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英雄的集体沉浮

 雄关漫道111 2018-09-05

原创:杨博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英雄的风范也有不同。同样的时代,有老英雄谢幕,也有新英雄崛起。而英雄频繁谢幕和崛起的时代,多为乱世。

在盛唐华丽的外衣笼罩下,英雄只存在于送往朝廷的捷报和边塞诗人笔下,对深处内陆的人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人人沉浸在太平盛世的美梦中,梦想着娶妻生子、出人头地,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突然成为自己仰望的那类人。

755年,蓄谋已久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契丹、奚、同罗、室韦等各族人马十五万,从范阳浩浩荡荡起兵南下,一时间“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河北的老百姓哪见过这样的阵势,还没来得及反应,叛军就呼啸而至。大军所过之处,地方官不是开门投降就是弃城而去,一座座城市陷落,一颗颗人头扑地。

一代英雄的集体沉浮

安禄山,图片来自网络

京师震动,李隆基开始部署平叛,尽管他更信任自己的儿子们,但在出征讨逆这件事上,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才是上上之选。几番思量,他已经有了初步的人选,其中一个就是刚到长安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

悲剧始于大话

封常清是一个实现大唐梦的典型代表,也是官方主流媒体重点宣传的人物。他年轻时家贫貌丑,靠着一股韧劲勉强投入高仙芝麾下。高仙芝起初并不待见他,直到封常清草拟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战报后,才得到高的垂青。封常清追随高仙芝,大破连云堡,击败吐蕃,收服小勃律、朅师国,威震西域。怛罗斯之战失败后,高仙芝调离安西入京,不久封常清接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第二年,封常清征战大勃律,大获全胜,扭转了怛罗斯之战带来的被动局面。可以说,封常清是继高仙芝之后又一位颇有才干的将军。

一代英雄的集体沉浮

封常清,图片来自网络

封常清作战假想,图片来自网络。

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入朝。唐玄宗询问破敌良策。一向在西北所向披靡的封常清大概没有时间研究自己昔日的同僚,当面对询问的时候,他临场发挥,大包大揽,认为只需前往东京,打开府库,招募勇士,不日就能将安禄山的头颅献上。这样天才大胆的想法很符合浪漫天子的胃口,李隆基龙颜大悦,欣然批准。

封常清到东京后,半个多月时间,招募了六万多人,就等着安禄山上门了。

安禄山大军从河北杀到河南,破陈留,陷荥阳,所过之处,无不毁灭殆尽。封常清屯兵武牢,与安禄山大军大战一场。由于封常清所招募的士兵多为平民百姓,其中颇有好吃懒做的无赖之徒,他们都没有接受任何军事训练,也没有临战经验,故面对虎狼之师,难免一败涂地。封常清屡战屡败,最终丢失洛阳,投奔已经到陕郡的高仙芝。

此时的高仙芝是五万大军的首领,颇有实力。封常清吃了几场败仗,头脑终于清醒过来,他分析形势,鉴于安禄山锋芒正盛,建议高仙芝退守潼关。高仙芝更不是等闲之辈,他同意封常清的建议,二人任安禄山攻取河南,只是把守潼关坚城。

潼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面对高高的关城,安禄山也无可奈何,再加上皇帝瘾发作,忙着称大燕国皇帝,就暂时将潼关放在一边。此时,唐玄宗已经开始调集战斗力强的西北边军从驻地开来,又出内府钱财,募集十一万市井之兵,派两个儿子任节度使出击。在河北,颜杲卿和颜真卿秘密联络,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扰乱安禄山的后方。李光弼和郭子仪带领着朔方军则有序推进。

一切似乎向好的方面发展。

如果潼关不失,各方合围之力聚齐,安禄山便没有用武之地。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大局出发行事。就在高仙芝、封常清坚守潼关之时,作为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公报私仇,向唐玄宗李隆基告黑状,称封常清动摇军心,高仙芝丢弃土地且涉嫌贪污军粮。李隆基大怒,没有去查清真相,也没有给二人分辩的机会,就派边令诚到军中监斩二人。封常清死前上表,请李隆基不要轻视安禄山。高仙芝则大呼冤枉,他的士兵也齐声喊冤,但无济于事。

安禄山未做半分努力,大唐就失去了两员大将,尽管如此,朝廷上下竟然一片乐观,认为安禄山不日必败。他们不缺领兵的将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这位就是大唐超级网红——哥舒翰。

一代英雄的集体沉浮

哥舒翰

对哥舒翰,中国人并不陌生,在当时的西北,他与高仙芝、封常清长期占据实力榜三甲。哥舒翰在吐蕃的功绩世人传唱,甚至有人还为他写了一首网红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一个保家卫国的英武大将的形象鲜活呈现。

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哥舒翰此时有心无力,他开始时并没有接受任命。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的哥舒翰正在养病,实在不宜统兵。然而他太闪耀,李隆基如果不用他就下不了台,就强令哥舒翰接令。哥舒翰没法,到潼关之后,将军权委派给御史中丞田良丘,田自知没有能力,就将步兵和骑兵的权力分开,分别交予他人,造成步骑不和。加上哥舒翰带兵从不体恤士兵,士兵都没有斗志。

即便如此,如果继续坚守潼关不出,潼关就能难被打破。哥舒翰坚守潼关本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他与杨国忠的关系变化上。

网红的覆灭

哥舒翰此前与安禄山关系不和,杨国忠与安禄山更是死敌。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哥舒翰就这样与杨国忠走到了一起。在杨国忠的提携下,哥舒翰一路上升,两人关系自然越走越近。随着哥舒翰军权在握,又担任了左仆射的大官,杨国忠隐隐觉得有些不舒服。哥舒翰诬告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谋反,造成安思顺一家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一个大将玩起了阴谋,以阴谋起家的杨国忠想到这里就脖子上凉凉。

偏在此时,又有人向哥舒翰建议,既然安禄山是冲杨国忠来的,何不学习汉景帝杀晁错,杀掉杨国忠让安禄山没有借口?哥舒翰也有此意,但没有行动。这样的话传到杨国忠耳朵里,他更加害怕了。于是,杨国忠一方面自保,另一方面奏得唐玄宗同意,派手下掌握了一支军队驻扎在霸上以防哥舒翰。哥舒翰心知肚明,以强硬手段将此支部队吞并。

从此,二人各自防备,分道扬镳,大唐高层内部出现裂痕。

当时的形势逐渐对唐军有利,李光弼和郭子仪在河北地区接连打败了史思明,切断了范阳和安禄山之间的交通线,南下江淮的道路又被张巡阻隔,安禄山攻打潼关半年仍未拿下,免不了焦躁。李隆基君臣沉浸在胜利在望的喜悦中,希望哥舒翰能主动出击,将安禄山合围。哥舒翰深知唯有坚守才能看到曙光,一旦出击必然落入圈套,奈何李隆基就是不听,杨国忠在旁煽风点火,一个劲催促哥舒翰出关。

哥舒翰知道,抗命就意味着落个和高仙芝、封常清一样的结局。如果听命而行,之前的努力白费不算,自己一样生死未卜。两难之下,顶着伟丈夫光环的哥舒翰哭着率兵离开了作为屏障的潼关,奔向安禄山为他安排的三四千老弱。果然不出所料,哥舒翰中了埋伏,十几万大军被打残,自己也成了阶下囚。

如果哥舒翰最后慷慨赴死,将继续收割粉丝。可惜,被俘后的哥舒翰气概全无,形象尽毁,他非但没有反抗,反而一个劲向安禄山求饶,还写信劝昔日战友投降。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引起哗然,哥舒翰从万人敬仰变成人人唾骂,只用了几天时间。安禄山对这个纸糊的英雄很失望,就将哥舒翰囚禁起来。自此,网红男子、常胜将军哥舒翰的形象完成了180度大逆转,连杜甫在《潼关吏》中写道“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的陨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种开疆拓土的大时代、挥斥方遒的大气魄随着他们一去不复返。

谁是大英雄

潼关陷落,长安城随之被攻破,玄宗逃往蜀地,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太子奔向灵武即位,一连串的大变革让世人目不暇接。无论朝堂还是江湖,大家都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能力挽狂澜,扶江山之既倒。

其实,早在战乱爆发,国人的眼睛就在四处搜寻,颜杲卿和颜真卿CP曾一度爆红,无奈颜杲卿最后被杀,颜真卿功力有限。他们也见证了李光弼、郭子仪的崛起,并看着他们一路打怪升级,无奈稳扎稳打没有多少看头,时间长了免不了审美疲劳。

好在还有一对组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他们从小人物一跃成为国家英雄,有关他们的报道多次冲上大唐新闻头条,有关他们的事迹成为坊市和乡村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对组合就是张巡和许远。

小人物的逆袭

那时候,张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真源县令,许远是睢阳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的上司,谯郡太守投降,他愤而组织义军反抗,虽只一两千人马,但干得风生水起。张巡军夺下已经投敌的雍丘后,坚守六十多天,与令狐潮大小三百余战,始终没让对方得到便宜。随后,叛军任命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亲自出马,与令狐潮攻打雍丘,仍然无功。既然打不下来,那就合围,不久,他们就在北、东形成了包围之势,接着,叛军又进攻雍丘南方的宁陵。一旦宁陵失手,雍丘不保。张巡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退守宁陵,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兵。

两军在宁陵西北大战,一昼夜下来,两万叛军丢下一万具尸体,仓皇而逃。因军功卓著,张巡被唐肃宗任命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派人向虢王李巨请求嘉奖有功的部将,得到的除了空头委任状外,没有任何财物。气得张巡跳脚写信大骂:“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李巨依然无动于衷。

一城牵动全局

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亲信严庄所害,安庆绪即位,安史之乱进入新时代。

一代英雄的集体沉浮

谁也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小小的睢阳城能成为安史之乱最牵动人心、万众瞩目的焦点并载入史册。

叛军首领的改变带来了新一波的进攻潮。刚即位的安庆绪派尹子奇担任河南节度使,率兵十三万,务必拿下睢阳城。消息传来,睢阳太守许远立即向张巡求救,张巡立即带领三千士卒进驻睢阳。许远的军力有三千八百,加上张巡所部,一共六千八。以六千八对十三万,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就是这样悬殊的兵力,竟然与敌军僵持了10个月。

十三万大军猛扑睢阳,六千八将士奋力坚守,两军昼夜争夺,一天交战二十余次,十六天下来,尹子奇的大军损失两万余人,被迫进行修整。

张巡的指挥能力有目共睹,人人信服,许远主动将睢阳城的指挥权让给张巡,自己甘愿负责粮草、军械等后勤事务。

两个月后,到五月份,尹子奇卷土重来,还没站稳脚跟,张巡就主动出击,打了他一个下马威。随后的日子里,两军胶着,你来我往。张巡一看,如果一味固守,自己迟早要油尽灯枯,不行,得想招。

有一天傍晚,张巡下令军士擂鼓呐喊,做出出击的样子。累了一天的叛军得到消息,立即做好迎敌准备。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张巡并未出动,反而将队伍解散。尹子奇军松了一口气,众将士纷纷回营休息,没想到张巡真的带领南霁云、雷万春等十余将各领五十骑兵杀向尹子奇大帐。一时间,燕军大乱,死伤无数。但是苦于不认识尹子奇,张巡他们无法实施斩首行动。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尹子奇?张巡想出一计,他下令大家将蒿杆削尖为箭射向敌军。燕军发现后,以为对方没有箭了,纷纷向尹子奇报告。尹子奇暴露了。这时,张巡向南霁云使个眼色,南霁云一箭射出,正中尹子奇眼部。待张巡他们杀到,尹子奇已被救走。

大难不死的尹子奇两个月后卷土重来,张巡许远严正以待。从正月到七月,睢阳城已经守了半年多,士兵严重不足,三万石粮食早已告罄,张巡无奈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每位士兵一天只能分到二两米,只能自己找树根之类掺着充饥。然而战斗任务丝毫不减,反而有加重趋势。失去一只眼睛的尹子奇战术为之一变,学会了使用多种战术和器械组合,形成很凶猛的杀伤力。

尹子奇首先出动的是大型的攻城利器——云梯。这种云梯,并非普通的梯子,而是下面装着轮子,上面是高塔,与城墙齐平,塔上可藏二百人,一旦靠近城墙,塔上的士兵入城将如履平地。张巡见状,秘密在城墙上设置隐蔽洞口,每三个对付一辆云梯,令它进退不得,再施以火攻,将云梯与上面士兵一并焚烧。

尹子奇放弃了云梯,转而出动能防弓箭的“木驴”,张巡则令人将桶铁熔化成水,从城墙上浇下来,将“木驴”与士兵一起烧掉。尹子奇又派人砍伐树木堆于城下,再在上面覆盖沙包修建蹬道,张巡白天按兵不动,到晚上暗中派人将引火之物藏在木材下面。十几天后,蹬道修好,尹子奇还没使用,张巡就派人将木材点燃,冲天大火燃烧了二十几天,尹子奇没有一点办法。

进攻不行,尹子奇就实行长期围困的政策,他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沟,准备让睢阳守军饿死,这一招其实是最要命的。七月中旬,张巡军彻底断粮,最后连树皮等物也快没有了。张巡派南霁云杀出城去,向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然而贺兰进明为保全自己,死活不施以援手,反而安排宴会,想以声色美食来收买南霁云。宴会上,南霁云滴酒未沾、筷子未动,眼看毫无希望,悲愤之下砍下指头,上马出城而去。回去的路上,他前往宁陵,将那里的三千守军全部调出,杀向睢阳。

八月三日,三千士卒冲入围城大军之中,待到进入城中,已经只剩一千了,这就是唯一的援军。

所有的将士明白,他们最后的日子到来了。

最后的坚守

没有吃的,大家就吃马,马吃完了,就捕捉麻雀老鼠,都吃尽了,张巡就把自己的爱妾杀了供士兵分食,许远将自己几个家奴杀了变成军粮。上行下效,极度饥饿、极度紧张的士兵一个个变成了魔鬼,他们开始在城中杀人做军粮,先是女人,后是老人和小孩,一时间,睢阳成了魔鬼之城,人间地狱。红了眼的士兵嚼人肉为寻常,人骨随意丢弃,城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从八月到十月,尹子奇也没闲着,进攻仍旧不停,十月初九,尹子奇的人马如愿登上了睢阳城头,迎接他们的是奄奄一息、已经拿不动武器的残兵和四百幸存百姓。其中包括让尹子奇咬牙切齿的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

燕军如获至宝,将张巡押到尹子奇面前。独眼望着这个只剩半条命的将领,嘴角露出一丝狞笑,冷气中夹着一句话:“听说你每次作战都能把牙齿咬碎,为何如此?”张巡回答:“我用正气吞并逆贼,奈何力不从心!”尹子奇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

尹子奇见劝降不成,就用刀胁迫,张巡就是不降。他们接着胁迫南霁云,南霁云一声不吭。张巡大叫:“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要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勉强笑了一下,对张巡说:“你是了解我的,岂敢不死!”张巡、南霁云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许远被押到偃师,也是不屈遇害。

到底有什么意义?

张巡到底是英雄还是魔鬼?他的坚守到底有什么意义?

虽然守了10个月,但睢阳城到底被攻陷了,付出那么大代价,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彻底的失败,到底值不值得?尤其是张巡等两个多月以人肉充饥,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有一个大臣李翰,面对朝堂争执,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写了一篇有名的《进张巡中丞传表》,其中描述了张巡的战功,并言道“江淮所以得保全者,巡之力也。”对张巡守睢阳的意义,文中言“若无巡则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贼若因江淮之资,兵弥广,财弥积,根结盘踞,西向以拒王师,虽终于歼夷,而旷日持久。国家以六师震其西,巡以坚垒扼其东,故陕鄢一战,而犬羊北走,王师因之而制胜。声势才接而城陷,此天意使巡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也,此巡之功大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张巡掩不住的赞誉,谓其“控扼天下之咽喉,蔽全天下之大半,使其国家定于已倾,存于既亡,斯可谓之功矣。”

简而言之,睢阳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睢阳保卫战的坚持实在太重要了。

睢阳保卫战的价值

睢阳是通向江淮地区的要道,而江淮是唐朝的重要财富来源地。一旦江淮地区被攻破,大唐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能量,因此,守住睢阳,就是给了大唐重新振作的机会。睢阳丢失,大唐不保。正因为有了睢阳,江淮的粮食、赋税得以源源不断的供给朝廷,维持了政府和军队的正常运转,为反攻积蓄了力量。

睢阳的坚守吸引了十几万叛军,大大减轻了官军收复长安、洛阳的压力。事实上,张巡等被杀之时,长安已经被收复一个多月,十天之后,洛阳也被收复。张巡的抵抗,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反攻时间。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张巡、许远的坚守,使江淮地区免受战争破坏,其政权始终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大唐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元气大伤。但是因为手中有江淮地区的财富和人口支撑,即便内忧外患,始终屹立不倒,又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直到黄巢起兵、朱温灭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