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接触过技术指标的交易者都知道均线,它背后的被赋予的涵义五花八门:平均成本?不同周期的交易者? 究竟它代表什么,由公式的解释是最简单的,本质上的:它就是一连串历史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利用均线交易,1条、2条,最多使用了3条不同参数的均线。比起传统的抽象的价格形态方法,例如西方的头肩顶,东方的K线理论,它的好处是:它只有一个确定的值,可以拿来参考得到一个确定的信号。不必纠缠在形态涵义上的暧昧——“这样理解也行,那样理解也行”,正如刚才讲的,1就是1,2就是2,没有什么“可能”,“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判断,是确定性的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在众多交易系统里反复利用来自“数学”的方法或工具,而不是利用价格形态得到交易信号的原因。如果我告诉你,“头肩顶”或者“黄昏之星”只在特定场合下才有效,你还敢用它来做交易信号,机械的执行吗?k线组合形态的确只在特定场合下——在特定的周期范围内,在特定的价格形态之中才能被正确解释。例如:“黄昏之星”是看跌形态,但是你知道它的适用范围吗,它必须在价格创立新高的前提下完成才有效,然而,这个“价格新高”要往回追溯到什么时候却是个谜,10天新高?100天新高?答案是不确定的。一个100天的新高也许在大周期的上升途中产生,你觉得要卖了,但行情可能并不在意这几天的价格形态,大周期的趋势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就抹平了这个看跌信号:而一个10天的新高就更不靠谱了,一个震荡行情就会让你两边挨耳光,找不到北。 因此,如果你想把它作为交易系统的信号策略就有点危险了,它的预判会在不同条件下给出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它的”看涨看跌“是有歧义的。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容易理解一些交易系统的爱好者为什么常说:系统本身有危险,一定要人为干预,系统止损。系统交易之所以能战胜”随意交易',纪律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它把交易者思维的不确定性剔除了。而这时,你又把这种不确定性重新引入了。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你的系统是不可靠的,因为你本身持有的信念不可靠。 |
|
来自: 昵称46213147 > 《外汇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