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415期:王懿荣,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七烟 2018-09-06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晚清著名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1900年出任京师团练大臣抗击八国联军,壮烈殉国。


王懿荣


福山王氏,世为能臣


王懿荣出身于官宦世家。始祖王忠原籍云南大理府云南县(今祥云县),明洪武年间任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下辖的登宁盐场盐课大使,他在福山为官几年后喜欢上了这里,遂决定定居于此,王氏家族便在此繁衍壮大,逐渐成为福山的名门望族。明清两朝,福山王氏一家先后录取翰林6 名、进士24人、举人58人、贡生58人、秀才357人,出了三任封疆大吏。 自始祖王忠至王懿荣共16世,均在政界为官,被朝野誉为“天眷其后,世泽蝉联”。乾隆曾称:父子三人俱为翰林,一门多显官,皆能办事,可谓世臣矣。


王懿荣家族王氏家谱


王家不仅是官宦世家,而且是书香世家。王懿荣的先祖中不乏博闻经史、精研学问并有著述行世者。远的不说,王懿荣祖父王兆琛,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官至山西巡抚,是王懿荣祖先中第3个成为封疆大吏的人,他精通经史,精于书法,尤长于文字音韵学,公务之余致力于著书立说,有多种著述传世。王懿荣父亲王祖源,官至四川成绵龙茂道,精于书法,家藏金石甚多,善于鉴别真伪,著述有《判花轩集》2卷、《尔雅直音》2卷、《内功图说》等。王懿荣从祖姑王照圆,嫁于著名学者郝懿行,作为“栖霞郝夫妇”与“高邮王父子”(王念孙与王引之)并称,王懿荣在自己的书信和著作中屡次提及其从祖姑及从祖姑丈,可见深受他们的影响。 


不幸的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兆琛遭御史弹劾,被革职抄家充军新疆。王家家道中落,从显赫的高门望族败落为困顿的穷困寒门。此时,王懿荣刚刚5岁。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初八(公元1845年7月12日),王懿荣出生于福山古现镇东村。他幼承家学,6岁入古现镇东村王氏家塾,15岁随父进京,先后在福山、北京、济南师从8位先生,并入过书院,接受了多种风格的启蒙与初级教育。王懿荣聪颖勤奋,泛涉书史,有过目不忘之誉。


王懿荣书法作品


同治元年(1862),18岁的王懿荣参加了第一次乡试,从此开始走上艰辛的科举求仕之路。他一共参加了8次乡试,历经17年的努力,才终于中了举人。 之后,他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中举次年,即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选庶吉士。光绪九年(1883),王懿荣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五年(1889),记名以御史用。光绪十九年(1893),任河南乡试正考官。


光绪二十年(1894),王懿荣大考一等,升迁侍读。次年,入值南书房,任国子监祭酒。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占据威海,分陷荣城,登州大震,王懿荣请归回乡办团练御敌,获准。和议成,还都,特旨补祭酒。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母忧,解职。守丧期满,复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七年间三为国子监祭酒,打破了明清两朝国子监任职的惯例,“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称其为“太学师”。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攻掠京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出逃。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参与京城防守事宜”。接到诏命,王懿荣叹曰:“此天与我以死所也。”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之其所止,此为近之。”王懿荣因武器缺乏,写信与妹夫张之洞,自称“看街老兵”,感叹“即有钱也无处购买”,并向张之洞“暂乞军械”。联军攻打东便门,王懿荣还在坚持抵抗,不久溃不成军,他回到北京东城区锡拉胡同的自宅,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遂偕继室夫人谢氏与长媳张氏,先吞金、服毒,后投井以殉,年五十五。


王懿荣绝笔


同年九月,清廷予殉难祭酒王懿荣世职,谥号文敏。


书法大家“东怪”


王懿荣善书法,楷、行、隶、篆书皆有成就,为清末四书家之一。传世作品多为信札和对联,为收藏者所珍。


王懿荣手书对联,纵128厘米,横33厘米。王懿荣纪念馆藏


王懿荣楷书多学柳公权、行书尤爱李北海、隶书取法《礼器》、篆书近似徐三庚远取《天发神谶》碑。可以说,王懿荣于书法是有相当功底的。同治年间的大学士陆润庠对王懿荣的书法评论道:“王廉生祭酒同年,于光绪甲午入直南斋,迄庚子七月殉节,计与庠同事者七载。其性情学问嗜好至今忆之,如在目前。洵不愧一代伟人,即其书法一端,刚健清华,无美不备,亦实足以传世。”此评论虽“无美不备”略显溢美,“足以传世”也甚妥帖。


慈禧赏赐王懿荣之翡翠鼻烟壶,烟台博物馆藏


王懿荣曾云:“作一字须含十二意”。慈禧太后非常欣赏王懿荣的书法,“尚方贴络所需,其章幅稍大者,孝钦后必降口敕曰:‘令王懿荣书’”。慈禧曾赏赐过王氏一只精美的雕花翡翠烟壶,现藏于烟台博物馆。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王懿荣上折请求“暂停点景,但行朝贺”。慈禧虽未加责罚,但王懿荣却因之失宠。


王懿荣在答拜客人时,常用三种不同的名片———对那些只能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他用楷书写名片;对那些稍通古今,但学问不甚了了者,用隶书写名片;而对那些专精汉学、旁通金石的学问大家,则用小篆书写名片。当时黟县有位汪仲伊,跟王懿荣同一年考中进士。有一次拜访王懿荣后,朋友就问他王懿荣给的什么名片,汪仲伊大笑说:“给的隶书名片。这估计还是看在我们是同年的份上!”


王懿荣手札,由王懿荣后人捐赠,王懿荣纪念馆藏


同光中兴时期,有识之士畅所欲言,以李鸿藻、张之洞、潘祖荫(详情参考:【收藏大家】潘祖荫:“神眼”鉴文物)等为代表的“清流党”遂应运而生。当时朝廷内外的南方官员讥笑“清流党”为“青牛党”,并给“清流党”各要员起了对应牛身上的各部位的绰号。如牛头是掌门人,当仁不让属李鸿藻;牛角是斗士,分别是张之洞、张佩纶;王懿荣因学识渊博,功底最为扎实,被喻为“牛腹”。这些清流党名噪一时,成为影响晚清政坛的政要力量。


据《清稗类钞》记载,王懿荣因性格耿介,幽默诙谐,为人不拘一格,有时高兴了,“动辄玩世,使酒骂座”,“同官均侧目”,是以有“东怪”的称号。金庸先生写博学多才的“东邪”黄药师,不知人物原型是否参照了王懿荣呢?


好古成魔力最坚


受家学影响,王懿荣从青少年时代,就对金石古物抱有浓厚的兴趣,“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为搜求文物古籍,足迹遍及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在成为进士之前,他就已名满京都,士子争相结交以为风雅。翁同龢(详情参考:大收藏家410期:翁同龢,两朝帝师、六世收藏)、潘祖荫并称其学。


王懿荣书法作品


光绪四年(1878),王懿荣赴蜀省亲,一路往返搜集了不少文物,如隋文帝开皇年间的铜牌、明初刻印的《元史》残本、元刻本《古今均会》、宋朝南雍大字明印本《魏书》、《北齐书》、《北周书》,元本《宋相臣传》,多枚古彝器、古币、古印、古剑、古玉等。


光绪六年(1880),王懿荣中进士后归里省亲之际,也是沿途收集文物,寻访旧迹,此行收获不少。如北齐天宝造象残石、宋拓《太清楼书谱》、明刻本《苏文忠公全集》、明拓《孔庙碑文》等等,还在县城花2000元买到张刻《玉篇广均》一函,是先从祖王余菖(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解元)遗物。


光绪十九年(1893),王懿荣奉旨到河南当考官,在那里他见到一块辗转运到开封的《刘怀民墓志》,这块墓志从书写格式看,先铭后序,别具一格,王懿荣很是喜欢,便出重金购下。清季方若的《校碑随笔》记载这件事称:王懿荣“以千金易石”。 


王懿荣在京任职期间,下班后常到市场寻求,时有所见。如有所得,不惜重金求购。幸运的是,他的举动得到了发妻黄兰的支持。他回忆,自己转完市场后看到有什么值得收藏的东西,回家后就与黄夫人谈起,黄夫人总是鼓励他买回来。有时为了购得文物,黄夫人将自己的裘葛、钗凤拿去典质。黄兰还擅长拓印。凡是王懿荣买来的青铜器、古钱、古印章、铜镜、古剑、秦砖汉瓦等,她都亲自拓印,务必达到纸白如玉,墨光如漆,无丝毫墨点沁入字口。拓印完后,她在拓片上或盖上小印,题上器物名,或拓一佛像印,盖印时她先祈祷:“心心相印,此便作亿万化身”,然后再盖上小印:“王懿荣妇黄氏一心供养”。


购置文物耗费了他不少钱财,使这位“显贵”过着窘迫的生活。他在一首诗中描写自己的窘况:“典衣还惹群书债,折券时蒙小贾羞。如此壮年如此过,争令二老见穷愁。”可见,王懿荣对金石收藏的爱好,是何等的沉醉痴迷。


王懿荣建有“天壤阁”、“海上精舍”、“天绘阁”等藏书处,其制式与规模堪与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相媲美。藏书中不乏宋元刊本,以宋刻《汉书》为最珍贵。所藏稿本甚多,如《王渔洋诗稿》、《池北偶谈》原稿等。藏书印有十数枚:翰林供奉、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印、廉生登来、慈圣御赐多受福祉、海上精舍藏本、小莲花室、天绘阁、湛华阁藏书印等。金石学家与收藏家叶昌炽(详情参考:【大家】“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叶昌炽)曾观其所藏,叹其“鉴别之精,近时收藏家无以过矣”。


王懿荣在《病起即事书示同人并索和诗》一首中写道:“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他的志趣与真爱并不在仕途,而是在收藏和研究金石文物、古籍字画。他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官僚政客,而是一个文人名士。 


龟注砚,朝鲜国贡品,光绪皇帝御赐给王懿荣。王懿荣纪念馆藏


有一次,王懿荣与同好古物的两江总督端方(详情参考:大收藏家407期:端方,乱世之能臣,收藏之大家)、盛伯熙等一起饮酒。饮至酣处,端方见王懿荣满口不离古物,就嘲笑说:“君讲古,勿蹈翁氏覆辙。”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常熟人翁同龢,同样嗜古如命。“戊戌变法”失败后,对维新派翁同龢余恨未消的慈禧太后下懿旨云:“授读以来,辅导无方,从未将经史大义,剀切敷陈,但以怡情书面古玩等物,不时陈说”,训饬翁同龢不好好传授光绪皇帝以经史,反而以古物文玩让光绪帝玩物丧志。端方嘲笑王懿荣,意思是提醒王懿荣,当朝太后不喜欢迷好古物的人,要注意克制。王懿荣听罢,哈哈大笑说:“翁相国身为朝廷宰辅,人家有国家大事要负责。我不过是个南书房侍从,任务就是陪着皇帝论论经史、谈谈诗文。古物文玩,也是我的职责啊,我还怕皇上不好古呢!”


得公一言,引为定论


王懿荣不仅嗜于收藏,而且精于考订。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在《王文敏公遗集序》中说:“鉴别宋元旧椠,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自同治元年至光绪七年(1862-1881年),王懿荣先后拜访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文字学者如潘祖荫、吴大澂(详情参考:大收藏家414期:吴大澂,文武兼资,收藏之富可敌国,还有个孙儿叫吴湖帆)、巨鹤泉、陈介祺(详情参考:【大收藏家】陈介祺:齐名潘祖荫 所藏两万古物无一赝品)、缪荃孙、王孝禹等,同他们考订违合,剔抉幽隐,光是与翁同龢、刘鹗等人讨论金石文字之学的通信就多达500余封。


王懿荣对各种出土、传世的文物古器就其名称、类别、型式、纹样、文字、书体、功用等特征进行考证,判断年代,鉴别真伪,撰写了一批金石学着作。如《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残稿》、《古泉精拓本》、《石渠瓦斋藏瓦》等共计30余种。前两部是其用力最勤、成就最大的金石学著作,体例完善、收录详尽、科学准确,是石刻目录中的经典之作。


光绪七年 (1881)春,他撰成《南北朝存石目》。此书从同治元年(1862)开始着手,到光绪七年(1881)成书,前后用了19年时间,其间为此书提供帮助的名流、学者有匡源、潘祖荫、缪荃孙等17人。此书收录范围自南北朝至隋代,分碑、志、记、梵典四类,据拓本按年月日着录,无年月日者按类附后。此书在《山东通志·艺文志》中着录名为《六朝石刻存目》。但仅存稿本,未能刊行。


《汉石存目》(资料图)


光绪十五年(1889),《汉石存目》刊行,分上、下二卷。王懿荣自识:近世所存汉石已尽于此。此目石亡文存者不录,重摹伪造者不收。分字存、画存两目。上卷为《字存》,着录包括刻石、阙、碑、记、碣、铭、颂、墓表等各种体裁的汉石铭刻。上面以大字列其名目,下面以小字分别注明书法类别、字存年代、存放地点及扼要的考证文字。下卷为《画存》,着录各种形式、体裁的画像石。有阙画像、堂画像、室画像、祠画像、城垣画像、摩崖画像等多种。这些画像石,有的一面有画像,有的两面有画像,有的三画甚至四面都有画像。着录形式与字存相同。《汉石存目》光绪十五年刊本还附有《周秦魏晋石存目》,是尹彭寿所撰。


除了上述两书,王懿荣的其他金石学方面的着述还有:


《天壤阁杂记》。此书记录了王懿荣于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后回故里及赴川省亲往返途中,在山东、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搜寻文物的情况,记载了不少自己或他人收藏的绝世珍品。


《求阙文斋文存》。文存中除了一篇《诰封宜人元配蓬莱黄宜人行状》,其余均为学术性文章。其中收录了《说吕阝钟》等5篇考释金文及古文字的文章。文存中还有《齐鲁古印捃序》、《登州古器物拓本跋》等,也与金石学有关。 


《福山金石志残稿》。同治八年(1869),题《登州古器物拓本》,福山出土文物,尽数编入。以后编《福山县志》之金石志即以此为蓝本。


《王廉生古泉精选拓本》。王懿荣所藏不乏古钱,如“东周”古钱、王莽“十布”等,其藏编为是书。 


其他还有《攀古楼藏器释文》等。其青铜器方面的藏品有的编入《日光室藏器目》。所收藏的陶文归其弟子刘鹗所有,编入《铁云藏陶》,另有33方见于《黄平乐氏藏陶拓本》。所藏玺印,身后由其子王崇烈编辑《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所藏瓦文选辑拓印成《天壤阁瓦文》一函四册。 


《王文敏公文集》,王懿荣纪念馆藏


王懿荣收藏、考释文物,尽管他投入了不少心血与财力,但个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要使全国范围的文物得到完善的保护,还需要更多地有识之士共同来保护文物。他在呼唤文物保护意识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光绪二十四年(1898),王懿荣为母守丧服阕,在返京途中,路过青州府的益都、临淄两县时,亲眼看到世传的齐桓公、景公及齐四王的古坟大土丘,有农民在上面耕种,惨不忍睹。到济南后,山东巡抚张曜又跟他说,自从黄河改道后,常发生水灾,许多古墓被冲毁。由此他联想到全国各地古墓受人为与自然毁损,而许多贵重文物往往来自古墓,因而深感痛惜。有鉴于此,他请求朝廷指令各级官吏“各于所属地方勤加巡视”,对古墓严加保护,对盗墓者严行治罪。 


王懿荣作为一个文化名人,对文教事业自然更为关心。在他的奏疏中,除了上述保护古墓一疏外,涉及文教的还有一些,提出了续修四库等其他建议。


发现甲骨文


1931年7月5日北平《华北日报》的《华北画刊》上,刊登了一篇很短的文章《龟甲文》,署名“汐翁”。这篇文章讲到发现甲骨文的事,说得非常模糊,但很有戏剧性,后来大家都认可了这个说法。那篇文章说,当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害了病,据说是疟疾,到北京的达仁堂中药店去买药。有一味药是龙骨。《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当时寓居在他家里,发现龙骨上面有字,拿给他看,王懿荣就把北京市药店所有的龙骨都收集来了,差不多有五千片。甲骨文就这样子被发现了。


实际上,上面这个故事纯属虚构,经学者考证完全不可信。那么,真正的发现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综合《王文敏公年谱》(王懿荣四子王崇焕所编)、《铁云藏龟·自序》(刘鹗著)、《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著,详情参考:大收藏家413期:陈梦家,让王世襄崇拜不已的大才子)等各方资料,王懿荣收藏甲骨的经过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次,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秋,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以甲骨12片售于王懿荣,每片价银2两(一说4两)。


这位姓范的古董商听说豫北安阳一带常有古物出土,因此有时就到这里收购古董,当地农民把发现的“龙骨”拿到他住的客栈,他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后他把“龙骨”带到京师,卖给王懿荣,王懿荣发现了龟甲上的文字。王懿荣对所收藏的龟甲加以秘藏,不轻以示人。王氏还命古董商“秘其事”,因此,小屯村人得骨“均以售范,范亦仅售与王文敏公,他人无人知者”。王懿荣另交给范600两银子,让范全部收购出土甲骨。 


甲骨,王懿荣纪念馆藏


第二次,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春,范维卿带来一百多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卖给王懿荣。是年秋,范维卿又带了甲骨800多片,高价售于王氏,约得200金;其中据说有一片是全甲,刻了52字。


关于这位范姓古董商(学界介绍他的字号有维卿、寿轩、守轩、春清等),山东潍县志稿人物艺术本传载:范春清,一字守轩,范家庄(今潍坊市潍城区符山镇范家村)人。好贩鬻古器,与弟怀清游彰德小屯,得商爵一。次年复往,屯人出龟甲相示,寿清以钱数千购四十片,去京师,谒王文敏懿荣,见之惊喜不置,曰:“君等真神人也,何处得此?”以厚值赏之。春清家小康,有田四十余亩,以好购古器,荡其产。懿荣及刘鹗、端方诸公皆器重之,而甲骨文始显于世。 


第三次,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在范维卿向王懿荣售出甲骨后,不久有潍县的另一古董商赵执斋也携甲骨数百片来京,被王懿荣认购,值百余金。还有潍县古董商王缉曾于是年将100余片甲骨卖给王懿荣。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王懿荣收购了甲骨约1500多片。 


王懿荣对所搜集到的甲骨进行研究,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也就是说早于周朝青铜器上的文字。罗振玉在《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称,甲骨卜辞“文字虽简略,然可证史家之遗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


王懿荣纪念馆藏甲骨


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他翻开了甲骨文学的第一页。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甲骨文的发现,与其说是王懿荣冥冥之中的运气,毋宁说是他一生寸积铢累的个人修为使然。


甲骨文与明清档案、敦煌文书、流沙坠简并称中国近代史上史学领域的“四大发现”。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而且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其重要性可以同古希腊的特洛伊遗址的发现相媲美,并形成了甲骨学和殷商考古这两门全新的学科。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先后流散到十二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以收藏有中国的甲骨文为荣。甲骨学已成为国际上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是中国的学问,也是世界性的学问。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另有一种说法,即天津人王襄、孟定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最先发现,经多方考证,此说亦不足为信。


庚子之后


可惜的是,王懿荣还未对这种文字展开深入研究,便于次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殉难。但甲骨文并没有随着王懿荣的逝去而再度沉沦。王氏所购藏的甲骨流散和其分散着录的情形大致如下:


(1)王家为了还债,把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让给了他的好友、《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约1000余片,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由其次子王崇烈售出,部分着录于刘鄂所着《铁云藏龟》。


(2)赠送天津新学书院25片,大多数是带骨臼的牛胛骨,只有一片甲的上端。后着录于《甲骨卜辞七集》。


商代甲骨,长17厘米,宽7厘米,上刻:凡有 贞事翌戊矢卜榖,为王懿荣孙女王福重捐赠。现收藏于王懿荣纪念馆。


(3)王氏家中保留未出售部分,其数不详。唐兰据王崇烈拓本所印行的《天壤阁甲骨文存》一书共108 片,但其中有14片已着录于他书,因此有一部分是售于刘氏的。另据王福重(王懿荣三孙女)1987年为《福山区志》所撰《王崇焕传》手稿中所述,她将祖上传下的400余块甲骨上缴到天津市文化局,获得天津市文化局的表彰与奖励。另王福重曾以2片赠亲戚方豪。王福重妹妹王福庄收藏100片,现收藏于美国。


(4)归于美国传教士福开森者31片。后着录于《福氏所藏甲骨文字》。编者商承祚认为这31片是刘鄂故物,但唐兰在《天壤阁甲骨文存》序中认定为是王氏所藏。


1989年10月中国发现甲骨文90周年之际,为纪念第一位发现甲骨文的爱国学者王懿荣的功绩,山东省文物局、福山区人民政府在城里街中心为王懿荣建立了“王懿荣纪念馆”,后搬到福山城区民阜路盐场村附近,现已搬到福山青龙山河滨南路、英特尔大道交会处福山文博苑内。


王懿荣纪念馆


王懿荣成为收藏鉴定甲骨文的第一人,不是偶然的。这是他性嗜金石、“好古成魔”,长期收藏并鉴识文物因而在金石学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结果。他是金石学中的“伯乐”,正是这种慧眼与学养,成就了他作为甲骨文之父的开拓性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