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付腰肩颈痛(二)--治疗肩周炎手法与用药

 炎黄经典 2018-09-05

如何对付腰肩颈痛(二)--治疗肩周炎手法与用药 
                    

 
 

              

 肩周炎的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妇女,右侧肩发病较多。随着电脑的大量应用,肩周炎日渐成为电脑一族的标配,我看与男女老少关系也不大,身边很多30多岁的挨踢民工们饱受这个折磨。肩周炎是一种暂时性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及时治疗和功能锻炼很快会转愈。但是,如果治疗不当或练功不好,则会绵延日久。因此,对此病应该抓紧治疗,积极锻炼,以减少疼痛。

肩周炎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病人可风双侧同时发病。好发肩周炎的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变的年龄相一致,肩部有损伤史或曾经有局部外固定史受寒史、偏瘫史,也有无任何诱因而发病者。

主要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及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有持久性,夜间疼痛加重,甚至痛醒,影响睡眠。

2014年3月我爸爸从老家过来玩,说肩膀痛,活动受限,两手无法上举。怀疑为肩周炎,我老婆刚好看到一个如下的资料:

--------------------------------------------------------

一招铁砂掌专治肩周炎

  夏气通于心,心经气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肠经也会跟着气血旺盛起来。小肠经走肩膀,以擅长调理颈肩问题著称,被称为肩脉,所以,凡是颈椎不适、肩周有问题的朋友要抓住这个时机来调理了。

怎么调理,我教大家一个方法:一招铁砂掌专治肩周炎。练法也简单,把手抬起来,手心向自己,然后让双手的小鱼际相互砍。为什么这砍手能治肩周炎呢?

 
 

  这是因为我们小指外侧一直到肩膀走的是小肠经,小肠经专门调节肩膀的各种问题,很多医家称它为"肩脉"。在我们老家,很多武师练习"铁砂掌"就是用手的这个部位去砍沙袋,结果到老,肩膀都没问题。

  练习的时间不限,有空的时候就行,但要注意的是下午1~3点气血流注于小肠经的时候,最好能够砍上200下,这样效果会更佳明显。

  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后缘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理颈肩问题。同时,它还经过面颊,所以刺激小肠经还能减少两侧颧骨的斑点和鱼尾纹,缓解口疮、咽痛等问题。它最后止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因此,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也能通过它来改善。

  "铁砂掌",虽不能开砖碎石,却可以调节小肠经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可谓是小方法有大功效。

中华瑜伽协会迷罗

---------------------------------------------------------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没事的时候就砍砍手吧。爸爸每天我也不知道砍了多少下,估计千把下应该有余,过了两天,说手转动灵活些了,也没那么痛了。继续砍,反正一周之后,就好彻底了,活动也不受限了。

    刚来时,抱小孩子很吃力的,现在也没什么问题了。

    后来,我经常办公室里没事就砍砍,以前用电脑多了,肩膀不适的也好了。

   

下面看几个中医中药治疗办法和思路,参考一下。

--------------------------------------------------------

彭坚的博客

肩膊疼痛方治疗肩周关节炎(李可经验方)

  肩周关节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五十岁左右的男女,患者一侧肩臂疼痛不能抬举,梳头、反侧均有困难,疼痛时间常长达半年以上。中医认为此病为气血虚衰,寒痰瘀血凝滞于肩臂所致,然而用各种疗法都不见显效。笔者最初从《辨证奇闻》中见到一首"肩膊疼痛方",云治疗肩凝症有奇效,然而方中熟地、白芍用量特大,疑其会导致寒凝更剧,畏不敢用。近年来读到《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见到李可先生治疗的真实验案,才得以放胆用于临床,感到疗效颇佳。其方为:

  当归90克  白芍9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柴胡15克

     附子3克 

煎好以黄酒兑服

加减:李可加蜈蚣4条,全蝎3克,黄芪120克,桂枝15克

方中重用归、芍以养血和血,半夏、白芥子、陈皮化痰,羌活、秦艽祛风,附子温寒,柴胡解郁,黄酒行血,处方简练,重点突出。李可再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方止痉散,以加强原方的温阳、补气、活血、通络、搜涤、止痛作用,则疗效更好。

验案举隅:肩周关节炎?三角肌萎缩

王某,男,54岁,银行职员,湖南湘乡人,2003年8月3日初诊患者五十岁左右患右肩疼痛,不能抬举、反侧,诊断为肩周关节炎,治疗两年多,服过多种中西药,用过针灸、按摩、热敷、蜡疗、蜂疗等,未见明显好转,近一年来,手臂上端的三角肌逐渐萎缩,右臂抬举疼痛无力,夜间经常因为酸胀疼痛而醒。察其面色恍白,精神欠佳,舌淡苔厚腻,脉沉滑,右肩关节处肌肉凹陷,压之不疼,患处畏冷,关节与肌肉之间有粘连,右手抬举幅度不能超过九十度,问其口不渴,长期大便秘结,另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嗽吐痰多年,痰色白而浓。此已成沉寒积痼,当补气活血,化痰散结,处以双臂肩膊痛方加减:

当归90克  白芍9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陈皮15克  柴胡15克 

桂枝10克  黄芪30克  白附子5克  鹿角霜10克 

七剂。

煎药时,先将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对入黄酒30克,趁热服,以饭后服为宜。

8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疼痛有所减轻,夜间不至于痛醒,但仍然疼痛,不能抬举、反侧,大便稍软,但不泻,续用上方,合指迷茯苓丸,以加强化痰软坚作用:

当归90克  白芍90克  半夏3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白附子5克  鹿角霜10克  茯苓30克 

枳壳15克 风化硝10克(兑入)  生姜15克 

七剂,煎服法同前。

8月20日三诊:服上方后,连续三天腹泻,每天四、五次,后几天每天两、三次,拉出粘液状稀便,泻后感到全身畅快,咳嗽吐痰减少,手臂疼痛显著减轻,抬举、反侧幅度增大,续用上方,再合阳和汤,用丸剂缓图,处方:

当归30克  白芍30克白芥子30克  半夏50克 

陈皮30克鹿胶50克  熟地30克 肉苁蓉30克 

麻黄30克 茯苓30克  穿山甲30克  牵牛子30克 

木香15克  紫河车50克  大海马1对  蛤蚧1对 

黄芪50克  炙甘草30克 上桂10克 

蜜丸,日二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两个月。

服两料药丸后,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抬举自如,萎缩的肌肉已经充盈,病告痊愈。

心得体会:本方最大的特点,是归、芍的剂量超过正常的十倍,有的患者服后可能出现腹泻,医生处方时必然有所顾虑。李可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例如他记载治疗一例肩凝重症的患者,仅开三剂药:"服第一剂后得微汗,当夜安然入睡,次日顿觉大为松动,数月来开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2剂后,竟暴泻粘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减轻十之八九。因畏泻,剩一剂未服。"后来又将剩下的一剂服完,"服后又腹痛作泻5~6次,右肩上举,后展如常人。"李可先生认为:"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脂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李可先生是从药物成分和用药效果来说明致泻道理的,就我的临床所见,很多痰瘀互结的病症,如偏头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由于气机逆阻于上,常见顽固的大便秘结,而且病情越重,病期越长,秘结越甚。故傅青主的"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方中有郁李仁活血利水,润肠通便,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治疗咳嗽气喘,方中熟地可用60克、当归用30克,用以养血润肠通便。患者服后,除疾病治愈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本方用治肩凝症,如果患者长期大便秘结,方中当归、白芍可放胆用至90克;如果大便稀溏,则可能痰瘀郁结不甚,或患者素来脾虚有湿,方中归芍仍可用原来剂量,但须加神曲以帮助运化吸收,使得剧烈泻下的作用有所缓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本案初诊用《辨证录》双臂肩膊痛方加减,大便不泻,考虑到是痰瘀互解已成胶粘之势,合用指迷茯苓丸,加强化痰之力。指迷茯苓丸出自《百一选方》,以茯苓、半夏、枳壳、风化硝、生姜五味药为丸,治疗"痰浊阻于经络,臂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利,或筋脉挛急而痛,或背上凛凛恶寒,或痰多气喘,脉沉细"。很明显,这是一首从痰论治手臂疼痛的专方,所述证候,与该患者手臂疼痛不能抬举、咳嗽吐浓痰、舌苔厚腻,脉沉滑基本吻合。一诊方中的风药羌活、秦艽可去,而血药当归、白芍当留,因为病久已入血络,况且化痰之品多燥,易伤阴血,不能顾此失彼。二诊思路正确,故数剂之后,凝聚于中焦的顽痰化作粘液从大便泻出,手臂疼痛立消,抬举自如。三诊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用熟地、当归、白芍、肉苁蓉补肝肾,养精血,鹿胶、海马、蛤蚧、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益精髓,起痿废,肉桂温阳,黄芪、炙甘草补气,木香理气,仍用麻黄、白芥子、陈皮、茯苓、半夏、牵牛子、穿山甲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使补而不滞,气血流通,痰湿得化,最终痊愈。

 

-----------------------------------------------------------

彭坚痛证医案理法方药思路评述

作者:江厚万

《名医教你读医案》系列丛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

 

肩臂手指疼痛

单侧的慢性肩臂疼痛,可因为落枕、负重、强力牵拉、外伤、风湿等未及时治疗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肩部或肩臂部的肌肉、关节疼痛酸胀,或单纯的手臂疼痛、麻木、抬举无力。倘若肩臂疼痛,而肩周关节僵硬,抬举困难,不能摸到自己的后头,多为肩凝症,即肩周关节炎,又称"五十肩",常见于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本病的病机较为复杂,在外既有风寒湿气的入侵,在内又有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本病常虚实夹杂、久治不愈。

验案举隅

 

案例一:手指疼痛,抓捏无力

贾某,女,48岁,干部,长沙人, 2006年3月4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因冬天长时间接触冷水,未及时保暖,一个月后,右手中指冷痛,拇指、食指活动欠灵活,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两个月来,拇指、食指握力显著下降,不能拿筷子吃饭,不能拿笔写字,患者担心偏瘫。检查类风湿因子不高,血压、血脂稍高,家族有脑血管病遗传史。察其体态稍丰,面色红润,右手中指稍肿,感觉温度低于其他指头,拇指及食指尚能活动,但掐捏力度不大,肌肉未见萎缩,饮食、大小便均正常,月经也无异常,舌胖淡,脉缓。此为寒湿入于筋骨,阳气受损,不能运动血行,当属痿、痹夹杂,处以《金匮》乌头汤加减:

黄芪、鸡血藤各30克,白芍15克,炙川乌(蜂蜜30克同煎半小时)、桂枝、苍术、当归、白芥子、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麻黄5克,7剂。

3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中指疼痛有所减轻,仍然肿胀,拇指、食指依旧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缓,转方宣痹汤加减:

桑枝50克,海风藤、天仙藤、青风藤各15克,羌活、秦艽、姜黄、当归、川芎、炙甘草、乳香、木香各10克,肉桂末2克(冲服),7剂。

3月20日三诊:服上方后,中指疼痛肿胀基本消失,但拇指、食指无力未见好转,转方补阳还五汤原方:

黄芪120克,地龙30克,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炙甘草、桃仁各10克,红花5克,14剂。

4月5日四诊:服上方后,手指欠灵活有好转,握力也增强,但进步不快,其他无不适感,脉舌同前,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120克,地龙、刺五加、鸡血藤各30克,当归、赤芍、木瓜、山萸肉各15克,川芎、炙甘草、桃仁各10克,红花5克,14剂。

另外,大活络丸每日2次,每次1粒,用汤药送服。

4月30日五诊:服上方后,病已痊愈,患者请赐以单方,以防止复发,嘱常用豨莶草、桑寄生、黑豆各30克,红枣每日水煎代茶服,坚持半年。

2007年1月,患者因为其他病来诊治,告知完全治愈,未曾复发。

原按 通过我的临床观察,临近绝经期的中年妇女,容易患手指关节肿痛,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但检查类风湿因子不高,疾病发展也较缓慢,西医主要给以对症治疗,服用消炎痛等,但无法根治,本例患者就是这种情况。除此之外,患者还有拇指、食指无力、欠灵活,但时过两年,并无肌肉萎缩,家族亦无脑血管和神经方面的疾病史,西医很难给予明确诊断,治疗也无从下手。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四肢关节疼痛属痹,肌肉无力属痿,本案为痿痹并存,痹易治而痿难疗,故先从痹入手。患者明显起因于冬天感受寒湿,虽已日久,寒湿仍在,并未化热,一诊用乌头汤温寒化湿,活络止痛,待寒湿得散,中指疼痛有所减轻,则转用专治手臂疼痛的蠲痹汤,去独活,加姜黄,使其药力更集中。加天仙藤,则因其善于走手臂、消肿胀;加青风藤,则因其善于祛寒湿、治骨节疼痛。痹证已愈,则转而治痿。开始以补阳还五汤原方治之,疗效不显,而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刺五加等补气血、易肝肾之品,再配以大活络丸疏通经络,终于使痿证得起。

评述 本案以症状为切入点,以主证为终极诊断,符合当代临床诊疗思维趋势,值得提倡。作者指出:"临近绝经期的中年妇女,易患手指关节肿痛,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类风湿标志物阴性",也就是说西医对不能确切定名的病证只能对症处理,而中医辨证论治,则不受西医病名牵制,无论病名是否明确,都可以也必须"随证治之"。"痿痹并存",予先治痹,后治痿,步步为营,法度森严,如期获痊。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名医何炎燊的经验方(豨莶草、桑寄生、黑豆、红枣)令患者水煎代茶饮,以防复发,说明作者善于"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不愧临床高手,同时说明诸多岐黄妙方尚深藏于无数医家的医籍之中,亟待挖掘。

注:川乌剧毒,用蜂蜜同煎减低毒性。

案例二:肩周关节炎?三角肌萎缩

王某,男,54岁,银行职员,湖南湘乡人,2003年8月3日初诊。

患者五十岁左右患右肩疼痛,不能抬举、反侧,诊断为肩周关节炎,治疗两年多,服过多种中西药,用过针灸、按摩、热敷、蜡疗、蜂疗等,未见明显好转,近一年来,手臂上端的三角肌逐渐萎缩,右臂抬举疼痛无力,夜间经常因为酸胀疼痛而醒。察其面色恍白,精神欠佳,舌淡苔厚腻,脉沉滑,右肩关节处肌肉凹陷,压之不疼,患处畏冷,关节与肌肉之间有粘连,右手抬举幅度不能超过九十度,问其口不渴,长期大便秘结,另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嗽吐痰多年,痰色白而浓。此已成沉寒积痼,当补气活血,化痰散结,处以双臂肩膊痛方加减:

当归、白芍各90克,黄芪30克,陈皮、柴胡各15克,羌活、秦艽、半夏、白芥子、桂枝、白芥子、鹿角霜各10克,白附子5克,7剂。

煎药时,先将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对入黄酒30克,趁热服,以饭后服为宜。

8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疼痛有所减轻,夜间不至于痛醒,但仍然疼痛,不能抬举、反侧,大便稍软,但不泻,续用上方,合指迷茯苓丸,以加强化痰软坚作用:

当归、白芍各90克,半夏、茯苓各30克,陈皮、枳壳、生姜各15克,白芥子、鹿角霜、风化硝(兑入)各10克,白附子5克,7剂,煎服法同前。

8月20日三诊:服上方后,连续三天腹泻,每天四、五次,后几天每天两、三次,拉出粘液状稀便,泻后感到全身畅快,咳嗽吐痰减少,手臂疼痛显著减轻,抬举、反侧幅度增大,续用上方,再合阳和汤,用丸剂缓图,处方:

鹿胶、半夏、紫河车、黄芪各50克,熟地、当归、白芍、肉苁蓉、麻黄、白芥子、陈皮、茯苓、穿山甲、牵牛子、炙甘草各30克,木香15克,上桂10克,大海马1对,蛤蚧1对,蜜丸,日2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两个月。

服两料药丸后,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抬举自如,萎缩的肌肉已经充盈,病告痊愈。

原按 本例患者最初确定为肩周关节炎,从年龄和症状表现来看,是符合的,但按照肩周关节炎的自然规律,一般半年到一年,可以不药而愈,患者治疗两年未获疗效,并且引起手臂上端的三角肌萎缩,很难用肩周关节炎的病机予以解释,故直到治愈,这个病例西医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诊断。一诊按照治疗肩周炎的常规方法,用《辨证录》双臂肩膊痛方加减,以作试探,效果不显。二诊考虑到该病从风寒、寒湿、瘀血的角度论治,已经服药不少,疗效不显,恐循常法难以取效。中医有"怪病多生于痰"之说,故去掉原方中的风药,合用指迷茯苓丸,重点从痰论治。指迷茯苓丸出自《百一选方》,以茯苓、半夏、枳壳、风化硝、生姜五味药为丸,治疗"痰浊阻于经络,臂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利,或筋脉挛急而痛,或背上凛凛恶寒,或痰多气喘,脉沉细"。很明显,这是一首从痰论治手臂疼痛的专方,所述证候,与该患者手臂疼痛不能抬举、咳嗽吐浓痰、舌苔厚腻,脉沉滑基本吻合。一诊方中的风药羌活、秦艽可去,而血药当归、白芍当留,因为病久已入血络,况且化痰之品多燥,易伤阴血,不能顾此失彼。二诊思路正确,故数剂之后,凝聚于中焦的顽痰化作粘液从大便泻出,手臂疼痛立消,抬举自如。三诊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用熟地、当归、白芍、肉苁蓉补肝肾,养精血,鹿胶、海马、蛤蚧、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益精髓,起痿废,肉桂温阳,黄芪、炙甘草补气,木香理气,仍用麻黄、白芥子、陈皮、茯苓、半夏、牵牛子、穿山甲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使补而不滞,气血流通,痰湿得化,最终痊愈。

评述 证似肩周炎而久治无效,作者初诊以《辨证录》双臂肩膊痛方加减试治不应,二诊一改常法之囿,直取"怪病治痰"思路,巧用《百一选方》指迷茯苓丸获效,三诊主以《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合原方出入制丸缓图,两料药诸症悉除,肌肉盈,病告愈。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有三:(1)对于任何病证的诊断,首先当处理好中西双重诊断的分合关系,西医能明确诊断时,中医辨证理应加以参照,但西医诊断不明时,中医辨证应"我行我素",不必纠缠它究系何"(西医)病";(2)常法治常病,可称"中医",妙方愈"怪病"方为"上医";(3)一方之立"必有所为,必有所本"(中医临床家彭崇让语),案中所用二方皆出自名家之手,视之为"经方"当之无愧,而时下流行的杂凑方,面对此案,岂能不相形见绌。

 

3.双臂肩膊痛方加减治疗肩周炎

 双臂肩膊痛方出自《辨证录》,原方由白芍、羌活、柴胡、秦艽、附子、半夏、陈皮、白芥子组成。原书论曰:"肩臂痛手经病,肝气郁。平肝散风,去痰通络为治疗。""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木,不来侮胃;而羌活、柴胡又祛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风圣药,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李可先生常在原方加生黄芪120g益气运血,加桂枝尖15g载药直达病所。加止痉散(全蝎3g,蜈蚣4条)研粉冲服入络搜涤,更加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经。彭师在临床治疗肩凝症,也常运用本方,加减法大致与李可先生相同,但以白附子5g代替原方附子,并加白芷30g,神曲10g。彭师认为肩凝症属于寒凝血滞、痰瘀胶结于肩臂,非寻常之法可愈。彭师在临床运用时见患者长期大便秘结,方中当归、白芍可放胆用至90克,患者服后,除疾病治愈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如果大便稀溏,则可能痰瘀郁结不甚,或患者素来脾虚有湿,方中归芍仍可用原来剂量,但须加神曲以帮助运化吸收,使得剧烈泻下的作用有所缓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李可先生认为:"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脂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

附  典型病例

徐某,男,70岁。主诉:右肩反复疼痛,时重时轻,遇寒加重数月。现见精神饱满,言语洪亮。右上肢上举、外展尚可,后翻受限。饭后胃部有饱胀感,纳寐可,大便秘结。舌稍红苔黄腻,脉涩。

诊断:五十肩

证型:痰瘀胶结

治则:平肝散风,祛痰通络

处方:黄芪50g、当归50g、白芍50g、炙草15g、桂枝10g、陈皮10g、法夏10g、云苓15g、柴胡10g、秦艽20g、羌活20g、威灵仙3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白芥子10g   7剂

二诊:患者自觉好转70%,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无明显不适,受凉后胃内不适,纳寐可,大便稍稀,一天一次。

处方:黄芪50g、当归50g、白芍50g、白芥子10g、柴胡15g、郁李仁10g、陈皮10g、半夏10g、云苓15g、秦艽20g、羌活15g、桂枝10g、元胡索30g 七剂

三诊:患者自觉已经痊愈,要求开处方护心。肩周炎的治疗宣告结束。

 

----------------------------------------------------------

肩周炎方

此病内有不足之体(气血不足,经脉不畅);外有风寒所袭(寒性收引,不通则痛)。止痛为治标,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本。

    丹参50克当归5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

    穿山甲30克元胡50克  制马钱子10克

    桑枝50克 桂枝50克 生麻黄30克细辛30克

  上方共研成细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两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一般的患者一料未服完,病情已经治愈。

  前四味药为张锡纯的效方:活络灵效丹,本方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配以"穿山甲、元胡、制马钱子"通络止痛,"麻黄、细辛"散寒,"桑枝、桂枝"引药达臂,则疗效大大加强。

  作者:湖北十堰余浩(任之堂主人)  节选于《参加第二届道医会(海南)发言稿》

注:制马钱子细辛有毒,使用需慎重,严格控制剂量与炮制方法。

                                                         (作者:慧度居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