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生的互助,不能沾上“有偿”的铜臭味(原创首发)

 埂溪书楼 2018-09-06
“做一本暑假作业20元,讲一道题5元,借一次笔记5元,如果没钱,用笔记本、签字笔、橡皮、薯片等东西来换也行。”这是一个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时开出的“价码”。据了解,现在在学生之间,包括“学霸”讲课收费在内,“有偿帮助”很盛行,并得到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专家张旭玲认为,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9月5日《北京晚报》)
    中小学生的互助,现在形成了“有偿服务”,并且得到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但专家认为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这就更加令人愕然。难道社会经济学已经被孩子们学会?难道今后的学校将会变成“超市”?难道这种现象将是教育界发展中的必然?这些,都需要人们深思。
    学校,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神圣殿堂。我们教育的方针,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被放在了国家教育方针的首位。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一直传承着“以德为先”、“厚德载物”的传统教育。德育,也是我们建设文明国家的基础。所以,我们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应该将德育摆在首位。
    在学校里,学生之间的互助,体现出对孩子们从小培养德育的精神,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德育精神的文明人。中小学生还小,他们在这个成长的期间,谁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谁也应该帮助他人。只有建立以德为先、互助共赢的关系,中小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长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也才能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可是,这种学生间的有偿互助”,是社会上金钱主义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使学生丢掉了德,学会了两眼“朝钱看”。如果承认、纵容学生的这种做法,孩子们极有可能成长为一个财迷心窍的人。如果日后走上社会,他们做官,必将是个贪官;他们经商,必将是个奸商;他们做其他事,必将是个不顾大局,不讲奉献,财迷心窍,唯利是图的人。所以,现时在学生中出现的有偿互助”,是个缺德并且无情的做法,是将孩子们引上邪路的陷阱。这并不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而是社会拜金思维对孩子们影响的结果。
    中小学生中的有偿互助”,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其害而无其益,必须引起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孩子以德为先,团结友爱,在同学中做到热心助人,互帮互助,创造良好的同学感情。学校要建立热心助人的表彰机制,让互帮互助在学校形成风气。如此,当助人为乐,助人为荣形成风气时,学校将更加文明和谐、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学生将能够做到以德为先,团结友爱,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有用人才。
                                           顾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