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雅美术人物志」孔淩|坚持真我的天赋画孔淩,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教授,就读于现代工笔画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辽宁工笔画协会理事,中国当代名家画院副院长,北京西山画院副院长,青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孔淩以细腻、敏锐的艺术风格在业内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同时她的作品也征服了多个奖项与收藏家的青睐。2010年其受邀为国家外交部定制《花开富贵春意浓》(500cm*200cm横幅)、《合欢惠畅》(138cm*68cm)两幅画作。 《树的情怀之一》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坚持真我的天赋画家——孔淩文 / 谢美坤《树的情怀之二》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初识孔淩是缘由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工笔画作,画中一扇屏风隔开了两个不同次元的世界,一面是略带善感的鹅,另一面则是几只金鱼,两种生存空间不同的生物出现在了同一平面。也正是这扇屏风,将这种景致在画面中实现了统一。 《树的情怀之三》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这幅画作就是孔淩以鹅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之一。近几年来,其作品《守望》、《和谐乐章》、《润香》、《冥秋》等在中国美协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诸多全国性展览、大赛中获奖。因而前来邀其作画的不乏其人,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就曾邀请其创作过《富贵花开春意浓》,这幅巨幅工笔画现在仍悬挂在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 《树的情怀之四》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初见孔淩就能感受到这名女画家的坚韧与超然。她的第一幅参展的画是以格桑花为主题的《冥秋》,这幅作品入选了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展览。然而这种当时在梦里出现的小野花,她也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在随后的访谈中,孔淩说到: 《树的情怀之五》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我心里没有感觉的,是绝对不会去画的,我喜欢自己因为一种内心喜欢的东西去绘画。心灵有感受的,我才要去表达它。 《树的情怀之六》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画了几张以这种小野花为题材的画之后。记得有一天,那是11、12月份的时候,外面飘着雪花,我在楼上往楼下望,突然为之一振,就看到楼下一簇簇小花朵在寒风中飘摇。刚下了一场霜,为什么还有这小红花?我下楼去看了下,当时就哭了,上天真是太眷顾我了,一直在寻找的花在这出现了。当时不知道它叫格桑花,在楼下我就开始观察它的习性,刮风的时候那么刮,别的花都折了、倒了,唯独它不死,即使已经被风刮到弯曲倒在地上,它一定还会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个花真是太可爱了。那么耐寒,又耐涝。 《树的情怀之七》麻宣生纸136cm x 68cm 这一次的相遇让她更为之着迷,孔淩先后到西藏、青海等多地寻找格桑花的身影,用擅长的笔墨去描绘格桑花倔强的美、和不屈的意志,其格桑花系列便由此诞生。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其一 画家是热爱生活的,从和孔淩的交谈中,能感受到她对世界的体验与感悟,从她的画作中,更能感受到女画家细腻的笔触,和对生活入微的观察。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其二 孔淩认为,画家是天生的,对生活的洞察力与感知比常人更敏捷。在采访中她说到:我就属于那种天生的好奇,五六岁的时候就跟姐姐弟弟们不一样,他们对一些花花草草、对一些图案、带颜色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唯独我,只要看到了,我就会把它们收集起来,粘在厚厚的保管书里。那时候收藏了一本又一本,乐此不疲。就像我现在最宝贵的资料都在那里头,是从那个时候启发我开始画画的。 《菊花》 某百科上对女画家的表述是,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她们的多思和善感似乎本于天性,女画家的笔也更着重描画女人心底里的那一片梦幻的天空。这无疑和孔淩的思想不谋而合。不管未来会有多高的造诣与多大的成就,对世界的好奇将会成为其画家生涯的一颗种子,经过浸润、扛过压力,最终扎根在艺术的殿堂。 《晚秋》 如果说对于世界的好奇是迈向艺术的第一步,那么多少带些执拗与天赋的孔淩,注定是属于画坛的。在幼时的她并没有要立志成为一个画家,只是凭借着对绘画悟性与坚持,让她被老师破格收为弟子。少时凭借天赋征服了老师,但精通且达到一定造诣,需要的则是苦功夫,中国的工笔画需要独有的色彩技艺,不拘于光源色调的局限,注意体现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色彩,从而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协调与统一,所谓情随意动、气运天成。为迈向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了更好的用画笔去表述,孔淩如愿考上了鲁美学院进行系统性学习。本科毕业后,孔淩在09年又辗转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名师蒋采频的高研班接受深造。 《野菊生秋》 在访谈中,孔淩说到:我们在家里按照自己的习惯已经画成什么样了,按照老师说的那些我们再去改过来,它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慢慢你消化掉了,消化之后了,一点一点去读解,当你读解通了的时候,好像一下就跃升了一步。 《菊花》 对于孔淩来说,这之后便是豁然开朗的顿悟。 一路走来,孔淩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新的思考。为了将画家这条路走下去,专业上她一直探索尝试、学习积累,外部却仍要顶着生活压力。仿佛她对作画这件事的认同比画家这个身份更甚,在访谈中孔淩直言:“对我的事业我实在太喜欢了”、“在外面参展、写生太需要时间,很难顾得上家”。我能感觉到她沉浸在其中的,从沈阳到北京,从北京到古城青州,再从青州回到北京,她秉承着信仰,去探索和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在其笔下诞生。 《乡情》 在访谈中,孔淩讲述了她以鹅为主题去绘画的缘起。 当时我去本溪写生,那个就是社会经济都挺好的时候,人们开始到处建房子,山里边也是到处建,就把鹅的栖息地都占用了。和以前去的时候很长很宽的河道完全不一样了,石砖瓦块,堆的那个河里头都是。那些鹅成堆成堆,聚在一起。那么小的环境下,那些鹅还那么开心,那个感觉让我瞬间抓到了,很感动,所以说回来就创作了这张画,叫《守望》。我就守望着这块地方,我还那么开心,那么高兴,然后这张画获得铜奖,我整整画了四个月。 《桃李艳春日》 谈到自己的画作风格,孔淩说到: 至少我认为是有的,别人一看就能知道是我的东西,鹅已经形成我自己的语言,格桑花已经形成我的语言,松树一看也是我的东西,但松树相对画比鹅画的年头少,所以我现在就是在研究怎么让这种语言鲜明一些,更鲜明一些。 《散漫入春诗》 我觉得我的画,还是比较接地气,再一个同样的我画不了,我没那个感觉。每张画画出来我是带着内心的冲动去表达它的,特别激动。就像每张画都带着一些感情,没有感情的东西我不喜欢。 《松多晓日青》 我还喜欢每张画有所不同,每张画有每张画的变化,每张画有每张画的想法。这样去表达,每一幅画都带着一种激情,我去画它才有意思。所以,我再引入画外的艺术和其他题材,来探索画面的艺术效果,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得到想不到的感觉。 《日暮松馨》 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的辗转与追寻,孔淩以细腻、敏锐的艺术风格在业内得到了极大的肯定。越来越多人开始赞许这位坚韧的女画家,同时她的作品也征服了多个奖项与收藏家的青睐。就如她所说,觉得之前所付出的现在回报了。 《高姿千岁》 在2018年春节这一段时间,孔淩在家里又画了几幅作品,并坦言这次出来的东西,很放松,而且很随心所欲地去表达了。 对于格桑花和鹅她还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去尝试更多,松树、花鸟、碧桃……从孔淩的画作中,能在都市的嘈杂中感受到心灵的寂静,而从她眼里则能够看到画家的笃诚与坚守。 《春秋岁岁》 部分参展及获奖情况2010年,作品《冥秋》入选上海世博会全国作品大展; 2010年,作品《合欢惠畅》、《花开富贵春意浓》被国家外交部加拿大大使馆定制; 2011年,作品《重阳》受邀参加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精品展; 2011年,作品《野色生秋》入选全国首届现代画大展; 2011年,作品《醉归》入选全国第三届齐白石全国大展; 2011年,作品《安居乐业》在北京荣宝新水墨专场拍卖成交; 2012年,参加全国名家《走进西藏》邀请展; 2012年,作品《格桑花的黎明》入选锦绣中国全国大展; 2012年,作品《秋色升晖》入选八荒通神美术双年展; 2012年,作品《听秋》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线描艺术展; 2013年,作品《老家》获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 380 周年暨全国花鸟画最高奖; 2013年,作品《家乡》入选吉祥草原全国大展; 2013年,作品《静观物象》学术邀请展; 2013年,参加当代书画名家援助雅安地震灾区大型公益展; 2014年,作品《守望》获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大展铜奖; 2014年,作品《梦缘》参加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百位书画家收藏作品展; 2014年,作品《品秋系列》参加翰墨青州 · 2014中国书画年会展; 2014年,作品《醉在此时》参加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读春》盛世元典拍卖公司水墨专场拍卖成交; 2015年,参加大墨·情怀—中国当代学术名家邀请展; 2015年,参加时代画者—当代画坛百位代表性画家学术邀请展; 2015年,参加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5年,参加春季—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5年,参加第二届深圳城市艺术博览会; 2016年,参加时尚经典——2016春季 · 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参加第十二届文博会《中国女画家精品展》; 2016年,举办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孔淩工笔画精品展; 2017年,作品《格桑潮》入选香港“全球水墨大展”500强优秀画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