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 | 時菊獨妍華

 dongchang 2018-09-03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每年九月中(西曆10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


今日20:33為寒露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


該節氣在歷史上均稱為「寒露」,據彭向前、李曉玉的《一件黑水城出土的夏漢合璧曆日考釋》,在西夏曆法則改稱為「寒霜」。



物候





鴻雁來賓: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通書》作來濱,濱,水際也,亦通。


雀入大水為蛤: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國語》云:「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於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


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養生之道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北方冷空氣勢力逐漸增強,氣候變化極快,遇到寒潮侵襲,會突然變冷,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有些地方開始出現霜凍。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


在江南一帶寒潮前鋒一過,就驟然降溫,所以當地民間流傳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諺語。在我們南方正是秋高氣爽之時,但這節氣是在中秋節剛過兩日,廣東民間亦有「中秋過後夜夜涼」的民諺。此節氣開始了早晚稍涼而中午氣溫較高的乾爽天氣,但有時因寒流南下出現一些陰雨天,對秋收秋種有一定的影響。



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這期間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自古秋為金秋,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此時很多疾病的發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九成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



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以滋陰潤燥(肺)為宜。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粥,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可適當選用。此外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在情志方面,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易使人頓生凄涼傷感之情。此時如能攜親伴友,尋覓佳處登高,實為舒心良方。當遠望那一派深秋景象,白云紅葉,淺霜若銀,蒼山如黛,令人心曠神怡,胸懷高遠。



詩作欣賞





飲酒二十首之七

[東晉]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答休上人菊詩

[南朝·宋]鮑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岡草。

味貌復何奇,能令君傾倒。

玉碗徒自羞,為君慨此秋。

金蓋覆牙柈,何為心獨愁?




賦得殘菊

[唐]李世民

階蘭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晞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凋輕翠,圓花飛碎黃。

還將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感遇

[唐]李白

可歎東籬菊,莖疏時且微。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采,飄落何所依?



效陶彭澤

[唐]韋應物

霜露悴百草,時菊獨妍華。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濁醪,日入會田家。

盡醉茅簷下,一生豈在多。


宴王郎中宅賦得露中菊

[唐]朱灣

眾芳春競發,寒菊露偏滋。

受氣何曾異,開花獨自遲。

晚成猶待賞,欲采未過時。

忍棄東籬下,看隨秋草衰。




詠新菊

[唐]姚合

黃金色未足,摘取且嘗新。

若待重陽日,何曾異眾人。


晚菊

[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今來不復飲,每見恆諮嗟。

佇立摘滿手,行行把歸家。

此時無與語,棄置奈悲何。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

[唐]白居易

愛菊高人吟逸韻,悲秋病客感衰懷。

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

居士葷腥今已斷,仙郎杯杓為誰排?

愧君相憶東籬下,擬廢重陽一日齋。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唐]杜牧

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

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