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叫邕城,也叫“象城”,有何渊源?

 悠然一笑. 2018-09-05

南宁人都知道“五象”,五象广场、五象新区、五象泉……都是地段昂贵的地标。


但很多南宁人可能不知道,南宁也叫“象城”。

 

南宁和象到底有什么关系?

 

不仅密切,还有很多绝无仅有之最。


 

1、野象集中地

 

广西森林盘桓,大象在广西古已有之,在考古发掘中就有象骨。


象群常成群结队出没于岭南的山野原林。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南宋。“兽莫巨于象,莫有用于马,皆南土所宜。”(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庞大的野象随意出没,践踏了庄稼,于是逮捕野象成为人们的日常。“一躯之力皆在鼻。二广亦有野象,盗酒害稼,目细畏火。钦州人以机捕之,皮可为甲,或条截为杖,甚坚。”(南宋·黄震《黄氏日钞》)



历史上,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中国,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象群不断南移。明代以后,仅广西南部、云南等地还有。


从生态学角度,专家推测,明代广西南部生活着约3000头野象,堪称野象集中地。


广西南部有不少野象活动的记载。思明府所属之思明州,有“逐象山”地名留存,“访其山象往来水草之处,凡旁近山溪与蛮洞相接者,悉具图以闻。”明嘉靖时,廉州府记有群象践踏庄稼,“合浦大廉山群象践禾稼。”




2、象之用


象为害,但同时也为人所用。


象在古代是象征太平的瑞兽,在朝仪中的使用可追溯至周代。


宋朝,广西部落首领侬智高被交趾(今越南)侵犯,向朝廷求助而献贡品,贡品中就有象。


明代史料记载,朝廷每举行朝会,都用驯象陈列,承担祭祀礼仪以及驾辇驮宝之用。


除了礼仪方面,象还曾为军队作战。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岭南的南汉国组建大象部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后一支大象部队。


这支象军花大钱武装,从牙齿到全身,都披挂着厚重的铠甲。但最终还是中看不中用!在身经百战的宋军火攻下,象军四下逃散,迅速溃败。


 


3、象卫

 

明朝野象泛滥成患,朝廷专门组建了捕象训象的官府机构——驯象卫,动用军队直接参与捕猎大象,人数最多时达2万余人,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绝无仅有。


 

明初,朝仪初创,要求不仅贡象,还要贡象奴。朱元璋曾令云南土司“贡象五百,牛三万,象奴三百人”,可见需求之大。在广西十万大山地区,驯象卫驯化野象后,由象奴负责送至京城。


之后,明成祖朱棣为发展社会经济,纠正了大规模豢养驯象的做法。


明中期,由于广西各地民族反抗与土司叛乱不断增多(如桂东的大藤峡地区等),驯象卫的功能产生了变化,从原先的捕捉、驯化野象转变为镇戍地方。


驯象卫自建立后,其治所几经迁移,从宁明上思至南宁,最后迁至横县。


经过明朝的大规模猎捕之后,广西的野象已难逃灭顶之灾!明后期的广西方志再也没有出现过对野象的记载。史载广西最后的大象是上思、南宁、横州驯象卫。



如今,象已绝迹广西,唯留五象广场、五象公园、五象大道、五象新区、五象岭这些名词,在南宁人心中烙下印记。


而千千万万与象一样命运的广西异兽,或圈养于动物园,或少量放归山林,或遗留在史册与传说……

   


ps.

撰稿:司令小兵

编辑:三璞

审核:南越飞哥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广西三千年历史文化通俗读物《回首白云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