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哪一部书的可信度大?

 BalanceLin 2018-09-05

现存的史书中,《左传》是中国历史上可信度最高的史书。而《史记》是秦朝之后,可信度最高的史书。


先说《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她既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司马谈开始,就搜集史料。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与汉武帝太初元年,正式作《史记》。 天汉二年,司马迁因为李陵辩解,被汉武帝判处死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申请改判为宫刑。在征和二年,《史记》基本完成。

《史记》与原本及历史不符之处。

一、被汉武帝削去十篇。

《史记·孝武本纪》原名《今上本纪》,是《史记》十篇“有录无书”者之一。原篇中书汉武帝之恶甚多。武帝怒而削之。致使原著的《今上本纪》逸失。今本《孝武本纪》是录自《封禅书》。对于汉武帝的事迹,除了借助《史记》中的《封禅书》和《平准书》外,还需参阅《汉书·武帝本纪》。 除了《今上本纪》外,还有《孝景本纪》等九篇被汉武帝所毁。

二、《史记》中唯一个不符合历史的事件——赵氏孤儿案。

据《左传》记载,赵庄姬与小叔子通奸。以后,小叔子被赵氏流放。赵庄姬迁怒赵氏。便在哥哥晋国国君面前诋毁赵氏。赵庄姬、晋君、郤氏、栾氏联合诛灭赵氏。而屠岸贾并非元凶,仅仅是个马前卒而已。

司马谈收集历史资料,应当有人读过赵国史书。在赵国史书中,掩饰了祖奶奶赵庄姬之罪行。把罪责全部推卸给马前卒屠岸贾。

《史记》中所记载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虽不符合历史。应当于赵国史书一致。

三、六国年代错乱严重。

《史记》中六国年代错乱严重,这是焚书坑儒所致。六国史书被焚毁。故事却大致流传可下来。口耳相传的故事,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年代。 四、传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例如:把燕简公写成燕惠公。郑桓公并非宣王庶弟,而是同母胞弟。 这些司马迁应当没有出错。而是后人传遍过程中出现了纰漏。 即便如此,《史记》也秦朝之后,可信度最高的史书。


再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至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教训进行总结,来惊醒后人吸取教训。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资治通鉴》虽然是一部可信度很高的史学著作。但历朝历代都有‘修史’。例如,唐朝建立后,得到隋朝的官方史书,在大致保留隋朝史书真实的情况下,对其稍微做修饰。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其有所隐瞒的,不符合历史之处,进行修订。使其更符合历史。

二是对其君主,尤其是亡国之君进行黑化。这一点要看史官的史德和开国君主的度量。既有像司马迁那样不以个人好恶篡改历史的良史,也有对君主唯命是从的庸官。

这使得历史司马光想编订一部最符合历史真相的史书,但也无能为力。

所以,《资治通鉴》的可信度稍逊于《史记》。

我们最后再为司马光的史德点赞。

司马光对飞将军李广的遭遇深表同情。司马光与李广后人交情甚笃,依然书其杀已降和杀霸陵尉的误点。

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走狗,法家酷吏张汤深恶痛绝——以腹诽罪处死颜回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腹诽罪,就是肚子里骂汉武帝】。依然书其廉,没有贪腐行为。

司马迁一方面,用史笔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惩恶扬善。另一方面,不以个人情感篡改历史,最大限度的记录真实的历史。才能是《史记》成为世界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