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日报评韩春雨事件中的科研诚信建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中国学术生态发展的重要事件,它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如果说同行们最初关注的是韩春雨论文中提及的技术是否有效、实验是否可重复,那么此后更多的质询在于韩春雨团队及其所在单位面对质疑的态度和行为。学术争论本来是学术界最常见的事情,已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方式,但韩春雨团队的实验是否符合科学规范引发了更大风波,其科研诚信面临严肃拷问。 ![]() 在论文撤稿后,韩春雨所在单位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从学术和行政两条线对韩春雨事件展开全面调查。此次调查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方面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对类似引起广泛质疑的争议性事件,将启动严肃的遵循科学规律的调查;我们不仅关注过程更注重结果,以消除公众“会不会又不了了之”的疑虑。同时,此前对大规模撤稿事件的处理,以及对韩春雨事件的调查让人们看到了学界在加强科研诚信方面的决心和勇气。 尽管韩春雨事件尘埃落定,但它应引发有关科研诚信的深层次思考更值得关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学术无信,科学的神圣殿堂定然礼崩乐坏。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2006年11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9年,科技部联合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在这些规章制度保障下,我国诚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激浊方能扬清。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当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引擎,我们必须以更宽阔的视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惟其如此,才能还原科学的本色,让科技创新开出真花、结出真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