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清朝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而作为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其中只收录了唐朝77位诗人,共311首作品,不足当时作品数量的百分之一。在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中,不乏优秀诗篇,如以前文章中所列举过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九岁时所写的《咏灯》:“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就是那百分之九十九中的一首。 唐朝在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有二十一位皇帝,五百多位宰相。蘅塘退士(1711~1778)在编选《唐诗三百首》时,也选了几位宰相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其中应该以张九龄和元稹的最多,李绅、张泌等人较少。官职的设置不在咱们的讨论范围内,这宰相再怎么说也是朝廷里一个部门的大领导,智商情商和文化水平都低不了,在当时那样一个诗歌国度的鼎盛时期,这些宰相之中肯定也有作诗水平高的人。 下面,我和朋友们分享几位作者以及他们的作品,这几位作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当过大唐的宰相。 1.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2.杨师道(?-647年),隋朝观德王杨雄幼子,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接替魏征成为宰相。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天山传羽檄,汉地急徵兵。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 于兹觉无渡,方共濯胡缨。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3.苏味道 (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在当时强权当政,他为避免得罪各方,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又与李峤并称苏李。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张说(667年-730年),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被封为“燕国公”。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前面文章选过张说的一首诗《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下面再为朋友们介绍两首: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旧馆分江日,悽然望落晖。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 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5.苏颋(670年—727年),袭父爵封“许国公”,开元年间居相位,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这位就是上面所说到的和张说齐名的'燕许大手笔'之一。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息燕归檐静,飞花落院闲。 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
海外秋鹰击,霜前旅雁归。 边风思鞞鼓,落日惨旌麾。 浦暗渔舟入,川长猎骑稀。 客悲逢薄暮,况乃事戎机。 6.李峤(645年-714年),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氛。 白花摇凤影,青节动龙文。 叶埽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7.宗楚客(?-710年7月22日),曾为韦后朋党,景龙四年(710),李隆基(玄宗)率兵诛韦后,楚客亦伏诛。
窈窕神仙阁,参差云汉间。 九重中叶启,七日早春还。 太液天为水,蓬莱雪作山。 今朝上林树,无处不堪攀。 8.裴度(765年-839年),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晚年留守东都,筑绿野堂以自居,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
危事经非一,浮荣得是空。 白头官舍里,今日又春风。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 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 上界不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 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 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 这些人的作品,可能受职位影响,应制诗比较多,但也有非应制而作的。上面所举苏味道和宗楚客的诗,都是应制诗,而其中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即是武则天时期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首应制诗,更是工整绚丽、意韵流芳,言尽而意不尽,其中还流传下一个成语“火树银花”。 细读这些作品,就其艺术水平来说,虽与李杜名篇不可比,但终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也算遗憾。对于喜爱唐诗的朋友来说,如果有时间和精力,除了《唐诗三百首》之外,还可多阅读唐朝其他诗人的作品,即可开阔自己的眼界,也可拓宽认知,感受唐诗丰富而强大的语言魅力,从中汲取它超强的艺术生命力,让唐诗这个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一代代传承并弘扬下去。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