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家世第三篇第一章王羲之家族的族系始祖与得姓之祖(1—2世)

 雲泉 2018-09-03
王氏肇宗涉及三代人:周灵王、太子晋和王崇敬(一作“宗敬”)。
三代人中,周灵王是事关王氏肇宗的重要人物。如果他不姓姬,那么这一支王氏就不是“姬姓之王”;如果他的身份只是大臣或将军,那么世人不会称他的后裔为“王”家人,“以王为氏”也就无从谈起。
三代人中,太子晋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如果不是由于他独特的个人命运造成,他的后代岂肯放弃那尊贵的国姓。
三代人中,王崇敬是这支王氏实际的得姓之祖。尽管他的个人经历并不那么的令人注目,但他在王氏宗族历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如上所述,故而在王氏后人所修纂的谱牒中,有尊周灵王为始祖的,也有尊太子晋为始祖的。
1、王氏肇宗世系简表
王氏出自姬姓 族系始祖 得姓之祖
灵王姬泄心 —— 太子晋 —— 王崇敬
2、族系始祖:太子晋
太子晋,本姓姬,字子乔。太原王氏并琅琊王氏族系始祖。史称王子晋、王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
相传,周灵王姬泄心携带王后探亲前往诸侯国晋地(今山西太原地区),王后产下太子,以地命名太子。
太子晋聪明早慧,十五岁参与辅佐朝政。是时,灵王器重,并受到各路诸侯敬重。
晋平公派使者叔誉到周王朝京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朝见,太子晋奉父命会见。两人谈论天下大事发生争论,太子晋思路清晰,言词伶俐,切中问题要害,使叔誉心服口服。
叔誉回到晋国,在晋平公面前称赞太子晋云:年方十五,才识过人,能言善辩,确如人们所传“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叔誉又说,晋国作为诸侯,应当在中央王朝面前注意谦恭。
当时晋平公手下有一个叫师旷的人,他对叔誉的见闻表示怀疑,要求晋平公下一次遣使入周时让他前去。晋平公说,不必等下次,即刻动身去吧。替我去问问何谓“君子之德”?
师旷到了洛阳,见了太子晋就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不假思索,侃侃而谈道:
“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德者道之舍。
“诸如舜虞,虽固守其位,却处处替天下人着想。使远方人士皆能得其帮助而享其仁政。
“又如姒禹,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
“再如文王,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有民众拥戴,而失其身,为暴纣囚禁,却不动干戈。
“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君子进德修业。德者,仁也,义也。”
师旷称善不已。
回到晋国,师旷向晋平公如实禀报,使得晋平公对十五年前降生在晋地上的这位周王朝太子产生一种特别敬意。后来,太子晋“隐居”晋国,晋国群臣一致认为应该礼待他,这与叔誉、师旷对其的一系列称赞有必然关系。
“太子晋隐居”,事起于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时谷、洛二水泛滥,洪水一路而来,将毁及洛邑和王官。周灵王决定“以雍堵洪”,太子晋当廷向父王直谏:“不可!”提出以“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
周灵王不听,认为太子晋的方法过于复杂,他执意派军民筑堤阻洪。但一车一车黄土石头倒人洪流之中,刹时就被冲得无影无踪,洪水仍在不停地上涨……
太子晋再次向灵王直谏:“昔姒鲧以‘壅堵治水’终不成而贻害天下,先祖厉王因阻塞言路而遭国人驱逐,今父王所行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周灵王大怒,认为太子晋妄作比喻,胡说八道。当廷将其驱逐出殿。
太子晋来到民间,便指挥民众疏导洪水。通过引洪进入川谷,解除了洛邑被完全冲毁的危险。按理,周灵王应该转怒为喜,嘉奖太子晋。但他被一些小人奸吏之言所蒙蔽,认为太子若能一开始就与他同心御洪,王宫之殿宇不会被多处冲毁。
太子晋的功绩得不到父王的承认,父子之间由此产生隔阂。
而太子晋对自己亦不满,如果一开始自己就能让父王纳谏,许多忠诚的子民就不会被洪水卷走。既然没有尽到做太子的职责,自己就该引咎隐退。正巧父王对他也不怎么热心了,他就带了几名侍仆,到晋国他外公家去了。
太子晋的出走,引起朝野议论纷纷,造成后世对此事件产生多说:
其一,遭迫害说。此说认为太子晋的弟弟姬贵久怀夺位野心,趁父王对太子晋直谏大怒,便频频进行挑拨。后来,周灵王“废长立幼”,姬贵当上了景王。姬贵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除掉其兄。其时“太子晋”早被废为庶民,闻讯后在生母的帮助下,连夜逃出都城,跑进深山老林。直至10年后他与其妻已成为一对中年夫妻,才在晋国其外公家露面。
其二,被废为庶民说。此说不涉及其弟姬贵。只认为太子晋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民,从此隐姓埋名。直到他的儿子当上了司徒,他才撒手西去。
其三,自废为庶民说。此说在姬姓王氏家族后裔中广为流传,认为灵王虽对太子晋直谏之言大怒,但无意废掉他的太子身份,而是太子晋因治洪一事引咎自废。太子晋隐退之前还推荐其弟姬贵为太子。
从太子晋后来没有受到景王姬贵的迫害,其后裔仍在周王朝的中央政权里出任高官的事实,“自废为庶民说”在当时应该最为流行。在景王姬贵来看,此说亦有利于树立他的形象。
相传,太子晋自废为庶民后隐居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受到晋平公多次召见,叔誉、师旷经常热情款待他。
太子晋生有子一,名崇敬。
太子晋卒年亦有多说。一说“公年十七而卒。”既为隐居,持此说有利于时人不再提起他。一说,太子晋隐居三十年后成仙西去。此说为后人将其“神化”提供了基础。
在古本《列仙传》中,太子晋在浪漫作家笔下已由传奇式人物变成为“神仙”式人物。其文大意为:
周灵王太子,名晋,本姓姬。以直谏废为庶人。好吹笙作凤鸣,游于伊洛之间。有道人名叫浮丘公者,把太子晋带上嵩山。经三十余年,太子晋遇见一位名叫桓良的大夫,对他说:“且告知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麓。”至期家人果见太子晋乘一白鹤飞至山巅。人们可望不可即,只见他举手谢众人。数日方去。后来家人便给他立祠于缑氏山中。
唐代武则天封禅嵩岳时,听说了太子晋的故事很感动,即御书一道,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并拨款为其立庙。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再幸嵩岳,御书刻立《升仙太子碑》,将太子晋的传说再次升华。
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经历代修缮,现仍屹立在河南偃师县之缑氏山中。
3、得姓之祖:王崇敬
王崇敬,一名宗敬、宗恭,字元镜。太子晋长子。
因其父失去“太子”身份,诞生在民间。始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时人称其“王家”人,遂以“王”为氏。
相传,太子晋谢世后,葬于太原晋阳(一说葬嵩山之阳)。崇敬受到晋平公指点,辞官祭祖,尊太子晋为王氏始祖,在古晋祠旁建立起王氏始祖堂——子乔祠。从此,晋祠成为了王氏世世代代子孙祭祖的圣地。
崇敬后受周王朝召用,官至司徒。晚年居晋阳。卒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人称“司徒冢”。
崇敬配妻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子凤,一名仕蜀。
王氏后裔多称太子晋为王氏宗族始祖,尊崇敬为王氏得姓之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