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久坐与妇科问题有什么关系? 久坐时,身体会出现两个折叠区:一是大腿跟腹部之间的腹股沟;二是大腿跟小腿重叠的地方。 经络运行以通为贵,但出现折叠后,经络就会受到挤压,气血循环就会变差,尤其腹股沟瘀堵极为严重。 之前我们讲过,腹股沟淋巴是整个生殖系统最大的排毒系统,人体下半身毒素的排出必须经过腹股沟,因此它被称为人体下半身的“垃圾回收站”。 久坐之后,腹股沟总是处在折叠状态,气血就不能正常循环,经脉回流就会变差,这样一来,代谢的垃圾产物就会全部瘀堵在腹股沟及其周边区域(如子宫)。时间长了,各种妇科问题就都来了。 二、为什么久坐容易得肌瘤和囊肿? 1 瘀血、痰湿等阴邪混杂形成的代谢性废物垃圾,是肌瘤、囊肿的前兆。 我们已经知道,久坐后气血会形成瘀堵。不过,久坐可不仅是引起气血瘀堵这么简单,中医有“久坐伤脾”的说法,久坐后脾胃运化痰湿的能力会受到破坏,还会有痰湿滞留体内。 肌瘤和囊肿都属阴邪成形后的产物,瘀血、痰湿等就是阴邪。“阴成形”,体内阴邪相互勾结,聚积在胞宫里,就是肌瘤和囊肿。 所以,为什么肌瘤和囊肿总是割了又长?就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比较明显的有形之物,但瘀血、痰湿这些阴邪还在胞宫里,只要它们还在,肌瘤和囊肿就有了“生产原料”,早晚还会长出。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用艾灸消除肌瘤和囊肿的原因——艾灸可以改善体质,帮助清除瘀血、排出痰湿,胞宫的内环境得到净化,肌瘤和囊肿就失去了赖以滋生的土壤,就不会再出现了。这才是治本之法。 2 瘀血堵在盆腔里,回流不出来,就会导致炎症、脓包的渗出。 中医讲“郁久化热”,瘀血等长时间堵在盆腔里,回流不出来,就会引起湿热,炎症、脓包就横空出世了。 临床上,很多女性有盆腔积液、盆腔炎,但就是查不出病因,其实从中医角度看,与久坐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服用药物,病情总是反反复复,迁延不愈。 像这类妇科炎症,建议患者在做体查的时候,先查有没有腹肌压迫的情况,如果有,那就要先解除压迫,疏通经络,利用月经排出废血和积液,这样炎症才能彻底根除。 三、为什么久坐会引起小腹肥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女性,比如白领一族,明明不胖,可就是有小肚腩,而且不管用什么方法,小腹都很难瘦下来。其实,这也与久坐有关。 久坐,下焦就是小腹区域就会不通,瘀堵逗留在小腹区域,小腹自然就会肥胖。那么,怎么判断小腹区域有瘀堵呢?很简单,在坐着的时候,如果上腹部和下腹部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肚脐以上不大,但肚脐以下尤其是关元往下的部位鼓出来,就说明小腹乃至整个下焦有瘀堵。 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必须疏通下焦,让气血正常循环。否则,你再怎么节食、再怎么运动,都无济于事。 四、久坐引起的妇科问题应该如何调理? 上文说了,久坐引起的妇科问题,如果用手术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于是乎,有人就开动脑筋了,既然久坐会引起瘀堵,那我多运动不就行了? 小编要说,多运动的确可以促进气血循环,但是这只能保证瘀堵情况不会继续加重,至于体内已经出现的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光靠运动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赖中医手法才能改善。 最有效的自然莫过于艾灸了,主要在于3点: 1、补阳气以克阴邪,将体内阴邪悉数化解排出; 2、温通经络,借助艾草“走三阴通十二经”的药性,确保气血循环的通道(经络)通畅,从根源上杜绝瘀堵产生; 3、“久坐伤脾”,针对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可以针对性艾灸以健脾,增加脾运化痰湿的能力。 所以,艾灸疗法既能治标,又能治本,才是调理妇科问题的根本之法。 五、如何借助艾灸调理? 在调理的时候,关键在于找到瘀堵最重的地方,而后再打开重要的关口和通道,这样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小编以盆腔积液为例: 1 瘀堵最重的地方在于腹股沟,所以首先要重点处理腹股沟。 腹股沟有两个重要穴位:气冲穴和冲门穴。 气冲穴:在大腿根儿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 冲门穴:在腹股沟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 艾灸疏通腹股沟,必须灸透这两个穴位。 2 接下来,要疏通下肢的3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为什么呢?目的就在于两个字:引流。只有先把循行于下肢的3条主要经络疏通,才能有效地将气血往下引。就好比一条河道,如果想把上游瘀积的淤泥和污水排掉,就必须先打通下游的河道,保证整个循环的畅通,否则即便上游的东西排下来,还是会堵在下游,会产生新的问题。 疏通3条阴经,主要灸透以下穴位: 脾经: 重在灸透从阴陵泉到三阴交的这段经络,包括4个穴位——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这段经络是健脾祛湿的关键,必须灸透。尤其三阴交是3条阴经的交会穴,灸一穴通三阴,更是重要。 肾经: 重在灸透太溪、复溜、涌泉。 太溪:它是人体的大补穴,寒致瘀堵,灸透太溪可以驱寒补肾; 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治疗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特别适合妇科病; 涌泉:最实用的功效在于能引气血下行,并且它是人体最低的穴位,是人体的万能排毒出口。 肝经: 重在灸透太冲、行间、蠡沟。 太冲:它是肝经的原穴,相当于肝经的总开关,负责调畅气机的升降,气行则血行,气血就不易瘀堵; 行间:它是肝经的荥穴,负责清泻肝火,肝火旺,会影响气血的调和,也会引起妇科疾病,所以国医大师朱南孙说“妇科要从肝论治”,灸透行间,可以清泻肝胆实火; 蠡沟:它是妇科要穴,专为治疗瘙痒、痛经而生。 3 最后,打开背部的八髎以及小腹的子宫、归来等重要穴位。 八髎:女人的福穴,通治一切妇科疾病; 任脉:重在灸透神阙、气海、关元。“妇之病,寒为大”,妇科疾病与体寒宫寒脱不了干系。在这之中,神阙“脐朝百脉”,能鼓舞一身之阳气;气海一穴暖全身;关元大补肾阳,通调下焦。 子宫:经外奇穴,具有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盆腔炎等作用。 注:艾灸八髎及腹部穴位时,特别推荐隔姜灸,生姜本就是散寒利器,在艾灸的基础上再辅以生姜的药性,驱散寒湿阴邪的效果直接翻倍。 六、艾灸调理带来哪些作用? 1 改善骨盆内环境,从根源杜绝妇科疾病 艾灸直接打通骨盆周围的经络及关窍组织,通过给骨盆注入阳气,改善骨盆的内环境,这样子宫等附件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好,就能从根源上杜绝妇科顽疾的发生。 2 解除下焦瘀滞,改善各种妇科顽疾 下焦瘀滞,人体的代谢产物就无法顺利排出,胞宫气血就会运行不畅,久之就会形成子宫肌瘤、囊肿等实质性病变。 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通下焦,让垃圾毒素及时排出体外,使多种妇科顽症如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等得到改善。 3 温肾助阳,增强机体代谢 艾灸能温补元阳,补肾壮腰,艾灸过后,腰骶及下焦的冷痛症状会明显减轻,气血等新陈代谢加速,腰部力量也随之增加,人的精气神变得充足。 4 改善盆底肌气血运行,重现腰臀部完美曲线 ![]() 久坐会导致盆底肌气血运行不良,时间长了,臀部松弛下垂、腰部赘肉增加、甚至骨盆都会变形。 艾灸能改善骨盆内外的气血循环,帮助恢复盆底肌肉弹性,并能减轻腰部、臀部赘肉,是的腰臀部的弧线更加流畅。 |
|
来自: 昵称44384288 >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