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再现:台北故宫年度压轴大展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9-06

台北故宫博物院继2017年《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获得极大反响之后,今年,再度推出“国宝”系列之《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作为年度压轴大展。

一件文物如何被定义为“国宝”?

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其实对于文物的分级,早在清朝就开始出现,乾隆年间,高宗就曾将宫中所典藏的书画进行分类,并将其标明“上等”、“次等”先后编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中。后来,为了避免这种等次划分不当,在编著《石渠宝笈续编》、《三编》过程中,上等次等之分就被取消了。

1956年,台北故宫在整理当年迁台的故宫文物时,大致沿袭《石渠宝笈》的体例,将文物分为“正目”、“简目”进行整理,这也促进了《故宫书画录》的问世。1989年,台北故宫又陆续重新编印了带有图版的《故宫书画图录》,只是新版图录中将“正目”、“简目”也取消了。

从2005年起,台北故宫依照台湾文化部新版文资法开始实施古物分级制,将文物分成三级:国宝、重要文物、一般文物。其中最高级别为国宝,而国宝的鉴定标准并不是看文物的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即具备“历史上不可取代”、“拥有唯一文化意涵”、“独一无二”、“年代久远”等特点。

截至2018年3月底,书画国宝已有193组(件),重要文物更多达360组(件)。

《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特从所藏书画中精选26件国宝级精品,内容包括东晋王羲之、唐阎立本、玄宗李隆基、徐浩、宋范宽、易元吉、苏轼、米芾、高宗赵构、萧照、夏珪、马麟、金武元直、元鲜于枢、赵孟頫等名家之作,件件国宝级、重量级。

展品清单

展期:2018年10月4日至12月25日

第一期(A 档)

展出时间 2018年10月04日~11月14日

第二期(B 档)

展出时间 2018年11月15日~12月25日

AB 档全期展出

部分展品

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横屏看更nice)

这件书迹是双钩廓填(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纸覆于原作上,先双钩字的轮廓,再逐笔填墨)的方法,摹写在硬黄纸上,其中包含三封短信。

《平安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

《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平安帖

何如帖

三帖中,《平安帖》的运笔提按顿挫变化较多,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十分灵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有度,富有变化;相比之下,《何如帖》就比较端正。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馀 。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慨。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泠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奉橘帖

《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诗人韦应物有诗句说: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米芾书史谓‘又有唐右军帖,双钩蜡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颗(帖作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开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谘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其中,用的就是这件书迹的典故。

开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咨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宋高宗

赐岳飞手敕

宋高宗 赵构《赐岳飞手敕》 纸本 行楷 纵36.7cm 横67.5cm

此书11行,共99字。后署“付岳飞”三字,上钤御前之宝,下有高宗御押二印。

无论从整体的布局上, 还是从笔法的意态上,颇具王羲之《兰亭序》的神韵,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不生搬,自成一派,突显“秀异而独立”、精彩润朗的艺术风格。

释文: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己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或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唐 阎立本 画 《萧翼赚兰亭图》 卷

《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故事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僧智永的弟子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

目前已知的有南北宋两个摹本,北宋版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南宋版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维妙维肖。

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

画中老僧辩才长眉圆颊,嘴巴微启,面露微笑,手持拂尘,盘坐在禅榻木椅上,似正侃侃而谈。

而儒生装扮的萧翼,一双凤眼,眉毛上扬,面带心机,双手笼在袖子里,恭敬躬身坐在长凳上,屏气凝神倾听。

宋 夏珪

溪山清远

宋 夏珪 《溪山清远》(局部)卷 纸本 水墨 纵46.5cm 横889.1cm

夏珪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溪山清远卷是十张纸拼接而成的,除第一段为25厘米外,其余九段均大约96厘米左右。画中景物变化多样,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

此幅,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中,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构。

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也非常多,山石的斧劈皴法从李唐变化而來。画家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金 武元直

赤壁图

金 武元直 《赤壁图》(画芯)纸本水墨图 纵50.8cm 横136.4cm

描绘的是北宋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表现苏轼《赤壁怀古》之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