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画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可以是纯粹单色的,也可以是含简单颜色的,这在古典油画发展史上都出现过。 但无论如何底层画不能变成一张不透明的黑白照片,很多人误认为 画成黑白素描既可以画成古典油画,这个观念是严重缺乏常识和实践的。这样画成的画暗部颜色是会不透明的,形成脏颜色。入套色版画一样,画出来根本不是古典油画的效果。19世纪,20世纪很多人都试图将黑白照片洗成彩色,结果都是版画效果。 真正的底层描绘,无论是哪种单色,都应当做到利用底色,形成半透明的素描,所形成的体积在视觉上要比二维照片立体,同时又比三维真实形体稍弱(故而古代大师经常说油画应当像雕塑学习,素描要画的像浮雕)。古典油画在这个意义上讲,是二维半的绘画。如果色层的最后一层是不透明黑白,油画将失去它的色彩,纯厚涂(尤其是暗部)将失去古典透明画法的魅力。二维半的视觉感受自然就形成不了了。 ![]() 罩染(狭义的讲指不含白的透明色薄凃)更多的人,迷信罩染,误解罩染,滥用罩染,依赖罩染。罩染(狭义的讲指等颜料完全干燥之后,用不含白的透明色薄凃), 要更好的运用和理解罩染,必须先破除迷信消除误解 -------首先,历代大师绘画也不依赖罩染,近代材料学研究结果表明,从15世纪以来,罩染色层,只是古代大师多层画法当中不含白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色层以含白颜色薄凃完成。 17世纪后期,油画直接画法的出现更加弱化了罩染这一技术的运用,更多的“罩染”,变为在较“粉”的色层上以透明色薄画(趁湿或等干都可以)。 罩染被误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法的运用,很多人把罩染理解为平涂,导致破坏素描关系(导致无谓的反复提白)画起来效率很低。 其实罩染大部分时候是局部的,并且有薄厚,有笔触....这样的罩染,是真正古人所用的“罩染”,应该叫“薄画”才对。 尼德兰和文艺复兴早期的画作,曾经比较大量的使用罩染(透明色和白色分离使用)法,但也不意味着他们会依赖罩染,很多局部和细节都是用直接画(指透明色和白色调和)的方法完成的。 ![]() 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环境和节奏,了解古人的绘画状态的技巧,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绘画习惯都已改变,审美取向纷繁错综,再加上琳琅满目的当代艺术理论和观念。使古典绘画神秘起来,包括绘画的内容和技巧, 通过理论课为大家呈现了20世纪前大师所处的时代,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其实都和整个社会的物质精神状态息息相关。 艺术家是无力改变环境的,他们只能是适应,适者生存----也是基本的生存之道,更是成就大师之路。 说到底,在这个没什么人关心艺术,只关心自己的时代。能做好自己即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教学上我们也多聆听学员,老师和专家意见。在16天的时间大家能学到的内容很多,听听学员们的心声: 鲁伦古典油画研究中心学员访谈 从技法狭义的看古典油画是研究,每一色层之间的关系。而实际的核心的是每一色层合理的限制色彩。只有限制了色彩,色层与色层之间才能形成丰富奇妙的各种“光学灰”。每个色层都合理的把握素描关系,在最后的色层形成最终的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 因此安格尔说———“古典油画就是用色彩来画素描”概括的一点不假。 但也等于使句废话,等于没说。。。。大道至简,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把握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色层”,二是限色。因为只有色层才能保证用简单的颜色出现丰富的效果,色层和限色相得益彰。如果不进行限色,素描关系很难保证-----所有一切还是为了保证”用色彩去画素描“,哎,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 广义的看古典绘画就不讲究这么多了,一切为追求经典永恒之美所做的努力与尝试,都是对的..............(即便如此,我仍觉得去试着了解一下狭义的古典油画还是有好处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