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的真相
一,《伏羲酒》的诞生与淹没
在中国,用谷物酿造美酒的历史起点,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前的《中华第一村》——辽宁省阜新市查海遗址。在查海遗址,我们能够看到祖先们酿酒的坛坛罐罐,以及饮酒的酒樽与酒杯。
到底是谁发明了《中国白酒》?因为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了,所以,我们只能回答:是中华祖先们发明创造了《中国白酒》。八千年来,历代的酿酒师们,对于《中国白酒》的传承与发展,都做出了贡献,都值得我们尊敬与纪念。
在五千多年前的《伏羲时代》,中华酿酒技术已经成熟,酒文化基本形成。当时,采用“米饭加曲、液态发酵、陈酿提酒”等工艺流程酿造的“醴酒与醪酒”,即“清酒与米酒”,我们称之为《伏羲酒》,或写作《伏牺酒》。这应当是中国出现文字以来的第一款名酒。
到了四千多年前的《夏启时代》,夏启废除了《原始社会公天下禅让制度》,创建《家天下世袭制奴隶社会》。夏代御用文人们用《家天下奴才文化》淹没了原始社会的《公天下自主文化》;不仅淹没了《伏羲酒文化》,而且淹没了夏启之前,至少四千多年的中华酿酒历史。
于是,出现了夏启的姑妈“仪狄造酒”,以及夏启的重孙“杜康造酒”等神话。但是,就其“米饭拌曲、液态发酵、陈酿提酒”等工艺流程的本质而言,仍然属于《伏羲酒》系列。
中国酒文化相关的故事与诗歌,历来很多。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李白一斗诗百篇”等诗句,赞颂了中国古代“液态发酵,陈酿提酒”等古法酿造的粮食美酒。
综上可知:“液态发酵酿酒技术”是具有八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传统酿酒技术,根本不是什么“新工艺、新技术”。任何把“液态发酵酿酒技术”称作“新工艺、新技术”的砖家削者,对于中国酒文化历史,都是一知半解的混混。
其实,“三精一水调制技术”,即采用酒精、味精、香精、加水勾兑出来的品牌酒,才是中国酿酒界的新工艺、新技术。因为,酒精、香精、味精的诞生与应用、在中国最多只有八十多年历史。“三精一水调制酒”虽然合法,但是,其酒品低劣,败坏了中国白酒的声望。
众所周知:“固态发酵酿酒技术”仅有八百多年历史。当代考古界与酒文化研究者发现,唐代道家在提炼仙丹的过程中,发明了“酒露”,这应当是中国“蒸馏白酒”的母体。那时的“酒露”仅仅作为“药物”出现,算不上饮料,也没有批量生产。
随着道家北上,“酒露”受到东北各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受到金朝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出现了“蒸馏酒”与“固态发酵酿酒工艺”。请参观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博物馆》。在这里,您能够看到最早的《固态发酵,蒸馏提酒》等造酒遗址和遗物。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了。
金代产生的《蒸馏提酒》与《固态发酵技术》带来了中国酿酒业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后来,随着蒙古族创建元朝军政府的推进,《固态发酵与蒸馏提酒技术》普及到中华各地,成为各地的主流酒文化。渐渐地,古老的《伏羲酒酿造技术》很少有人知道了。
目前,具有至少八千年文化历史的“醴酒与醪酒”,只剩下“醪酒”,也就是“米酒”、或称“甜酒”,以及“醴酒”中的一支——黄酒,一直流传至今。关于“醴酒”的主体,也就是“液态发酵技术”酿制的中国白酒,例如,伏羲酒、杜康酒、杏花村酒等古老的“液态发酵酿酒技艺”,很少有人知道了,几乎淹没了。
二,《伏羲酒》的再生与发展
《固态发酵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一,《固态发酵》对于粮食的转化率,不是很高,酿酒投入的粮食,不能一次充分发酵,需要多次发酵,多次取酒。因此,其酿酒工效与出酒率都很低。例如,《茅台酒》一个生产周期需要一年,且出酒率不足百分之三十,有很大一部分“酒气”散发到生产车间,浪费掉了。这种粮食转化的“低效率”可以作为“卖点”,但决不是人类的光荣。
二,固态发酵时,为了通风透气,避免酒醅过热,往往需要在粮食里混入稻壳、糠皮等“辅料”。这些辅料发酵后,含有大量“糠醛(甲醛类)”与“甲醇”等毒素,如果清除不净,必然严重降低中国白酒的安全性。这是很多固态发酵小作坊的通病。在社会实践中,因为长期饮用含有毒素的劣质酒,致病、致残、致死的案例,比比皆是。
三,固态发酵过程中,难免有“窖泥”或“尘土”混到酒醅中。这些窖泥与尘土中含有的重金属与杂菌,难免产生一些“怪味”,出现在酒水里,严重降低了白酒的品质。
看到“固态发酵酿酒技术”存在的三点不足,人们想起了远古时代的“米饭加曲、液态发酵”真正的纯粮酿酒技术。于是,古老的《伏羲酒》酿造技术,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促使液态发酵的《伏羲酒》获得了再生与发展。
三,《伏羲酒》的酿造原理
《伏羲酒》的“酿造原理”,古人总结为:“若作酒醴,尔惟麯蘖”。“麯蘖”,酿酒的关键原料“酒曲”。“酒醴”醴酒与醪酒的总称。这个重要口诀,或称“祖传秘方”的意思是:“要想酿造酒醴,必须善用酒曲”。
当代科学家发现:“酒曲”的本质是“发酵菌群产生的各种糖化酶与酒化酶”。发酵菌群包括酵母菌、根霉菌、黑霉菌、白霉菌等多种微生物。有些酿酒师还命名了“乙酸菌、己酸菌、乳酸菌”等。其实,曾经看到这些细菌、知道这些细菌的芳容与繁衍方式的酿酒师,极其稀少呀!关于中国白酒的科学探索,任重而道远啊 !
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需要适当的“营养物质、以及温度与湿度”环境。所以,掌控“温度与湿度”以及“营养物质”,是酿造美酒的“重要技术”。发酵菌群在富氧环境里,产生各种“糖化酶”;在厌氧环境里,产生各种“酒化酶”。因此,地不分南北,天不分寒暑,全国各地都会有适合本地自然环境的“酒曲”与“美酒”面世。
常年高温地区,需要高温酒曲。常年中温地区,需要中温酒曲。常年低温地区,需要低温酒曲。明白了上述酿酒原理,任何有志于用谷物酿造美酒的朋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用适当的酒曲和工艺,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都一定会取得酿造美酒的丰硕成果,祝福您!祝福中国美酒走向世界,为人类造福!
四,结束语
在中国酒文化历史时空,八十多岁的“三精一水调制酒”,八百多岁的“固态发酵粮食酒”,八千多岁的“液态发酵纯粮酒”,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各的受众与鼓吹者。三大酒系,百花齐放,齐头并进,丰富了我们的酒文化,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喝着小酒,就能体会到人生的获得感。酒后,满面红光的样子很可爱。
阅读本文的“获得感”,应当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那个时代的《杜康酒》属于“液态发酵纯粮酒”系列,绝非参有稻壳属于“固态发酵粮食酒”系列的现代“杜康酒”。“杜康酒”的复兴之路在哪里?在于回归“液态发酵纯粮酒”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