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福利、优质文章 01 家里三婶的儿子最近突然辞职回家了。 问起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钱少的不屑于干,钱多的干不动。 三婶家家境不好,三婶在一家餐厅做洗碗工,三叔在学校做保安。 但他们并没有养出一个发愤图强的好儿子。 相反,因为是独子,举家倾尽全力把儿子当菩萨一样供着。 不敢说,不忍打,哪怕没做过一份超过两个月的工作,三婶也是处处维护儿子:“现在公司真是狠,压榨员工。” 儿子回家后,心情不好,说是无聊。经常在家对老两口大喊大叫。 快三十岁了,从没见他心疼过父母,理所当然地压榨着老两口的一点微薄的薪资。 三婶偶尔也哭诉,只不过这种心酸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身边这种家境一般的“富家子”,越来越多。 就说前两周引起轰动的滴滴司机残害温州女乘客的事件吧。 尽管滴滴不停道歉,两位高管被免职,民愤依然不断高涨。 自作自受,确实该骂。 只是,除了愤怒和对出行的不信任之外,身为父母,又能做些什么来保障子女之后的出行安全? 又有多少人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了年轻的杀人犯? 每每媒体报道嫌疑犯的身世状况时,网友们的态度经常是失去理智的情绪发泄:谁要看这些,我只想知道他什么时候死。 凶手杀人,自然会受到法律审判。解一时之恨之后呢? 这背后存在一个令人深思的教育根源问题。 在滴滴浙江温州案中,人们对滴滴的责骂声盖过了对嫌疑犯钟某的讨论。这个27岁的独生子,出生在四川金堂县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幼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因为缺乏管教,贪玩厌学,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辍学后到一家技校念书,还是没毕业,再次辍学,外出打工。打工的地方换了很多,每呆一个地方,不出几个月就会辞职,因为受不了约束。 后来找父母拿了十几万开奶茶店,亏了,用转让店子的钱买了犯案的车。 之后想着投机取巧挣快钱,开始沉迷赌博,在网贷平台上借款56次,背负了近四十多万的债务。 父母、女友都在用微薄的工资给他还债。 尽管夫妻俩每个月只有三四千的收入,但对于儿子需求,她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满足。 因为他们内心愧疚,觉得没能陪伴儿子,觉得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吃苦。 贫困的父母,自己紧衣缩食,吃苦受累,但只要儿子一有经济需求,就会立马满足,哪怕自己活的低声下气,也要让儿子光鲜亮丽。 一边无人管教,一边父母出于愧疚、弥补心理不断放纵溺爱,导致钟某不学无术、贪图享受的懒散性格。 在只有1000元工资时,花钱就大手大脚。反正有人会养着他。 他不愿吃苦,没定力,更别谈一套完整的价值观教育了。附近的相邻也评价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奔着做生意发大财的不切实际的梦。 这是一位典型的“穷人家的富二代”。 02 穷人家的富二代的教养思维一般是这样的: 我们家境不好,我们要补偿孩子,我吃了够多的苦,决不能再让孩子吃一点点苦。 宁可苦全家,也不能苦孩子。这是这类家庭的宗旨。 在不久前的另一起郑州滴滴案中,司机刘某杀害空姐后投河自杀。刘某的堂叔曾向记者表明自己极不满意刘某父母的教育方式。 因为父母的纵容,刘某很早就有暴力倾向。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拿着刀追杀堂叔。 成年后,父母已经管不住他,因为交通肇事欠下四十万外债。尽管如此,还是经常找父母要钱。 花钱如水,恶习上身,父母背锅。 这熟悉的人设是不是很像电视剧里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 10年前,家境不好的父母,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的时候也保持着足够的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以后帮不了你多少,你要更努力,更上进,扛起责任,自强自立。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社会对穷人家孩子的印象,总是肯吃苦、肯担责。 而传统的富二代,则给人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的印象。都是家里有钱给纵容成这样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富人家庭在担着不懂教育的骂名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吃苦能力和财富观教育。 而那些没有创富的人,则把责任推给机遇和时代的不公,因为无法看到自己改变人生的希望,所以倾尽所有对孩子补偿。 这类父母内心想的是:我不管将来如何,至少在我这里,别人有的,我一定让你也有。 他们模仿着几十年前富家子弟的养育方法,让孩子享受老一套富二代的教育。 结果是孩子把正常的吃苦都当成一种耻辱。 去年8月,上海某街道上,一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女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的其他环卫工赶紧上来拦架。记者采访后才了解到 ,原来是女儿在找母亲要钱! 这位环卫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人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而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依然在隔三差五伸手找母亲要钱,不给就辱骂、吵架、殴打… 反而那些家境优越的家庭,似乎更愿意靠自己来面对这个社会。王菲的女儿窦靖童,骑着自行车去咖啡店打工,贝克汉姆的儿子,也曾去咖啡馆打工,时薪才20元人名币。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 他们总是慢半拍。 03 穷人家的富二代,体现的另外一种教育思维误区是:父母隔离自己的辛劳,只为孩子提供单纯的学习环境。 就是:我累死累活付出一切都很开心,一点都不辛苦,你只要学习好就行。 很多父母,明明家里没有劳动力了,还是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 孩子不需要洗衣,更不用打扫卫生,遇到陌生人也不需要打招呼,学习以外的一切事,都跟孩子没关系。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一副事不关己、关我屁事的样子,社交能力也让人捉急。 滴滴司机杀人案里,嫌疑犯钟某,自幼跟着爷爷奶奶,父母也不曾让他感受到为生活奔波的艰辛,爷爷奶奶更不会让他分担任何家务活。 全家宠着,哪里知道干活不易,生活艰难。哪里懂得心疼、怜悯与同情。 这种冷漠与坚硬,均源于他从来都和真正的社会生活隔绝。 生活中的社交、劳动的辛苦,他从来都不需要感受,只需要在一个看着很优越很单纯的环境里好好读书就好了。 可惜的是,他也没能在读书这件事上走远。如果真的念完书顺利工作,像这样一个没有共情与悲悯的人,又能走多远呢? 很多父母因为自身的敏感自卑,会觉得家境好的孩子打工是锻炼励志,自家孩子打工是吃苦挣钱。 但也有家境一般的父母,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不如意。 同样是环卫工家的孩子,也有十岁的男孩替妈妈扫大街的,被问起怎么把孩子教的这么懂事时,环卫工母亲说,有啥方法,家里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有网友说,自己初中沉迷网络,经常和同学半夜翻墙出校上网。有一天翻墙出去后突然狂奔而归,也不说原因。从此再也没翻墙出去上网了,反而认真读书,一路名列前茅,考上了名校。 后来有人问起,他才说,原来那天父亲刚好生活费,送完后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说到底,教育跟穷与富没多大关系,关键还是看教育方法。 最可怕的是,作为父母,因为自己敏感自卑的思想,赌气似的宠爱,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理直气壮的弱者甚至误入歧途时。他们无法接受,他们赶紧扔了孩子,逃了。 滴滴司机的母亲在知道儿子的强奸杀人后,见到房东的第一句话就是:
而在钟某长大后的无数次,他和父亲见面总是吵,矛盾不断。 小时候不会管,长大后又管不动了。 有时候很难去判断,一些父母究竟爱的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孩子。 寒门难出贵子,但寒门也不至于出渣子。 |
|