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媒体呼唤升级粉丝经济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注意力经济,聚焦到人就是粉丝经济,社交平台有很多网络大V,这些人动不动就有几百万几千万的粉丝,影响力不可小觑。

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是公众人物,有的是演员、导演,有的是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等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有很高的人气,如今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就更方便与粉丝进行互动,更具影响力。而从草根一步步崛起的自媒体人所占比例并不大。

粉丝经济是以人作为关注点,由此展开关注这个人发布的动态、产品、观点等等,名人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生产单元,名人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这些特点很适合在社交平台上与粉丝互动。而自媒体人往往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很小的袖珍团队,产出单一,粉丝关注的是自媒体人的产品,而不是自媒体人本身,所以粉丝经济模式并不太适合自媒体。

由于名人的光晕效应,只需要用本领域的产品维系与粉丝的关系,而不需要特别注意在社交平台上的言论是否符合平台的需求。这些大V随便发表一些言论,总能引起粉丝的追捧,看起来非常热闹,而不论这些言论是否深刻和高明。

而自媒体人生产的作品需要符合平台的要求,这些作品可以是文章、视频、书画、歌曲等等。事实上,很多自媒体人希望多关注他们的作品,他们试图通过提供原创的作品与大众交流,传播思想,换取利润。

而如今各大平台基本上都将自媒体定位为粉丝经济模式,事实上,一个人的思维并不是源源不断的,创作也总有高峰期也有低落的时候,有时候可以做到一天一更,有时候几天也创作不出一个作品。而粉丝经济的一个重要核心需求是追求新鲜感,如果长期不更新,就会快速掉粉,没有了粉丝数量作为作品的冷启动的关键,推荐量上不去,再好的作品也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多自媒体人一段时间必然是为了写而写。咪蒙是知名的自媒体人,她是一位产出量很高的作者,而就是她,也遇到过这样的窘境,以至于感叹思维枯竭了。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自媒体并不适合粉丝经济,很多自媒体人并没有把吸粉作为第一目标,也缺乏维护粉丝的能力,但却能产出质量很高的作品。实际上有许多自媒体人并不希望出名,而只是希望自己的原创得到广泛的传播,从而换取相应的利润。

平台强调原创,就应该让自媒体人专心创作,而不是为了圈粉、涨粉分散精力。让自媒体人专心创作,为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实现多赢。

这就需要对现有粉丝经济进行升级,弱化粉丝占比,以大数据为基础,用人工智能技术调整推荐算法,将自媒体人构成创作矩阵,粉丝关注的是一群创作者,而不是一个人,将作品构成作品矩阵,用新算法进行冷启动推荐作品,而不是现在的以随机选出的个别粉丝的阅读指标作为冷启动的关键数据。

自媒体人期待更科学的模式,以创作更优质的作品,实现平台、自媒体、受众的多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