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彩霞导师作品赏析

 杏坛归客 2018-09-05



 
宋彩霞导师作品赏析之一
赏析者邓国琴
 
    历来缅怀或纪念屈原的诗词颇多,后人多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行,另辟蹊径的却寥寥无几,著名女诗人宋彩霞却匠心独具,令人眼前一亮,且看宋彩霞的佳作
《南乡一剪梅·首届中华诗人节怀屈原》:
      湘水冷萧萧,衮衮离心赴怒潮。碎月南天残照阔,愁也滔滔,恨也滔滔。    天问又离骚,俯仰精神正可招。楚地奇葩清露满,花向人娇,人向诗娇。
注:“衮同滚”;离心,离别之情。

一、浪漫主义手法
诗歌艺术有殷实美和空灵之美。殷实美,美在真实客观,或高吭或沉雄;空灵美,美在空旷飘渺。或激昂或哀婉。
袁枚《随园诗话》:“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言下之意诗文贵乎“空”,而忌实。所论极是。这“空”,不是空虚,空无,而是空灵。空则动,则灵。实则满,则塞,则止,则死。
该小令用浪漫主义手法,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空灵曼妙的特点。
上片作者全部用奇幻想象穿越时间和空间:在虚拟想象中把读者带到远古的五月初五的晚上,一个铁骨铮铮憔悴沧桑而凛然的巨人屈原如幽灵般徘徊杂草丛生的汨罗江畔,望着那奔腾不息湘水,心如死水,虽然初夏,但仍然寒气逼人,冷冷不光是江水,更是那颗报国无门渐渐冷却的赤子之心。
他怀着对家乡如湘水一样滔滔不绝的离别之情,怀抱巨石跳到汨罗江里,顿时江涛怒吼。这样表达留给读者非常大的遐想空间。
接着借景抒发情感:倒影在辽阔汨罗江里一勾弯月,被这一石激得支离破碎,天上的月亮也不忍看人间悲剧,掩映在云层里面,瞬间天昏地暗,湘水啊!你愁也滔滔不绝,恨也滔滔不绝!
这个移情法表达如决堤闸门一泻千里,激荡着读者心灵,令读者心潮翻滚!
下片:忽然夜空传来屈原《天问》《离骚》曲,悲沧之声响彻云霄。这样以动衬静更加显得夜的空旷寂静,神曲一下便把读者思绪带到远古的玉宇之中,去怀念去追寻那个诗人灵魂……
诗人曾经无数次问过苍穹与大地,担忧黎民与国家的命运,赞美香草与美人的坚贞,那一仰一俯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正激励着后人发扬光大。
两句谈古论今,承上启下很好地为结尾做了铺垫。
中华诗词这棵参天的古木,正沐浴甘霖,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春风吹来,种子纷纷扬扬播洒在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然后生根发芽,繁星点点到处开放,花向诗人怒放着娇艳,散发着芬芳,诗人向鲜花也绽放着娇颜。

二、多元化手法
小令上片怀古,下片抚今,过片转折,柳暗花明,结尾赞美了这中华诗词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其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想象力丰富,感情饱满,哀婉悱恻,夹述夹议,全文大胆用了虚拟手法,起兴,烘托,移情等,还有蒙太奇穿越法,以动衬静,动静交融写法,低起高结等等艺术手法。
小令低调开头,结尾高高扬起,最后到高潮嘎然而止,这样表达让词有了摇曳生姿韵致,以低沉开头,承接递进,层层扣人心弦,过片转折又让读者充满希望,结尾处更令人深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最后喜出望外,如此起伏跌宕令词余味无穷,韵味悠扬!

三、语音凝炼
作者炼字炼句:
“冷萧萧”,一个“冷”字富有温度情感,有让江水有寒冷的感觉,让主人翁寒心的感觉,这一“冷“”字既哄托气氛,也定了全诗的基调,便尽得风流!
“赴”字炼得好,表示诗人断然绝望的心情。
“怒潮”一个“怒”字用的移情手法,表现江水也为诗人命运感到不平而悲愤怒吼。
一个“满”字表达诗词这个奇葩正酣畅淋漓浸润着甘露。
一个“娇”字多重理解,娇艳,娇颜,芬芳,佼佼者。
作者如此炼字炼句,正如苏轼在《次韵吴传正<枯木歌>》所言:"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是的,诗词的语言特点要高度简洁凝练,经常通过比喻、通感、双关手法等表达主题,让作品锦上添花。在诗词的运用中,要善于寻找最明亮的那颗星星,这灵光之闪烁的诗眼,它是诗中神来之笔: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最鲜活,最生动,最形象,最个性词语,能够准确精妙传情达意,炼得好字好句对全篇起着画龙点睛,化平淡为神奇的作用!
 综上对宋老师佳作作了浅显的赏析,可以看出她对诗词语言驾驭能力之强,对诗词篇章布局之娴熟,着实让人佩服!最后祝愿宋老师写出更多更好的新作佳作呈现给大家。



宋彩霞导师作品赏析之二
赏析者邓国琴

五律·望天台山卧佛岭
          宋彩霞
石佛枕山峦,风姿太好看。
慈眉观世苦,舍利佑民寒。
怀向乾坤敞,情经雨露繁。
天台开五色,送我以金丹。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041期 :

    谚语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所以我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写景状物时要抓住它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显著特点。

    宋彩霞老师写天台山景物为什么没有写那里花草树木,因为她发现这里景物独特之处,于是她独具慧眼,把镜头对准卧佛岭,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得很远很远。
    首联写卧佛岭整体外观,石佛枕山峦,神态安详;颔联写佛慈眉善目,体恤天下黎民疾苦,广施恩泽保佑不受饥寒;颈联写佛敞开包藏宇宙之慈悲胸襟,播洒雨露滋养大地山川之情怀;尾联作者继续虚幻想像:忽然看到天边紫气东来,金光闪亮,佛托着祥云正散发着五色之光。(开五色,即开光,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
    尾句作者想得到一种灵丹妙药,法力无边,也能够和佛一样,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多么神奇想象力,多么高雅的境界!
       
    此律通篇都是虚幻想象的描写,通过对卧岭佛如佛一样外型特征的描摹,不仅写了佛的形,也写了佛的神韵和内在的胸襟情怀,这样由表及里有血有肉把佛写活了,他高高地立在读者面前,刻在读者脑海里。最后作者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直抒胸意,表达作者的发自内心善良,诚意,博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那充满禅意的结尾让作品主题得到升华!郑玄注释《尚书》时就作了说明。他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毛诗序》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篇另类颇具特色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山水诗实为佳作!
邓国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