怒哀乐也跟孩子分享。——真诚待人,爱的根本。 说话算话,答应孩子的事情记在自己的《承诺本》上,不轻易许诺,许诺给孩子时想想能不能做到,许下了诺言就一定遵守。遇到了领导安排出差开会等不能执行承诺的情况,一定要给孩子说清楚原因,听听他的看法,而非直接推诿。——诚实守信,从家长言而有信开始。 带领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把第二天上课要带的书籍和物资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叠好放在床边。——认真负责,从小事打下责任心的基础。 让孩子每天晚饭后当10分钟的小老师,把今天所学的教给爸爸妈妈。——自信阳光,锻炼孩子的表达和巩固所学,下意识地内化吸收。
2)做事的习惯,核心是规则。
跟孩子讲明白安全第一位,不能放学后不回家直接出去玩。——遵守规则。 今天的作业数学做多久,语文多久写完,英语听多长时间完成。因为完成之后要当小老师讲课,这可是爸爸妈妈最期待的部分。—— 讲究效率。 结识了几个朋友,他们都喜欢干什么,生日会愿意邀请谁来。建立朋友圈,创造共同经历。——合作友善。 零花钱没用完自己存起来,不过花销要记账(不会写的画出来,爸妈帮忙写也行,但是一定要记在账本上)。每周检查一次,哪些家里有买的不合理,哪些买的是解决需求是合理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把必要的和想要的区分开了。——合理消费。 当然,基本摸清了孩子大概要花多少零花钱后,可以效仿奥巴马,把给孩子的零花钱平均分为三份,第一份零花钱意味着要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做饭,周末大扫除,帮忙做什么。第二份存起来,带他去银行开户,每个月攒起来的钱去存起来。第三份送给最需要的人,让他明白,钱还可以帮助他人。
3)学习的习惯,核心是创新。
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我们向来重知轻德的风气流传深远,刚入学,所学知识很简单,家长一定不要只看重分数注重结果,进行死记硬背地机械训练。而是认真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能独立写作业并自己检查正误,能按前面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给他成就感、给他认可。通过正反馈,让孩子明白“我能,我会”。——主动学习。 做出来题目,问孩子: 1 你拿什么办法做出来的这个问题? 2 这个题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3 再想想,这些方法中,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这就是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会思考,不因为标准答案就停止思考和探索。——独立思考。 让孩子当小老师,让他给我们出题做作业。学会自我管理,比如前面提到的前一天准备学习用品,自己收拾书包等。——学用结合。 通过思维导图来实现寻找关系、建立连接,多形状、多颜色的方式,孩子更喜欢。——总结反思。 4. 坚持记录和反思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记录今后会大有作为。孩子每天最快乐的事情的分享,可以变成孩子获取正能量的成长轨迹;账本可以看出消费需求变化,自主成长变化,兴趣选择等变化;承诺本上的记载也能反映出孩子成长中需求的变化。 这些记录都是需要坚持的。由被动到主动,由主动到自动。孩子的成长就是给家长最大的奖励;家长在记录中体验变化收获反思性智慧。 榜样的力量,不在别处,你就是孩子最近的榜样!做好自己,为孩子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
最后,希望在教育这件事上,少一些巧言令色,多一些真心实意!我们老百姓从自己的真心开始。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