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系列:一夜白头过昭关

 快乐的森林 2018-09-06

伴随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落幕,我们的春秋系列的上半部也即将结束,在春秋系列的下半部中,我们将围绕百家争鸣中部分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介绍,敬请期待。


那么在接下来的几期内容中,我将给大家讲一讲吴国越国这两个国家的故事。


有的读者可能知道,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历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而另外一个版本中则没有宋襄公和秦穆公,取而代之的是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所以在谈论春秋霸主时,这两个人也是非常有必要提及的。


而他们的故事精彩的程度,比起前面几位霸王来说,那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本期我们从吴国讲起。


第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画像


我们先来看这个“吴”字,它的原始意义是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观望。很形象地表现了,当狩猎者发现大型野兽时,一边奔跑,一边呼喊,一边不时地回头看,这种大喊大叫的动作就叫做吴。


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吴国的创始人吴太伯和他的弟弟离开了周朝,一路向南,越过当时还是一片蛮夷之地的楚国,发现了一个更加美丽的地方,于是二人决定在此定居,这片尚处在原始状态的不毛之地从此便叫做“吴”。


《左传》上说,当时的吴国原住民那是“断发纹身,裸以为饰”。而“裸国”,就是吴国的一个别称了。事实上,东至日本,南至柬埔寨,这一带的许多蛮夷小国,以前那都是不穿衣服的,裹上几片树叶以为遮体了。一直到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之后,才开始有了穿衣服的习惯和文明的始端。

吴国是从吴王寿梦(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开始有谥(shì)号的。从太伯至寿梦,吴国共经历了十九世。吴王寿梦的谥号是“吴兴王”。兴,就是说吴国是从他老人家开始兴旺起来的。兴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顺王、安王、度王,大概就是顺利平安度过的意思吧。


后来的吴王谥号为“武王”,从他继位后,吴国开始敢于向楚国叫板了,数次对楚国用兵均不落下风。这也是从这位吴王开始,吴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强盛的时代,而这其中的功劳,多半归于一个叫做伍子胥的人。


这位伍子胥是楚平王时代的人,他的祖父就是当年冒死进谏楚庄王的大夫伍举。话说当时楚国发生了一件违背人伦的事情,楚平王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并且将她强行纳为妾。



芈姓,熊氏,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又称陈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弟。


楚平王


对自己的儿子太子建则是越看越不顺眼,于是便想办法把他废掉,与时任太子少师的“费无忌”一合计,转天给太子建和太子太傅伍奢的头上扣了一顶“蓄意谋反”的帽子。结果太子建跑了,伍奢被杀,伍奢的大儿子当了太子建的替死鬼了。


若不是那日伍子胥不在家中,恐怕也成了刀下的冤魂了。伍子胥大哭一场之后,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报这血海深仇,匆忙间收拾了一些东西,带上了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连夜逃跑了。


当楚平王得知伍子胥溜了,便寝食难安,于是命人画上了伍子胥的画像,贴在了楚国各地的城门口,悬赏捉拿


两个人一路上是风餐露宿啊,好不容易来到了昭关这个地方,只要出了这座关口,不远处就是长江,顺着水路一路南下便可到达吴国。而昭关的地势险峻,又有重兵把守,俩人走到关口还有三十里处就不敢前行了,躲在了一旁的小树林儿里苦苦地思考着对策。

就在两人纠结时,一个路过的白须老者上前拍了一下伍子胥的肩膀,说道:“呃,阁下可是伍子胥吗?”


听闻此言,伍子胥是吓得魂飞魄散,脸色苍白,不敢回应了。


而这位白须老者,微笑着说道:“嘿,公子莫怕,老朽东皋公,年少时周游列国行医,如今嘛,老了,走不动了,便在此隐居下来。现在前面可都是抓你的人吶,公子若不嫌弃的话,可先到寒舍一避。过关之事嘛,老夫自会与你想办法的。”


伍子胥闻言那自是大喜,赶忙跪在地上行大礼道:“老先生,如此甚好,那就烦劳您老人家了。”

于是,伍子胥二人就在东皋公的茅屋里暂住了下来,一连多日,也不见东皋公提及过关的事情。


伍子胥每日那是如坐针毡吶,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心里那就甭提多着急了。一日早上,东皋公过来叩门,见到伍子胥后,大惊失色道:“呃,公子,你的头发和胡子怎么都白了?”


这便是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了。说来,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否符合科学,我们且不论。况且,科学并非真理实相的唯一标准。救伍子胥于危难的东皋公,是一位隐士的名医,有一种说法称,东皋公是神医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为救伍子胥,趁伍子胥在自家躲避的几天中,在饭食中配入了一些草药,不伤害伍子胥的同时,使其一夜白头也是不为可知的。


当然,这纯属于个人的一种推断了。

东皋公接着说道:“这是老天在帮你呀!以此面貌过关,一定没有人认得出你的!”


为了保险起见,东皋公又叫来了自己的好友皇甫讷,此人与伍子胥长得是十分的相似,如果不仔细分辨的话,还真不一定认的出来。就这样,在东皋公和皇甫讷,以及自己这一头白发的帮助下,伍子胥混出了文昭关。成语“蒙混过关”的出处就源于此了。


京剧《文昭关》所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各位有时间可以细细欣赏一番。尤其是由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先生所扮演的伍员伍子胥,非常值得一看。

出了昭关的伍子胥,如同一只出笼之鸟,顺着长江,一路飞到了吴国。


而吴国会因为伍子胥的到来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明天继续聊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