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观察 | 欧日EPA:不只是渔翁的胜利

 yangtz008 2018-09-04

本文总计2623字 预计阅读需5分钟


欧日EPA:不只是渔翁的胜利

本文首发于总第292期《经济》

文 / 寇佳丽


7月17日,欧盟与日本正式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EPA)。这份看似突然,实则水到渠成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着实令外界眼馋。全世界有那么多谈了许多年仍处于举步维艰局面的区域自贸协定,偏偏EPA走到了最后。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世界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搅得人心不宁的时候,EPA站出来说“我成功了”,不免给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感觉。尽管日本政府在公布与欧盟的联合声明时,强调了“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发出了对抗保护主义的强有力讯息”,外人还是不免猜测,EPA到底是欧盟和日本自我保护的利器,还是能给全球贸易带来希望的“白鸽”?

磋商5年终成正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12年11月29日,欧盟召开贸易部长会议,同意启动与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2013年4月,谈判正式启动。


从一开始,欧盟和日本就对谈判的艰苦与曲折有所准备。当时,欧盟内部的英国和德国态度比较积极,但法国和意大利并不看好谈判,因为这两个国家担心日本的廉价汽车会冲击本土同类产品的市场。日本也有自己的担心。该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求较高,很可能被欧盟认定为非关税壁垒,要得到欧盟的认可也绝非易事。


各自“心怀鬼胎”又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按计划,EPA谈判在2015年年底就要达成一致协定;可一直到2016年年底,大家连框架协议的影子都没看到。这个时候,欧盟和日本还在为启动2017年的谈判进行协调。


转机出现在2017年年中。


“2016年,EPA谈判的搁浅,与日本政府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当时,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风头正盛,日本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一定程度上冷落了EPA。同时,TPP在日本国内遭遇严重抗议,如果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再去推进EPA的相关进程,很可能触碰抗议人群的敏感神经,不太明智。后来,TPP久拖不成,特朗普上任(2017年1月20日)后,美国干脆直接退出,日本才更加关注EPA谈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这样对《经济》记者分析。


随后,欧日自贸协定谈判走向成功的步伐快了很多。



2017年7月6日,欧盟与日本达成有关EPA的框架协议,并对外表示希望尽快签订最终协定;同年12月,双方就签署自贸协定达成协议;2018年7月17日,最终协定成功签署。当然,要想EPA真正落地,还要看欧盟和日本各自内部批准程序的进展;不过,目前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2016年,张季风就告诉记者,在所有处于推进阶段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EPA是短时间内最可能取得成功的。


他说:“欧美之间的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东盟发起的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或者TPP,均存在短时间内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欧盟和日本没有。双方没有历史隔阂,也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如今,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加令日本和欧盟体会到“联手”的紧迫感,EPA的签署也就水到渠成。


国际经贸形势波谲云诡,EPA的签订至少可以证明欧盟勇气可嘉。


“关于自贸协定,欧盟统一的对外谈判权属于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欧委会代表欧盟成员国谈判,谈判结果经各个成员国批准,欧委会才能对外签署协议。当初欧盟和加拿大之间的自贸协定(欧加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CETA)谈了7年,因为比利时瓦隆尼亚区的反对,险些毁于一旦。欧盟的很多市场标准会为自贸协定谈判带来麻烦,即便如此,EPA依然成功签署,显示了欧盟的决心。”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诚然,勇气背后还隐藏着谋略。


与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一直以来都是欧盟的对外战略。多哈回合谈判中止以后,面对新兴市场的崛起,欧盟认为多边体系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试图通过双边协定扭转局面,CETA、EPA均为此背景下取得的成果。而欧盟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已于今年5月得到欧委会的批准,即将启动。


近些年,无论在亚洲还是在欧盟,日本的地位都有所提高。欧盟需要一个同盟,既能抵抗美国又能给中国施加压力,日本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对日本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试图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初,TPP谈判还有美国身影的时候,中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每天都会出现有关TPP进展的新消息;相比之下,EPA的“待遇”差了很多。尽管欧盟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体量比不上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体量,上述自由贸易协定仍然值得更多关注。


欧盟-日本自由贸易协定涵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接近全球GDP的三成。在国际贸易中,该体系占据的比重也高达36.8%。欧盟是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日本却只是欧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土耳其之后。两国双边贸易额为1294亿欧元。(均为2017年数据)


EPA一旦落实,定会降低关税、消除双边贸易壁垒,推高日本和欧盟各自的经济增长。日本并非欧盟具有绝对优势的贸易伙伴,自由贸易协定的到来,也很可能改变这一点。另外,日本汽车、电器对欧出口很可能将得到明显提高;而欧洲服装和农产品的价格,也将会在日本市场更具竞争力。


丁纯还告诉《经济》记者:“EPA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涉及新的信息保护制度,属于较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全球贸易规则具有一定引领作用。较大经济体的自贸协定,无论是日本和欧盟,还是欧盟和其他国家,都一定会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这不容置疑。不过,发达国家建立自贸区,短时间内或许难以看到成效,因为双方内部各自的审批程序会消耗一定时间。对于任何有助于全球贸易发展的协定,中国都是支持的,只不过,我们也要借此反思,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外界压力。”


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取得欧盟或其他经济体的认可,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余南平告诉《经济》记者,“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基本不存在强制性标准。


他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单纯从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WTO)的角度看,我们完成了全部承诺;从深层次看,中国还有一些改革工作需要更彻底地做下去。比如,是否可以用税收优惠代替政府补贴,尽量躲开国际贸易伙伴的指责,这其实也是中国应该明确的改革方向。补贴是大家都讨厌的,税收却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不容他人置喙。”因此,余南平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不小的改善空间。


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教授看来,对中国施加压力并非欧盟与日本的当务之急。


“欧盟和日本签订EPA,主要是因为在现有阶段,美国的行为非常不值得信赖,他们需要或者希望重新构架世界贸易的框架,建立适合新的世界经济形势、适合自己的贸易规则与秩序,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潮流与趋势的主导者。”他这样对《经济》记者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