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诊科医生》里面的故事很真实

 数字人生6688 2018-09-03

在医疗剧、法律剧等行业电视剧播出时,剧情和人物动作的专业与否都会成为观众热衷于讨论的焦点。而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拍摄过程中,全程都有来自北大国际医院的两位医生驻组指导,提供专业支持。对此,记者专访了驻组医疗顾问之一、来自北大国际医院的韩志义主任,他讲述了《急诊科医生》拍摄的幕后故事,并表达了该剧是迄今为止他认为最专业的医疗剧。

记者:韩主任您好,请问您具体是哪个科室,又在剧组中担任什么职位呢?

韩志义:我是北大国际医院胸外科的主任,在剧组中主要提供外科手术这方面的技术支持。我们经常讲:隔行如隔山。涉及到剧中的许多动作、流程,或者一些专业性的动作时,我都可能会去指导他们(演员)。

《急诊科医生》里面的故事很真实

记者:我了解到在《急诊科医生》开拍之前,张嘉译、王珞丹等演员都去了医院实习、体验生活,他们在那儿待的前几天,会看到急诊里边来来回回的病人,有的过不了几天也许就去世了。对于一般观众来说,他们会很难想象,一个外科医生,或者急诊科医生,每天在面对这么多生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麻木了?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您站在医生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韩志义:这个问题我得多说几句。因为我看到经常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这些医生冷漠或者麻木,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医生并不是冷漠,而是他必须有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其实我觉得大夫是最有爱心的,他们必须要对接触的病人负责任,甚至说有感情,但在治疗时大夫又不得不保持客观,对病情做出冷静的判断,这是职业操守所必须的。

比如有的医生,你看他总是一个表情,包括周围的医务人员,都觉得他表情不太很丰富,但是长久相处下来你会发现,他对待工作的那种热情、那种责任感是能够感染你的。因此,患者如果只是跟大夫短时间接触,尤其是在急诊,他对大夫的判断是会稍微有些偏差的。当然,接触久了之后,大夫的职业性、高素质自然会感染患者。这里边确实有不小的误会,因为我已经当了20年医生了,我十分理解。

记者:这部戏里面的案例大部分您都遇到过吗?

这部戏里面大部分场景和故事都是很真实的。我在急诊科待了很多年,抢救的病人也挺多的。我们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用最大的能力带给病人最好的治疗,急诊科医生的脑子里大都考虑的是这个问题。此外我们考虑更多的,还包括在短时间内跟患者的家属沟通,保证急诊的高效的运转。我相信,在作为医生的本职工作做到位以后,社会大众或者病人家属慢慢会理解我们的,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急诊科医生》里面的故事很真实

记者:您看过全部剧本后,或者是您平时这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有没有一个特别动情的时刻?

韩志义:有的,而且不少。但是医生这个职业,肯定是理性成分要大一些,因为他面对的是病人,必须得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强大而缜密的逻辑性,无论急诊还是外科医生都是这样。当然医生也是普通人,总是有感情的,比如说一个患者经过我的治疗以后痊愈了,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没法代替的。当然也有悲伤的方面,比如说来自家属的,或来自病人疗效的不理想,我们经历得太多了。医院就是一个生死场,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始终尽最大努力给患者提供帮助。在工作以外,医生的业余生活感情也是很丰富的,我们生活的很大部分也属于家人和朋友。

记者: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比较特殊的病例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韩志义:有过类似于剧中的一个特殊病例。多年前,我们接诊了一位40岁左右一个男性患者。可能因为压力过大,他老觉得自己胃里边有东西,但实际上并没有病,所有检查指标都正常。有两年时间,他不断地找医院里每个大夫看病,不依不饶,于是我们判断这算是很严重的问题,就找到病人所在单位领导了解情况,发现此人是连续多少年的先进生产者,人际关系也特别好,只是相对偏执。之后,通过家属、单位领导、医院领导的协商,并共同认可后签字,我们给他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什么治疗呢?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心理治疗——在手术台上给他麻醉了,在腹壁上划了很浅的一个小口,划了一个很浅的浅口,然后缝了几针,对病人也没有创伤。之后告诉他说,你的手术做完了,胃里边肿瘤也好,异物都给你取出来了,这病已经痊愈了。这个病人一看自己有伤口,心理踏实了,长好了以后彻底就算治愈。实际上大夫是通过创伤很小的一个操作,把他的心理疾病给治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