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要杀刘禅,看到他门匾上的3个字便放弃了,倒着念就知道了 历史上很多人都是自带标签的,一说诸葛亮,那就是智慧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刘禅,扶不起的阿斗,就是他的标签。但是也有人说他是大智若愚,这就是他为何可以在诸葛亮去世后,继续当了近30年的皇帝,而且他还装傻充愣的到司马家好吃好喝的过完了后半辈子。 公元263年,魏国攻打蜀国,刘禅却在还有十几万大军的情况下,开门投降,至此蜀国被灭。所以有人说他窝囊,但也有人说他这是明智之举,蜀国国力本来就弱于魏国,连年的征战早已让百姓苦不堪言,此举让百姓免受战争的洗礼。投降后的刘禅,便带着儿子和大臣去往洛阳,路上条件十分艰苦,终于一路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本来刘禅等人以为司马昭会为难他们,结果发现司马昭居然对他们的态度还挺好,还赏赐了刘禅很多东西,给了他封地,让他做安乐公。 司马昭不是不想杀刘禅,只是刘禅也没有出什么大幺蛾子,所以他找不到任何借口来杀刘禅。某天,宴会上司马昭特意安排蜀国的妓女上来表演,想看看刘禅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还有没有斗志?其他蜀国大臣看到此番此景都不禁红了眼眶,有的甚至还落下了眼泪,而刘禅却嘻嘻哈哈,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 司马昭还问了刘禅,你到底想不想蜀国?结果刘禅笑嘻嘻的回答道,这里这么好,比我的蜀国还好,我干嘛要想蜀国呢?因为刘禅在来洛阳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苦,来到这里之后,司马昭对他大肆封赏,让他过上了愉快的生活,所以刘禅觉得在这里很不错。但是郤正听了这些话之后直摇头,后来郤正忍不住教育刘禅,说你父皇的亡魂还在蜀国,你该感到内心不安才对,怎么能这样感到愉快呢? 司马昭还是不大相信刘禅,对他还是有些戒心,于是某一次又问刘禅,说你想不想念蜀国?结果刘禅把郤正教导他的话又说了一遍。司马昭说,你能说出来这种话来吗,一定是有人这么教你吧?刘禅又傻笑的说,你怎么知道的?这是郤正告诉我的。他说完这句话,连旁边的下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对他很是瞧不起。弄得在一旁的郤正很不好意思,所以后来司马昭才对身旁的人说,刘禅这种人就算是有诸葛亮在,帮助他,也无回天之力。 只是即使这样,司马昭还没有完全对刘禅放下戒心,他把刘禅安置在洛阳的一个小县,还是锦衣玉食的供着他,想消磨他的斗志,彻底让他成为一个无用之人。刘禅还高兴地给这个地方取了个名字,叫中山寨,把寨名刻在牌匾上,还高高地挂了起来。司马昭听完了这个事情会心一笑,打这以后便消除了疑虑。 为什么这3个字能让司马昭对他彻底放下戒心呢?因为这三个字倒过来念,就是“在山中”的意思,也就是说,他愿意此生都在这山中度过,不再有其他想法,就想安稳的度过这一生。刘禅这样算是有另类的一种智慧。所以打这之后,司马昭没有再产生过怀疑,也没有再为难过刘禅一家子。 于是有很多人说刘禅未必傻,实际上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就这么不问世事的一直装傻充愣只要自己玩的开心,吃得好就行了,就算这期间,天下发生了很多动乱,他也依然安于他那一个小角落,过着不错的生活。而他的儿子刘恂,在他死后,继承了他的安乐公之位,也遵循着刘禅的态度,光吃吃喝喝,不问世事。 所以说,还在搬砖的我们,实在没有资格嘲笑人家“扶不起的阿斗”,也许在那个乱世中,这才是智者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