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学生数量变化看城市吸引力

 妖怪阿菲 2018-09-03

小学生数量的变化,是反映人口流动的一个指标。目前全国小学入学率几近100%,且小学生数量是“数人头”数出来的,不是抽样调查或者估计出来的,因此利用小学生在校数量的变化来衡量大城市的人口流动,将更加真实。


小学生数量的增长率越高,越是能生动展示其父母(青壮年人口)在大量的涌入城市,即很好的体现了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

全国小学生数量变化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育儿成本的增加,观念的改变,民众生育意愿不断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为12543.5万,此后逐年下降,2013年仅为9360.5万,13年间减少3183万,下降了25.4%, 2014年开始有所回升。预计受二胎政策放开的积极影响,未来几年将迎来一波小学生数量的上涨潮。



全国小学生地域分布

1

省份分布上,600万以上的依次为广东、河南、山东,其中广东、河南两省领先优势明显;其次的河北、江苏、湖南、四川、安徽为第二阶梯,均超过400万。

2017年各省小学生数量

河南、山东历来为人口大省,广东对青壮年人口的强大吸引力也是由来已久,而青壮年成家或带领家庭成员涌入工作地,必然带来了大量的小学生。

2017年各省小学生数量分布

2

城市分布上看:

重庆单城市一枝独秀,在校小学生高达209.95万人,几乎是第2南阳与第3名邯郸两市之和,其他城市相对差距较小。

小学生数量TOP10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广东,与省份TOP3呼应。

2017年城市小学生数量分布热图

1)作为两大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分布最为集中;长三角、杭州湾城市群数量巨大,尤以上海、杭州、常州为角形成了一三角形区域(图中红色边框),此区域内各城市分布较均匀;

2)华北平原上,由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三大城市群交汇后成片出现的高峰区域,竟呈星星之火欲燎原之势,除却近年各省会城市飞速发展因素,这跟地区生育观念亦有较大关系;

3)成渝城市群则主要集中在两大城市,分化较大;

4)其他小学生数较多的城市有邵阳、泉州、潮州等零星分布,西南、西北部分城市正在追赶,而东北三省几乎全军覆没,黯然失色。

3

2017年城市小学生占总人口比例热图

从小学生占总人口比例图上发现:

1)粤港澳城市群依然最是青春洋溢;

2)以武汉、长沙、南长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虽在小学生数量上并不突出,但占总人口比例颇高;

3)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杭州为核心的杭州湾城市群以及广西部分城市有崛起之势;

4)而作为中国最强经济地带的长三角城市群表现一般,小学生占总人口比例较为平均,难掩低生育率、老龄化颓势;

5)东北三省仅剩齐齐哈尔、沈阳至葫芦岛一带相对略高。

典型区域特征

华北平原“星火燎原”

长三角“颓势难掩”

粤港澳“青春洋溢”

东北三省 “岌岌可危”



各地小学生数量增长情况

1

参与统计的232个主要城市中,近3年来(2014年-2017年)小学生数量有58个城市下降,占1/4,其余174个城市增长。

对比小学生数数量变化城市的所属省份词频图发现:

城市小学生数量变化对应所属省份词频

1)增长情况主要分布于广东、湖南、江苏、山东、湖北;

2)黑龙江、辽宁两省小学生人数降低的城市最多,山西、浙江次之;

3)四川、河南、安徽三省则有增有减。

2

小学生数量增长/降低率TOP30城市

1)3年复合增长率TOP3为铜陵、淮南和宿迁,都达到了10%以上,但基数最大的宿迁仅有47万小学生;

2)第二阶梯为成都、廊坊、榆林、徐州、西安、石家庄、鄂尔多斯和蚌埠,增长率也在7%以上;

3)降低最明显的黑河、四资阳、六安、安庆和伊春降幅都在5%以上,其中黑河高达17.6%,考虑这些城市需慎重。

相对而言,小学生数量增长率TOP30的城市比较有价值,尤其是成都、徐州、石家庄、西安、苏州、深圳的小学生数量基数和增长率均较高,可重点关注;


其次可优先考虑的为上图区域2中的城市,如长沙、武汉、宿迁、廊坊、榆林、蚌埠等。

END

作者:蒋菲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