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老河口:民俗舞蹈《板凳舞》

 襄阳孙金福 2018-09-06

2012115日,老河口市第八小学编排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板凳娃儿》,成功在“湖北省第九届黄鹤美育节省级优秀节目”展演上获得好评。

 

《板凳舞》俗称“耍板凳”或“板凳龙打狮子”,主要流传在老河口市赞阳一带,是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舞蹈。


        
该舞多在白天表演,也能在晚间演出。每逢元旦、春节、正月十五元宵夜等节庆之际,随着“狮子”、“龙灯”等玩艺合在一起表演,也能单独在村头、稻场上围圈玩耍。表演者均为男性,人数一般为四人、八人或十二人不等,均需成双成对,方可翻舞跳耍。表演时,每人手中都持矮小长凳一条,道具服装十分简便,最易于群众接受和欢迎。尤其在夜间表演时,艺人将板凳的四支腿上,用油棉包住,再用火点燃,便可舞出“火龙翻滚”、“烟火腾舞”的壮观景象,令人喝彩不迭。

                     

2016415日,在老河口百姓大舞台上,民间人士展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板凳舞》。


       
《板凳舞》源于老河口市赞阳童营村,乡民们崇尚镖武强悍,以随身带的坐凳,自娱自乐而舞。原为茶馆、酒肆中的防身之术,后经民间艺人历代切磋,逐渐形成这种集“武舞于一体”的民间舞蹈,用以表达乡民们的刚劲、有力、粗犷、灵巧的体魄和欢快的豪情。

       据老艺人陈友山(现年67岁)讲:“这一独特的‘打 板凳舞’,从清末民国初开始,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该舞的音乐伴奏很是简朴,全部是用击乐,有大鼓、大锣、小锣、大钗、小钗等响器。锣鼓点子均采用当地流行的“四长锤”、“七星点”等威武雄壮的锣鼓经,显得节奏强烈,气势宏大。

           

老河口第八小学排练舞蹈《板凳娃儿》


   
《板凳舞》的基本动律可概括为:“手紧臂活、翻身旋转、上下屈伸、抛举灵巧。”其基本步法有:“横并步”、“转身并步”、“蹲跳步”、“左右赴步花”等。其基本动作有:“和尚撞钟”、“乌龙翻身”、“倒拔杨柳”、“蹲步飞凳”及“左右缠头花”等等。整个舞蹈动作都在双手上“翻凳、举凳、抛凳、接凳”中进行,十分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得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