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五岁女医生自杀:熊孩子胆大包天,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nj200801 2018-09-04

近些天来,发生在德阳的安医生自杀事件在网上引发了掀然大波。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是却因为网络的舆论让她无法忍受,最终选择了不归路。

那么安医生好好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呢?这一切要追溯到八月二十日,安医生在泳池游泳的时候,被两个男孩摸臀,被冒犯的她当时就要求男孩道歉。没想到的是男孩不仅拒绝道歉,还调皮地朝她做了一些侮辱性的动作。一旁的丈夫丈夫恼羞成怒,冲动地将一个男孩的头按到水里教训。随后,男孩的家人聚上来围攻安医生,报警后,在警察的协调下,安医生的丈夫录了口供并道歉。

三十五岁女医生自杀:熊孩子胆大包天,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二天,男孩的家人开始在网上制造舆论,并转发了一些处理过的视频,把整个事情的矛头都指向了安医生,瞬间引发了大量关注。然后他们仍然不满足,他们到安医生和她丈夫的单位进行新一轮攻击,要求安医生单位对她进行处分。因为先入为主,他们很轻易地操控了舆论,随着那些视频不断地传播,导致事件全面升级。不堪重负的安医生,在各种压力下,选择了不归路。

三十五岁女医生自杀:熊孩子胆大包天,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直到安医生身亡,真相才浮出水面。但是冒犯她的男孩当时非但不道歉,反而采取各种侮辱性的动作挑衅,而且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悔意。并且父母明明知晓自己的孩子有错在先,也容不得别人教育。在警局接受了私了建议后,非但不教孩子有错必改,还依然紧追不放,咄咄逼人,采取各种偏激作为,一味地无底线袒护孩子。

每个调皮孩子的背后,都站着过度宠溺孩子的熊家长,以及熊家长这种没有原则的溺爱逻辑。溺爱的凶险,还在于缺了人生最重要的“独立课”。是溺爱酿出了今日让人颤然的苦果。

现在的中国家庭,通常都是四个老人外加两个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围绕着一个小皇帝转动,这种经典画面,屡见不鲜。

我们都希望孩子每时每刻都快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有这些想法:怕孩子哭闹,麻烦;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童年短暂,要多给点爱。可是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会爱,却是一种习得的能力。爱错了位,满过了度,溺爱已经成了非偶然性的,常见的高频现象。

溺爱孩子的父母培养出的是丧失自我的孩子,孩子只是父母“自我的延伸”。而更严重的是,父母对孩子唯命是从,孩子是一家之主,久而久之,后果不堪设想。

三十五岁女医生自杀:熊孩子胆大包天,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避免溺爱呢?

一、帮孩子建立边界,爱与规则并行。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一周岁前,父母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建立充足的安全感。从2周岁开始,要立合适幼儿每个阶段的规矩,建立边界,最核心的是帮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对踩在界限上的原则性问题,需要发挥父母的权威,无论孩子如何试探底线,都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不商量,表现出没有妥协的余地。

二、学会对孩子有效地说“不”

敢于对孩子超出原则的要求说“不”,但是说“不”不是一味的压制或者漠然。父母要先处理情绪,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解释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许允许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犯错后,不要死磕孩子错误的点,可以示范正向的“可以怎么做”,同时也帮助孩子去思考还有哪些合理的解决方法。

爱与溺爱,一字之差,最终的结局却是,一念繁花,一念深渊。只有父母从根源上理性意识到这一点,好的改变才会缓缓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